在新一輪穩增長壓力下,天天提升消費信心、信息促進消費回升是商业其中重要組成部分,備受關注的银行业内延长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存量業務過渡期是否會繼續延長備受關注。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互联会再多位銀行人士認為,這次大概率不會再次延長了。网贷务过一位城商行零售部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款存互聯網渠道尤其是量业率14家平台相關貸款業務已經整改完成,同時絕大多數銀行相關業務也整改完成,渡期大概再次延長沒有必要。将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另一家城商行零售部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天天此前延長的信息過渡期已經足夠部分銀行完成業務整改了,監管部門這次不會再次延長過渡期了。商业在其看來,银行业内延长此次過渡期是互联会再否會再次延長與經濟形勢沒有太大的關係。
2022年7月12日,原銀保監會曾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決定將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存量業務過渡期至2023年6月30日,原過渡期為2022年7月12日。過渡期內,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新增業務應當符合《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和《通知》的要求。
而在《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的通知》中,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互聯網貸款的比例要求、地方法人銀行不得跨注冊地轄區開展互聯網貸款業務兩項規定從自2022年1月1日起執行,存量業務自然結清。
“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部分商業銀行的互聯網貸款業務特別是合作貸款業務,麵臨到期合規的壓力。並且,《通知》又針對自主風控提出有關具體監管要求。為審慎推進整改、創造更好條件,避免因業務停辦產生收縮效應,影響小微企業和居民融資需求,有必要對過渡期作出統籌安排。”當時,原銀保監會對於過渡期延長的原因解釋稱。
互聯網貸款存量業務整改的關鍵與合作機構有關,尤其是頭部互聯網平台,此前監管部門曾多次約談相關部門對業務進行整改。
今年1月,原銀保監會曾表示,14家平台企業金融業務專項整改已經基本完成,少數遺留問題也正在抓緊解決。後續將實行常態化監管,鼓勵平台企業合規經營,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引導平台企業金融業務規範健康發展,提升平台企業金融活動常態化監管水平。”今年4月,央行也表示。
對於商業銀行來說,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在每月定期向監管部門報送整改情況的壓力下,盡管過渡期延長至今年6月30日,但不少商業銀行已經在去年底完成了整改任務,並進一步提升了相關業務合規要求。
一家華南地區股份行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行互聯網貸款從2020年就按原銀保監會的要求調整產品方案,目前已經整改完畢,包括產品期限、額度等等。
一家福建地區的城商行人士表示,該行在2022年嚴格完成聯合貸款整改,為此還將相關平台互聯網貸款新規改造列為科技建設的重要需求。
“2022年我行建立各類合作機構準入白名單機製,並實施分層管理,持續對合作機構進行定期(每年至少一次)風險識別、評估,強化互聯網貸款風險控製主體責任,不將貸前、貸中、貸後管理的關鍵環節外包,加強合作方風險排查,嚴格控製助貸業務。”一家山東的城商行人士表示。
去年8月,原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一些村鎮銀行貪大求洋、偏離主業,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開展存貸款業務,對於這些亂象,開展專項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互聯網貸款已基本出清,互聯網存款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與《征信業務管理辦法》保持一致,過渡期均截止到2023年6月30日。《征信業務管理辦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辦法施行前未取得個人征信業務經營許可或者未進行企業征信機構備案但實質從事征信業務的機構,應當自本辦法施行之日起18個月內完成合規整改。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