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知名的西康小說家和編劇,一個深懷西康情結的个影“雅安人”——鄺平鈞,用數載心血創作出了一部西康題材的视编影視劇作品《西康往事》(後更名《風雨西康》),在當代中國作家群浩瀚的情结星空裏,打開了一卷“西康”地區的西康人文風景畫。 作為第三屆中國·雅安國際熊貓·動物與自然電影節的个影嘉賓,鄺平鈞幾十年如一日地牽掛著雅安。视编 “我一生中最黃金的情结時間,都是西康在雅安度過的……創作出填補國內空白的西康題材影視作品,藉此可以宣傳雅安,个影不僅僅是视编我個人的情結,相信這也是情结雅安曆史的需要與呼喚!” 1965年秋的西康一天,漢源清溪古城牆下不遠的个影田野裏,走來了一個年輕小夥的视编身影。 在雙溪鄉,初中畢業的鄺平鈞先在東風園藝場幹了4年,後來在雙溪插隊落戶當了一名知青。 茶馬古道上的“背二哥”們和解放前的老甲長在勞作的間隙,給向來喜歡聽西康故事的鄺平鈞擺起了龍門陣。 傳奇大渡河畔 走出資深影視編劇 白天上工,晚上,就到地裏守夜,防止有人偷盜地裏屬於集體的黃豆、洋芋等農作物。守夜人也給鄺平鈞講起了精彩的西康往事。 時光如箭,歲月如梭。一晃幾年時間又不知不覺地從指縫中溜過去了。 1973年,在勞動中堅持自學的鄺平鈞幸運地被抽調到漢源料林中心校當了一名老師。 僅有初中文憑,卻當上了初中的教員,鄺平鈞深感幸運女神眷顧自己的同時,更加勤奮地加緊自學。通過各種辦法,借來高中、甚至是大學的教材,鄺平鈞的知識儲備得到迅速提升。 1977年,恢複高考後,鄺平鈞順利地通過了考試。但是,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作為初中老師的鄺平鈞並沒能走進高校深造。 “下山,來漢四中吧……”漢源縣大樹中學的負責人向鄺平鈞伸出了橄欖枝。 “哇!鄺老師班上,一個班就有6個學生上了高考線!”當年在漢源大樹,鄺平鈞創造了漢四中建校以來的記錄,這位年輕老師的名聲不脛而走。 “要是我以後能把西康題材的故事,寫成書出版,或者編成故事表演,那才更加精彩哩!”在鄺平鈞的心裏,卻默默地種下了一顆新的“種子”。 6年嘔心瀝血 “風雨西康”情動雅安 鄺平鈞一邊傾情於教學的同時,一邊更加醉心於搜集西康的故事題材。 “為了作西康題材的記錄,筆記本就用了20餘本……”坐在市區一家茶樓的窗前,凝望著雅安——曾經的西康省會,鄺平鈞十分感慨地說。 據省內知名的出版界人士介紹,2002年,鄺平鈞花費3年時間精心創作的長篇小說《狼的路》正式出版,不僅填補了西康題材長篇小說的空白,也在國內文學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2003年,這部小說又得到再版……在原小說的基礎上,我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拓展了小說中人物的命運,加入了當時西康地區更加複雜的國共合作、鬥爭等背景,以及豐富的西康曆史、風土人情,成功創作出了電視劇劇本《西康往事》(後來更名為《風雨西康》),並且順利地拿到了當時國家影視管理部門同意拍攝的批文。這填補了國內西康題材電視編劇方麵的空白。”鄺平鈞介紹說。 他說,如果該劇能夠得到各方的關心支持,順利拍攝成影視作品的話,不僅可以宣傳雅安積澱深厚的曆史文化,通過劇作拍攝地的選擇,也可以在片中推介宣傳“熊貓首都,生態天堂”雅安豐富的旅遊資源。 奔走生態雅安 打造熒屏上的“西康奇葩” 自1957年到1985年,鄺平鈞說,他自己一生中最為黃金的時間都是在雅安度過的。“我對於生活的體驗,知識的積累,主要都是在美麗的熊貓故鄉獲得的。” 鄺平鈞離開雅安後,先是到了攀枝花幹起了公務員。但是,十分鍾情於寫作的他卻發現,自己最終的“歸宿”或許還是在“西康這個領域”。 從《狼的路》,到《牛角在半夜吹響》,再到成功創作出《風雨西康》,鄺平鈞實現了自己由小說到電視編劇創作的華美轉身。 “目前,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士都很看好這部劇作的題材,但十分需要雅安的參與,才能共同把劇本拍攝出來!”鄺平鈞表示,如今完成《風雨西康》拍攝,已經是他心中珍藏了許久並為之不斷奔走的一個夢。 穿梭在雅安。 從滎經的鴿子花林,到漢源的風城清溪,再到雨城的水墨上裏……鄺平鈞說,作為西康養育的人,他如果不能弄點這個題材的作品出來,那他感覺愧對雅安這方熱土。“盡快、盡早地推出西康題材型影視劇作,最容易引起世界的關注。”他說。 記者 羅光德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