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渠穿村而過,山水將南村壩新村聚居點縱向切割。相依新村 水渠兩側,美产梔子花、村相綠籬等景觀草木競相生長…… 以景觀水渠為中軸線,融业道路交錯,态丰屋舍儼然,山水微田園小景中,相依新村受災群眾早已邁向新的美产生活。 災後恢複重建,村相滎經縣附城鄉立足自身實際,融业組織動員南村壩村、态丰煙溪溝村319戶受災群眾,山水整合資源,相依新村集中打造了南村壩新村聚居點,美产配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受災群眾發展產業,打造產村相融的精品旅遊村。南村壩新村聚居點 精品旅遊新村 統籌城鄉發展 “小雲,我家的下水道堵塞,能不能幫我聯係一下維修人員。” 11月9日,南村壩新村村民老李走進村活動中心,反映水管堵塞問題,尋求幫助。老李稱呼的小雲,就是自管委委員朱小雲。在為老李聯係維修人員之後,朱小雲又沿著新村走了一圈,查看“門前五包”到位情況及保潔人員到崗情況。 “新村體量大,戶數多,村民又來自兩個村,所以在環境衛生維護、鄰裏和諧相處等方麵,自管委下足了工夫。”朱小雲不隻是自管委委員,還是煙溪溝村村委會主任。他說,在服務新村村民中,自管委、兩個村的村支兩委、群團中心都很“給力”,新村井然有序。 村民朱子華來自煙溪溝村,為了節省重建成本而選擇了小高層的戶型。看著新村完善的附屬配套設施,朱子華老人對舒適便捷的人居環境一個勁兒叫好:“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啥太陽能路燈,如今見到了,現在這環境可是城裏人的生活環境了”。 “附城鄉地處城市規劃區,統籌城鄉發展,集約用地,集中打造功能完善的新村聚居點,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為新村今後的發展夯基蓄實,創造了條件。”鄉黨委書記石華友說,重建中,1200萬元資金用於新村風貌、基礎設施和附屬配套設施建設。新村建好後,被納入全市100個精品旅遊村寨打造之列,再次為新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新村將以精品旅遊村建設為契機,著重完善旅遊標識標牌和農家樂培育打造,著力挖掘新村的發展潛力,提升新村整體形象水平。”對於新村建設和發展,南村壩新村還有更多的期待和想法。 產村融合發展 擁抱幸福明天 “住上了新房子,又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點子,一定要努力把日子過好。”搬進新家後,村民王加斌搞起了經營,出售副食品和衛浴用品,還成為中國移動鄉村寬帶服務點。 作為新村中率先利用新家環境優勢謀出路的“探路人”,王加斌認真審視過南村壩新村的現狀和前景:300餘戶村民需要采購日常用品,南村壩新村山環水繞、環境優美,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且新村又是前往煙溪溝和龍蒼溝的要道…… 南村壩新村位於城鄉結合部,離城近,耕地少,如何發展才能讓村民在住上好房子之後,過上好日子? “珍貴苗木種植需要勞動力,引進客商規模化發展,可以收取土地流轉金,也可以就近務工。”村民們說,新房在前,苗圃在後,準時上下班的工作,也給他們帶來了增收的機會。南村壩新村還發展了1300畝茶葉,耕地上已經種滿種盡。 南村壩新村在新村區位和新村優勢上做文章,走上了產村相融的路子。 走進新村背後的山坳,一家養雞場有序運轉。從飼料補給到雞蛋裝箱,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增添了養雞場的現代化、規範化氣息。 “地震後建好了一期雞棚,前不久又擴大了規模。目前,整個養殖規模有6萬多隻。”養雞場負責人羅月秀說,蛋雞的日產蛋率在90%左右, 因為與公司合作,雙方在雞苗采購、技術服務、雞蛋銷售等方麵形成了長效合作機製,養雞場運行順利。 “種植養殖業同步發展,增強新村發展動力與活力,發展農家樂時機成熟後,再延伸產村相融的領域,豐富業態,新村村民可多渠道增收。” 石華友說。 記者 唐小未
