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陈光军: 茶路漫漫 传承助发展

时间:2025-04-28 00:15:02来源:

  製茶大師名片

  陳光軍,1964年出生在雨城區鳳鳴鄉。军茶1979年,漫传因為家庭原因,发展陳光軍從高中輟學後進入鳳鳴鄉的陈光承助集體茶廠——頂峰茶廠上班。雖然擔任的军茶是會計職務,但做茶卻是漫传他主要的工作。

  在頂峰茶廠上班的過程中,陳光軍逐漸對茶產生了興趣。陈光承助到後來,军茶陳光軍決定自己創業,漫传辦茶廠、发展開公司,陈光承助希望把自己的军茶產品帶給更多消費者。

  如今,已是雅安山雅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雅茶業)董事長的陳光軍,在今年1月憑借其近40年的製茶經驗,被推選為雅安製茶大師。

  2月26日下午4點,在位於雨城區西康路東段的雨城藏茶專賣店內,陳光軍參照公司今年的發展計劃,對近期工作進行具體安排。

  “過幾天,廠裏就要開機生產了。”陳光軍說,雖然現在公司轉型重點發展藏茶,但原來的“老本行”還是不能丟,至少要生產足夠自己公司銷售的綠茶和紅茶。

  從1979年接觸製茶到現在,陳光軍已經與茶葉打了近40年的交道。綠茶、紅茶、花茶、藏茶等茶葉的生產工藝,陳光軍已經爛熟於心。作為雅安製茶大師,陳光軍對未來的規劃很明確,就是要盡全力把藏茶做好,讓更多人喜歡藏茶。

  學藝  從零開始

  在陳光軍的記憶裏,他的家鄉鳳鳴在很早就開始種茶。雖然麵積不多,但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得這裏的茶葉品質得到很多肯定。

  “那個時候,尤其是在實行市場經濟以前,頂峰茶廠的茶葉做出來全部交給國營茶廠和外貿(原西康茶葉公司)進行統一銷售。”陳光軍說,盡管茶葉對他來說並不陌生,但在1979年以前,他確實沒想到他這輩子會與茶葉結下如此深的情緣。

  大約是1979年9月,家中變故,陳光軍不得不從高中輟學回家,擔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

  “因為是初中畢業,數學成績一直也比較好,所以在頂峰茶廠得到了一份會計工作。”陳光軍說,雖然是會計,但大多數時間卻是要去種茶、采茶、學做茶,甚至還要兼顧茶葉銷售,這讓他這個茶葉門外漢逐漸對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陳光軍回憶,一開始,都是茶廠裏的老工人當他的師傅,手把手教學,加上他自己的努力,很快就掌握了製茶的基本工藝。“做茶,尤其是做手工茶,靠的是個人對製茶技藝的理解和實踐,某種意義上全憑經驗。隻有多鑽研才會越來越好。”陳光軍說。

  “除了自己茶廠的老師傅要教大家做茶外,茶廠還請過原蒙山國營茶廠的製茶師傅來教大家。”陳光軍說,尤其是借助省上在茶廠辦培訓的機會,讓他熟練掌握了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和花茶的製作技藝。

  當年,頂峰茶廠是四川省內辦得比較有特色、有實力的鄉鎮企業。連續4年,省上都把茶葉加工方麵的培訓放在頂峰茶廠舉辦。因此,培訓期間來自重慶、達州等地的老師讓陳光軍學到了更多的製茶技藝,同時對外麵的市場有了更多的認識,這為之後他自己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0年底,在頂峰茶廠待了差不多11年的陳光軍在心中萌發了自己創業的想法。

  “1983年到1987年,我在成都待了4年,除了學習花茶的製作,也對外地市場進行了考察。總體來說,不管是做茶還是銷售,我都算是有一定的經驗了。”陳光軍把自己的想法與家人商量得到讚同後,便開始著手籌備自己創業的前期準備工作。

  創業  “一波三折”

  盡管早有打算和準備,但創業過程中的艱辛,依然讓陳光軍和家人感到過無助。

  1991年,陳光軍創辦了雅安市鳳鳴頂峰茶廠,一口氣在自己老家打了8口炒鍋,正式開啟了創業的日子。

  “到生產最忙的時候,請的工人都有10多個。”陳光軍說,剛開始的時候,由於資金有限,全部是手工製茶,雖然辛苦,但不愁銷。“一年下來,竟然賺了3萬多元。”

  當年的3萬多元,確實是一筆不小的巨款。嚐到甜頭的陳光軍並沒有因此而滿足,而是對茶廠進行繼續投資,購買了製茶機器。

  “一方麵是想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麵也是為了讓茶葉的質量更加穩定。”陳光軍說,隨著生產量增加,他幾乎是白天收鮮葉、晚上做生產,一天的工作時間超過15個小時。

  隨著茶廠規模擴大,陳光軍意識到,僅僅依靠老家的條件是不夠的。於是,陳光軍把目光投向了草壩鎮。

  相比老家,草壩鎮地勢開闊,交通也更加便捷。

  1994年,陳光軍在草壩租了廠房,並添置了新的製茶機器,重新開始。1997年,陳光軍承包了近50畝土地,除了新建廠房,還發展了屬於自己茶廠的茶園,以確保茶葉鮮葉的產量穩定和品質安全。

  此後的10年時間,陳光軍的創業之路算是十分順利。到2008年的時候,陳光軍注冊成立了山雅茶業,實現了從茶廠到茶企的轉變。

  然而,後來由於城市發展的需要,山雅茶業的生產車間前後經曆了三次搬遷。最後一次搬遷,陳光軍終因資金周轉困難而開始對公司進行轉型。

  “從1991年到2011年,公司一直以生產和銷售綠茶、紅茶、花茶為主。每到生產季收購鮮葉,需要的資金量很大。”陳光軍說,轉型後,公司重點開發藏茶產品,由於藏茶原料收購的季節靠後、周期長,加之價格也比做綠茶的低,所以資金壓力相對小了很多。

  盡管當年公司轉型在某種意義上是迫於無奈,但從如今的市場發展趨勢來說,陳光軍自認為這步棋是走對了。

  發展  子承父業

  麵對轉型後的山雅茶業,陳光軍有了更加清晰的發展目標:一是繼續提升自己的製茶技藝;二是當好兒子陳璋的師傅,讓藏茶發揚光大。

  為了提升自己的製茶技藝,陳光軍最近幾年不斷參加了許多培訓,尤其是針對藏茶傳統製作技藝的培訓,陳光軍都不會缺席。

  渥堆發酵、摏包、拚配、審評、包裝、茶藝……通過學習,陳光軍先後取得了渥堆發酵師、摏包師和高級評茶師等職業資格證書。

  陳光軍在自己學習進步的同時,也不忘對兒子陳璋的培養。陳光軍說:“作為茶人,有義務把茶學好、做好、賣好。”

  陳璋今年31歲,但做茶的時間少說也有10年了。在他看來,父親陳光軍的言傳身教,確實對他有很大影響。看著父親把做茶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對待,為此付出的辛勤與汗水,都讓陳璋對做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所以也願意花時間鑽研做茶的門路和技巧。

  看著陳璋在製茶方麵的成長,陳光軍十分欣慰。他希望,終有一天,陳璋能夠超越他,成為更加出色的製茶人。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李春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