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寶興縣中學 五月初夏,萬物蓬勃,润雪生機盎然。山山 18日,海朝陽初升,润雪位於縣城之側、山山寶興河畔的海寶興縣中學,在悅耳的润雪上課鈴聲中,開始嶄新一天。山山 寬大的海標準化運動場上,開始出現歡快躍動的润雪身影;教學樓內,琅琅書聲不時傳來。山山 寶興縣中學校長歐永華說:“一個地處夾金雪山,海一個據守天涯海角。润雪‘5·12’災後重建中,山山海南省援建以及特殊黨費援建,造就了今日寶興縣中學教學硬件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脫胎換骨”的新生 “運動前拉開身體,可有效減少韌帶拉傷、踝關節受傷幾率……”操場上,體育老師王建林指導高二(3)班學生做運動準備活動。 今年30歲出頭的王建林,曾是寶興縣中學學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他通過考試成為寶興縣中學的體育老師。 看著跑道上奔跑的身影,他回憶起10年前的情形。 十年前的寶興縣中學,位於寶興縣城蓮花山下,原址現為寶興縣實驗小學。 那時的校園,所有建築均修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房屋均青瓦為頂、磚砌為柱,基礎配套設施更是擁有多個尷尬的“1”:全校1300餘名師生,共用1個衛生間,共用1個籃球場,共用1個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各1個),共用1個微機室。 作為體育老師,王建林感受最深的是,全校活動場地僅有1個籃球場,僅能同時容納兩個班級開展體育課。 在王建林記憶中,若逢開校運會,更需協調公安、交警臨時借用街道,才能開展長跑、短跑類項目。 2010年9月,海南省投資5000多萬元,與特殊黨費一起共同援建的寶興縣中學新校園正式落成投用。 由此,寶興縣中學教育硬件設施迎來“脫胎換骨”的新生——擁有標準化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遊泳池,以及400米跑道、健身房等現代運動設施;全框架結構的教學樓、公共教學樓、實驗綜合樓、學生宿舍;符合國家教學規範的全套先進教學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同時容納800人就餐的標準化食堂。 雪山不忘大海情 上午11點,下課鈴聲響起。專職管理物理實驗室的朱國喜,走進高中部物理實驗室進行整理。 剛剛結束的物理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做了氣墊導軌實驗。 “氣墊導軌是一種力學實驗儀器,十年前,整個學校隻有1台。”朱國喜說,現在,相同的設備有20餘台,學生可分組在老師引導下操作,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重建後的寶興縣中學,初中部、高中部均分別配置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以及對應的探究實驗室。學生若有實驗項目,可與老師一起在探究實驗室中完成,將理論數據轉化為更直觀的現象數據。 年過五旬的朱國喜說,正是得益於海南省和特殊黨費的援建,才為近年來寶興縣中學教學水平的大幅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去年,該校取得了近年來最好的高考成績。 與升學率同步提高的,還有寶興縣中學將感恩與教學融合,對學生全麵發展進行的培養。 該校在綜合教學樓下專門設置了感恩苑地。 在這裏,昔日學校的舊貌,與火熱援建、新校新貌的一張張照片相互映襯,展現學校的過去和現在。感恩苑地的後記這樣寫道:“這裏的一張張珍貴圖片,蘊含著一個個感恩故事,展示著社會各界對寶中的無私關愛;這裏的一幅幅書畫作品,則凝聚著一個個寶中人的淚水與歡笑,流露著寶中人銘刻心中的拳拳感恩之心。” 誌於書,踐於行。 曾在寶興縣中學就讀的韓曉雪,在《給海南人民的一封信》中寫道:“美麗的學校如今已成為寶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一切都源於你們,正是你們無私的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喜悅。”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孫振宇 采訪手記: 如果不曾到過該校舊址,不曾聆聽親曆者在故地重遊中講述過去,很難將十年前、十年後的寶興縣中學劃上等號。 十年前,寶興縣中學隱匿寶興縣城一隅,是那樣不起眼,但在簡陋校舍中,依然不斷培養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可用的人才。 十年後,位於寶興河畔的寶興縣中學,是那樣靚麗。寬闊的校園、完善的配套設施和不斷提升的教學質量,以及全體師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現著屬於這個時代協力、共進、發展的榮光。 臨采訪結束時,該校一名叫何佳佳的高三(2)班學生這樣說道:“我沒有經曆學校的過去,但我經曆了她的現在,並懂得了隻有好好學習、常懷感恩,才能健康成長。而這,也許正是援建者,以及這個時代寄予我和更多同學最大的期待。”
