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清晨的国道贯通飛仙關,涼風陣陣。线灾仙关而在8日早晨6點多,后恢國道318線災後恢複重建飛仙關隧道施工現場已是复重一片忙碌的景象。 各類車輛進出隧道、建工施工人員忙裏忙外……現場熱火朝天。程飞 在忙碌的隧道景象背後,一個振奮人心的国道贯通消息正在工地上流傳:“再過約一個小時,飛仙關隧道就將貫通了。线灾仙关” 這樣一條消息,后恢鼓舞著每一位施工人員,复重大家不由得加快了幹活的建工腳步。“開掘這個隧道遇到了太多的程飞困難、太多的隧道複雜狀況,今天終於貫通,国道贯通太不容易了。”現場一位施工人員說。 8日清晨7點,隨著洞外的鞭炮響起,洞內施工麵的山體被鑿穿,全長1620米的飛仙關隧道成功貫通。 根據計劃,飛仙關隧道將於10月中旬完成土石方工程,12月中旬基本完成主體工程。 現場 徹夜施工 清晨實現貫通 8日淩晨5點多,在飛仙關隧道施工麵,幾名施工人員正在台車上緊張施工。他們用設備打著炮眼,一刻不停。 施工采用倒班製,幾組人輪換,實現人停機具不停。 “打通了!”伴隨著機具的轟鳴,一名施工人員高呼。 隨後,施工人員進一步擴大“戰果”,在完成了最後一段施工麵炮眼施工的同時,施工人員將貫通點擴大成了兩個直徑約一米的洞,人已經能夠通過這兩個洞爬到對麵。 和洞內施工麵的忙碌相呼應的還有洞外的鋼筋加工棚。 天還沒亮,幾名焊工師傅就在燈光下開始忙碌,他們要做的是對隧道施工的支護鋼架進行加工。電弧光劃破黎明前的黑暗,一組組鋼架磨具被製作出來。 “對這些鋼架磨具的施工幾天前就已經開始,目前做的是一些收尾工作。”一位師傅表示,“今天隧道就要貫通了,這也是我們在這個工程上做的最後一組初支鋼架。” “在完成一係列準備工作後,還將對這最後一段山體進行爆破。”飛仙關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最後這一段山體將被全部炸下來,經過清渣施工和支護處理後,飛仙關隧道這個無比困難的項目就完全實現了貫通。” 難題 5級圍岩段 每天推進約40厘米 長度僅1620米的飛仙關隧道,為何在施工人員口中就成了“無比困難”的項目? 飛仙關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說,飛仙關隧道項目主要麵臨著三個方麵的困難,這些困難對工程建設造成的影響,從這樣一個數據就能看出來。“在5級圍岩段,每天開掘施工平均推進約40厘米,而正常的隧道施工,每天推進約2至3米。” 首先,是施工場地受限,施工難以全麵展開。以洞外的鋼筋加工棚來說,麵積就隻有三四十平方米,施工高峰期不得不專門安排人員轉運鋼材,在完成一批鋼筋加工後立即拉走,而後再運進新的一批待加工鋼筋。同時,混凝土拌和站和棄土場也由於場地限製不得不設置在距離施工場地較遠的位置。 其次,施工受周邊外部因素影響較大。由於施工現場緊鄰忙碌的國道318線,車流量大、時常堵車的情況使得飛仙關隧道的棄土運出和混凝土運入十分不便,運輸車輛要麽被堵在路上、要麽就根本出不了工地的門,極大影響了施工的順利推進。 而最大的困難則來自飛仙關隧道本身的地質狀況。在飛仙關隧道施工中,有一段約三百米左右的山體地質狀況十分破碎,屬隧道工程建設中狀況最差的“五級圍岩”。“那一段的山體就是泥土夾雜著巨石,根本沒有堅硬的岩體。”現場施工負責人說,“在那一段的施工中,我們施工麵往前推進一段,就有十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孤石懸在頭頂,安全隱患相當大。”對於這樣的情況,施工單位采取非常規的施工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有效組織施工,從而攻克這一難題。 貫通 繞開地質災害隱患點 “飛仙關隧道打通後,將繞過國道318線多營至飛仙關段的多個地質災害點,使交通通行更安全順暢,道路線形也更為優美。”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飛仙關隧道進口位於國道318線雨城區與蘆山縣交界處,終點位於蘆山縣飛仙關鎮連接飛仙關橋,全長1620米。隧道繞過了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路段現有的滴水岩等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有效提升了道路的抗災能力和服務水平。 多年來,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2公裏多路段始終被地質災害所威脅。在“4·20”蘆山強烈地震中,一塊幾十噸重的巨石從山上滾落,致使抗震救災生命通道被堵;飛仙關鎮外的滴水崖路段,因常年山上滴水不斷而得名,這一路段地勢較低,不僅受山上飛石、塌方影響,降雨天氣時路麵積水嚴重,時刻威脅著道路交通安全。 同時,由於這一路段臨河靠山,道路寬度有限,麵對巨大的車流量早已不堪重負,一旦出現交通事故或車輛故障,這一路段便會出現堵車,車輛通行十分不順。 飛仙關隧道建成通車後,不僅將完全避開這些地質災害點,同時還有效提升這一路段的通行效率,使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的道路交通更為順暢。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昆
