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科技訊 3月5日下午消息,鹏建2025年全國兩會啟幕,议制作為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定人小鵬汽車董事長、形机销售CEO何小鵬提交了《關於推動支持高智能等級人形機器人加速商業化普及的器人汽车建議》《關於推動在停車場開展低速無人駕駛實現無人停取車能力的建議》《關於推動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發展的建議》《關於加快構建eVTOL航空器駕駛員資質認證管理體係的建議》四份建議。
在人形機器人方麵,补贴何小鵬認為,政策機器人可分為五個智能等級:L1級(完全由人控製)、加快驾照L2級(基礎輔助智能)、构建L3級(具身智能和訓練監督)、飞行分类分级L4級(自成長智能)和L5級(完全自主智能)。认证當前人形機器人還接近自動駕駛的体系L2初級階段,但都期望盡早實現可量產可實現商業價值的鹏建L3初階能力。他建議,议制參考新能源汽車產業初期市場培育的定人經驗,針對智能化程度高的L3級別通用人形機器人麵向企業用戶(to B端)和個人消費者(to C端)的銷售,製定“L3級別通用人形機器人銷售補貼政策”,加速L3級別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普及和規模化增長。
無人駕駛方麵,根據工信部數據,2024年上半年我國L2級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已達到55.7%。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停車場等低速環境已成為自動駕駛的一個重要應用場景。消費者對L2級離車泊入泊出功能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較高。行業中,不少車企正在研發滿足低速L4級別自動駕駛,且可以量產的新一代汽車。他表示,借鑒國際先進經驗並結合國內實際情況,如果能在安全保障下優先推出麵向公眾的低速無人駕駛停取車認證,將產生領先於歐美自動駕駛的國際影響力。
智能駕駛保險方麵,據預測,2025年,L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新車滲透率會接近65%。但值得關注的是,行業整體的智能駕駛使用率仍不高。究其原因:駕駛人和自動駕駛係統之間的責任劃分模糊導致用戶對事故賠償心存疑慮,行業內也缺乏科學適配的智能駕駛保險產品,無法適應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他建議相關主管部門加快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不同級別智能駕駛汽車的事故責任劃分並出台智能駕駛保險的行業標準和技術指引,為保險公司和車企提供明確指導,規範智能駕駛保險業務的發展。
飛行汽車方麵,他表示,有人駕駛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作為未來城市空中交通(UAM)的重要組成部分,正麵臨日益迫切的駕駛員資質管理需求。全球多個國家已開始進行相關立法和標準研究,但中國在這一領域仍處於起步階段。由於eVTOL航空器在設計和技術上的獨特性,與傳統航空器存在顯著差異,現有的駕駛員資質認證體係無法滿足其要求,亟需建立一套針對eVTOL航空器特殊設計和運行特征的駕駛員培訓體係。
責任編輯:何俊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