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汉代汉代青衣江畔的石刻市博物館一樓右側大廳內,眾多漢代石刻在燈光下拉長了影子,楼房散發著古樸的建筑氣息。 其中右側櫥窗內的兴盛一塊漢代石刻樓房,顯得有些寂寥。汉代汉代 工作人員介紹,石刻石刻樓房對研究漢代建築和當時的楼房社會生活狀況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出土於蘆山曾到過美國 “石刻樓房出土於蘆山縣沫東鎮一座漢墓。建筑”解說員向參觀者介紹著。兴盛 透過櫥窗的汉代汉代玻璃,仔細觀察石刻樓房,石刻一個寬58厘米,楼房高44厘米,建筑厚20厘米石刻房屋模形展現在眼前。兴盛它的質材為紅砂岩。 工作人員介紹,石樓被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987年11月,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漢代畫像磚及考古文物展覽”的展品赴美國展出。 漢代建築的典範 漢代,一個強盛的時代,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漢代建築水平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 石刻樓房正是漢代建築的縮影。 市博物館內的石刻樓房建築結構為五脊四阿頂(阿指房屋的曲簷),簷沿有瓦當雕飾。一樓一底,樓上正廳共有三間,左右兩間各有一方形大孔。前有低欄,似為賞景遠瞻之廳堂。 2000多年前,人類曆經穴居、巢居後,到了漢代,民居形式開始真正成為一種豐富多彩的文化。 那時的房屋,雖然平麵仍然以簡樸、方便構造的方形或長方形為主,但木構架、夯土築牆、坡頂,以及一般立麵上視覺控製中心等營造手法都已逐漸成型;門、堂、庭院、正房、後院、回廊等建築單位都已漸近豐滿。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首次得到極大發展的時代,也是漢民族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 “漢代是我國古代建築樣式形成趨於成熟的時期,漢代建築對後世的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工作人員介紹,“如今,一些旅遊景區的複古建設,大多還以漢代建築為樣本。” “家”文化的體現 石刻樓房上刻著一些圖案,這些圖案展示著漢代人民當年的生活情景。 石刻樓房中間正廳兩旁各有方形窗戶,雙扇門已開啟一扇,一女子左手扶右邊門。樓下三柱間的左麵斜放著樓梯,一人右手執帚、左手執巾擦拭梯沿。右麵二人,居中者以右手執巾,左手將一棒狀物置於右邊一人懷中,其人雙手捧袋正將棒狀物裝入,準備懸於門前。樓上之人正瞭望主人將歸,樓下奴仆為灑掃以迎主人遠道歸來。 “這是一個出土於墓中的石刻樓房,從古代的喪葬文化來說,所刻的畫麵展現著迎接墓主人進入‘天堂’的寓意。”工作人員說,“從現實的層麵講,石刻樓房也是‘家’文化的體現。”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中國文化的特質是家庭精神”。 《釋名》,作為我國東漢末年一部專門探求事物名源的佳作,也在文中說“人以宅為家。居若安,則家代昌吉”。 石刻樓房雖然是漢代單體建築的典範,但正是中國人天性中對家庭式群居生活的渴望,使得中國出現了影響深遠的圍合式住宅建築,四合院、土樓等中國各類傳統民居正是由此演變而來。記者黃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