初秋清晨的国道贯通飛仙關,涼風陣陣。线灾仙关而在8日早晨6點多,后恢國道318線災後恢複重建飛仙關隧道施工現場已是复重一片忙碌的景象。
各類車輛進出隧道、建工施工人員忙裏忙外……現場熱火朝天。程飞
在忙碌的隧道景象背後,一個振奮人心的国道贯通消息正在工地上流傳:“再過約一個小時,飛仙關隧道就將貫通了。线灾仙关”
這樣一條消息,后恢鼓舞著每一位施工人員,复重大家不由得加快了幹活的建工腳步。“開掘這個隧道遇到了太多的程飞困難、太多的隧道複雜狀況,今天終於貫通,国道贯通太不容易了。”現場一位施工人員說。
8日清晨7點,隨著洞外的鞭炮響起,洞內施工麵的山體被鑿穿,全長1620米的飛仙關隧道成功貫通。
根據計劃,飛仙關隧道將於10月中旬完成土石方工程,12月中旬基本完成主體工程。
現場
徹夜施工
清晨實現貫通
8日淩晨5點多,在飛仙關隧道施工麵,幾名施工人員正在台車上緊張施工。他們用設備打著炮眼,一刻不停。
施工采用倒班製,幾組人輪換,實現人停機具不停。
“打通了!”伴隨著機具的轟鳴,一名施工人員高呼。
隨後,施工人員進一步擴大“戰果”,在完成了最後一段施工麵炮眼施工的同時,施工人員將貫通點擴大成了兩個直徑約一米的洞,人已經能夠通過這兩個洞爬到對麵。
和洞內施工麵的忙碌相呼應的還有洞外的鋼筋加工棚。
天還沒亮,幾名焊工師傅就在燈光下開始忙碌,他們要做的是對隧道施工的支護鋼架進行加工。電弧光劃破黎明前的黑暗,一組組鋼架磨具被製作出來。
“對這些鋼架磨具的施工幾天前就已經開始,目前做的是一些收尾工作。”一位師傅表示,“今天隧道就要貫通了,這也是我們在這個工程上做的最後一組初支鋼架。”
“在完成一係列準備工作後,還將對這最後一段山體進行爆破。”飛仙關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屆時,最後這一段山體將被全部炸下來,經過清渣施工和支護處理後,飛仙關隧道這個無比困難的項目就完全實現了貫通。”
難題
5級圍岩段
每天推進約40厘米
長度僅1620米的飛仙關隧道,為何在施工人員口中就成了“無比困難”的項目?
飛仙關隧道項目相關負責人說,飛仙關隧道項目主要麵臨著三個方麵的困難,這些困難對工程建設造成的影響,從這樣一個數據就能看出來。“在5級圍岩段,每天開掘施工平均推進約40厘米,而正常的隧道施工,每天推進約2至3米。”
首先,是施工場地受限,施工難以全麵展開。以洞外的鋼筋加工棚來說,麵積就隻有三四十平方米,施工高峰期不得不專門安排人員轉運鋼材,在完成一批鋼筋加工後立即拉走,而後再運進新的一批待加工鋼筋。同時,混凝土拌和站和棄土場也由於場地限製不得不設置在距離施工場地較遠的位置。
其次,施工受周邊外部因素影響較大。由於施工現場緊鄰忙碌的國道318線,車流量大、時常堵車的情況使得飛仙關隧道的棄土運出和混凝土運入十分不便,運輸車輛要麽被堵在路上、要麽就根本出不了工地的門,極大影響了施工的順利推進。
而最大的困難則來自飛仙關隧道本身的地質狀況。在飛仙關隧道施工中,有一段約三百米左右的山體地質狀況十分破碎,屬隧道工程建設中狀況最差的“五級圍岩”。“那一段的山體就是泥土夾雜著巨石,根本沒有堅硬的岩體。”現場施工負責人說,“在那一段的施工中,我們施工麵往前推進一段,就有十幾噸甚至幾十噸重的孤石懸在頭頂,安全隱患相當大。”對於這樣的情況,施工單位采取非常規的施工措施,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有效組織施工,從而攻克這一難題。
貫通
繞開地質災害隱患點
“飛仙關隧道打通後,將繞過國道318線多營至飛仙關段的多個地質災害點,使交通通行更安全順暢,道路線形也更為優美。”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飛仙關隧道進口位於國道318線雨城區與蘆山縣交界處,終點位於蘆山縣飛仙關鎮連接飛仙關橋,全長1620米。隧道繞過了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路段現有的滴水岩等多個地質災害隱患點,有效提升了道路的抗災能力和服務水平。
多年來,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2公裏多路段始終被地質災害所威脅。在“4·20”蘆山強烈地震中,一塊幾十噸重的巨石從山上滾落,致使抗震救災生命通道被堵;飛仙關鎮外的滴水崖路段,因常年山上滴水不斷而得名,這一路段地勢較低,不僅受山上飛石、塌方影響,降雨天氣時路麵積水嚴重,時刻威脅著道路交通安全。
同時,由於這一路段臨河靠山,道路寬度有限,麵對巨大的車流量早已不堪重負,一旦出現交通事故或車輛故障,這一路段便會出現堵車,車輛通行十分不順。
飛仙關隧道建成通車後,不僅將完全避開這些地質災害點,同時還有效提升這一路段的通行效率,使國道318線蘆山縣境內的道路交通更為順暢。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