水渠穿村而過,山水將南村壩新村聚居點縱向切割。相依新村
水渠兩側,美产梔子花、村相綠籬等景觀草木競相生長……
以景觀水渠為中軸線,融业道路交錯,态丰屋舍儼然,山水微田園小景中,相依新村受災群眾早已邁向新的美产生活。
災後恢複重建,村相滎經縣附城鄉立足自身實際,融业組織動員南村壩村、态丰煙溪溝村319戶受災群眾,山水整合資源,相依新村集中打造了南村壩新村聚居點,美产配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引導受災群眾發展產業,打造產村相融的精品旅遊村。
南村壩新村聚居點
精品旅遊新村
統籌城鄉發展
“小雲,我家的下水道堵塞,能不能幫我聯係一下維修人員。”
11月9日,南村壩新村村民老李走進村活動中心,反映水管堵塞問題,尋求幫助。老李稱呼的小雲,就是自管委委員朱小雲。在為老李聯係維修人員之後,朱小雲又沿著新村走了一圈,查看“門前五包”到位情況及保潔人員到崗情況。
“新村體量大,戶數多,村民又來自兩個村,所以在環境衛生維護、鄰裏和諧相處等方麵,自管委下足了工夫。”朱小雲不隻是自管委委員,還是煙溪溝村村委會主任。他說,在服務新村村民中,自管委、兩個村的村支兩委、群團中心都很“給力”,新村井然有序。
村民朱子華來自煙溪溝村,為了節省重建成本而選擇了小高層的戶型。看著新村完善的附屬配套設施,朱子華老人對舒適便捷的人居環境一個勁兒叫好:“活了大半輩子,沒見過啥太陽能路燈,如今見到了,現在這環境可是城裏人的生活環境了”。
“附城鄉地處城市規劃區,統籌城鄉發展,集約用地,集中打造功能完善的新村聚居點,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為新村今後的發展夯基蓄實,創造了條件。”鄉黨委書記石華友說,重建中,1200萬元資金用於新村風貌、基礎設施和附屬配套設施建設。新村建好後,被納入全市100個精品旅遊村寨打造之列,再次為新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新村將以精品旅遊村建設為契機,著重完善旅遊標識標牌和農家樂培育打造,著力挖掘新村的發展潛力,提升新村整體形象水平。”對於新村建設和發展,南村壩新村還有更多的期待和想法。
產村融合發展
擁抱幸福明天
“住上了新房子,又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點子,一定要努力把日子過好。”搬進新家後,村民王加斌搞起了經營,出售副食品和衛浴用品,還成為中國移動鄉村寬帶服務點。
作為新村中率先利用新家環境優勢謀出路的“探路人”,王加斌認真審視過南村壩新村的現狀和前景:300餘戶村民需要采購日常用品,南村壩新村山環水繞、環境優美,具備發展鄉村旅遊的基礎條件,且新村又是前往煙溪溝和龍蒼溝的要道……
南村壩新村位於城鄉結合部,離城近,耕地少,如何發展才能讓村民在住上好房子之後,過上好日子?
“珍貴苗木種植需要勞動力,引進客商規模化發展,可以收取土地流轉金,也可以就近務工。”村民們說,新房在前,苗圃在後,準時上下班的工作,也給他們帶來了增收的機會。南村壩新村還發展了1300畝茶葉,耕地上已經種滿種盡。
南村壩新村在新村區位和新村優勢上做文章,走上了產村相融的路子。
走進新村背後的山坳,一家養雞場有序運轉。從飼料補給到雞蛋裝箱,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增添了養雞場的現代化、規範化氣息。
“地震後建好了一期雞棚,前不久又擴大了規模。目前,整個養殖規模有6萬多隻。”養雞場負責人羅月秀說,蛋雞的日產蛋率在90%左右, 因為與公司合作,雙方在雞苗采購、技術服務、雞蛋銷售等方麵形成了長效合作機製,養雞場運行順利。
“種植養殖業同步發展,增強新村發展動力與活力,發展農家樂時機成熟後,再延伸產村相融的領域,豐富業態,新村村民可多渠道增收。” 石華友說。 記者 唐小未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