俯瞰寶興縣中學
五月初夏,萬物蓬勃,润雪生機盎然。山山
18日,海朝陽初升,润雪位於縣城之側、山山寶興河畔的海寶興縣中學,在悅耳的润雪上課鈴聲中,開始嶄新一天。山山
寬大的海標準化運動場上,開始出現歡快躍動的润雪身影;教學樓內,琅琅書聲不時傳來。山山
寶興縣中學校長歐永華說:“一個地處夾金雪山,海一個據守天涯海角。润雪‘5·12’災後重建中,山山海南省援建以及特殊黨費援建,造就了今日寶興縣中學教學硬件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脫胎換骨”的新生
“運動前拉開身體,可有效減少韌帶拉傷、踝關節受傷幾率……”操場上,體育老師王建林指導高二(3)班學生做運動準備活動。
今年30歲出頭的王建林,曾是寶興縣中學學生。2007年大學畢業後,他通過考試成為寶興縣中學的體育老師。
看著跑道上奔跑的身影,他回憶起10年前的情形。
十年前的寶興縣中學,位於寶興縣城蓮花山下,原址現為寶興縣實驗小學。
那時的校園,所有建築均修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房屋均青瓦為頂、磚砌為柱,基礎配套設施更是擁有多個尷尬的“1”:全校1300餘名師生,共用1個衛生間,共用1個籃球場,共用1個實驗室(物理、化學、生物各1個),共用1個微機室。
作為體育老師,王建林感受最深的是,全校活動場地僅有1個籃球場,僅能同時容納兩個班級開展體育課。
在王建林記憶中,若逢開校運會,更需協調公安、交警臨時借用街道,才能開展長跑、短跑類項目。
2010年9月,海南省投資5000多萬元,與特殊黨費一起共同援建的寶興縣中學新校園正式落成投用。
由此,寶興縣中學教育硬件設施迎來“脫胎換骨”的新生——擁有標準化籃球場、排球場、羽毛球場、遊泳池,以及400米跑道、健身房等現代運動設施;全框架結構的教學樓、公共教學樓、實驗綜合樓、學生宿舍;符合國家教學規範的全套先進教學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同時容納800人就餐的標準化食堂。
雪山不忘大海情
上午11點,下課鈴聲響起。專職管理物理實驗室的朱國喜,走進高中部物理實驗室進行整理。
剛剛結束的物理課上,老師帶領學生做了氣墊導軌實驗。
“氣墊導軌是一種力學實驗儀器,十年前,整個學校隻有1台。”朱國喜說,現在,相同的設備有20餘台,學生可分組在老師引導下操作,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重建後的寶興縣中學,初中部、高中部均分別配置了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以及對應的探究實驗室。學生若有實驗項目,可與老師一起在探究實驗室中完成,將理論數據轉化為更直觀的現象數據。
年過五旬的朱國喜說,正是得益於海南省和特殊黨費的援建,才為近年來寶興縣中學教學水平的大幅提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去年,該校取得了近年來最好的高考成績。
與升學率同步提高的,還有寶興縣中學將感恩與教學融合,對學生全麵發展進行的培養。
該校在綜合教學樓下專門設置了感恩苑地。
在這裏,昔日學校的舊貌,與火熱援建、新校新貌的一張張照片相互映襯,展現學校的過去和現在。感恩苑地的後記這樣寫道:“這裏的一張張珍貴圖片,蘊含著一個個感恩故事,展示著社會各界對寶中的無私關愛;這裏的一幅幅書畫作品,則凝聚著一個個寶中人的淚水與歡笑,流露著寶中人銘刻心中的拳拳感恩之心。”
誌於書,踐於行。
曾在寶興縣中學就讀的韓曉雪,在《給海南人民的一封信》中寫道:“美麗的學校如今已成為寶興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一切都源於你們,正是你們無私的愛,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喜悅。”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孫振宇
采訪手記:
如果不曾到過該校舊址,不曾聆聽親曆者在故地重遊中講述過去,很難將十年前、十年後的寶興縣中學劃上等號。
十年前,寶興縣中學隱匿寶興縣城一隅,是那樣不起眼,但在簡陋校舍中,依然不斷培養著為經濟社會發展可用的人才。
十年後,位於寶興河畔的寶興縣中學,是那樣靚麗。寬闊的校園、完善的配套設施和不斷提升的教學質量,以及全體師生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現著屬於這個時代協力、共進、發展的榮光。
臨采訪結束時,該校一名叫何佳佳的高三(2)班學生這樣說道:“我沒有經曆學校的過去,但我經曆了她的現在,並懂得了隻有好好學習、常懷感恩,才能健康成長。而這,也許正是援建者,以及這個時代寄予我和更多同學最大的期待。”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