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跑分”挣“快钱” 四人被判刑

时间:2025-04-26 23:26:25来源:

  當前,跑分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影響群眾安全感的挣快嚴重威脅。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之所以很難破案、钱人被騙資金很難追回,被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跑分是挣快犯罪分子實施網絡詐騙後,下遊犯罪行為對被詐騙資金進行掩飾、钱人隱瞞、被判轉移。跑分

  一些想掙“快錢”的挣快人,為了蠅頭小利,钱人將自己或他人的被判銀行卡、支付寶、跑分微信等支付結算工具、挣快身份證件、钱人手機卡等提供給犯罪分子使用,因而淪為他人的犯罪工具,同時也給自己帶來牢獄之災。

雨城區法院在四川農業大學巡回審理一起電詐犯罪“跑分”案

  9月17日,雨城區人民法院在四川農業大學校園內,對被告人汪某、李某、高某、何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一案,依法進行巡回審判,合議庭通過審理,分別判處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4年11個月、並處罰金10萬元,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2年11個月、並處罰金6萬元,被告人高某有期徒刑2年8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被告人何某有期徒刑2年4個月、並處罰金5萬元。

  案件回放:

  用支付寶、銀行卡

  幫詐騙分子轉移資金獲利

  2020年9月至10月期間,被告人汪某、李某、高某、何某分別在上遊犯罪人員饒某(在逃)的邀約下,通過自己的支付寶賬號、銀行卡,或借用家人、朋友的銀行卡,接受非法資金共約178萬元,其中幫助犯罪分子將被網絡詐騙的廣東、江蘇、湖南、四川等全國10餘省市14名被害人被騙資金共約113萬元予以轉移,被告人獲利共約2.2萬餘元。

  法官說法:

  別因貪圖小便宜

  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今年截至目前,雨城區法院已審理電信網絡詐騙及其下遊犯罪案件25件51人,罪名涉及詐騙罪,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妨害信用卡管理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等。法官介紹,本案中的犯罪行為是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下遊犯罪中,最常見的一種利用自己或他人的銀行卡、支付寶,幫助電信網絡上遊違法犯罪的非法資金進行分流轉移,俗稱“跑分”,也就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的犯罪行為模式之一。

  庭審開始前,雨城區法院開展專項普法活動,向參加旁聽的人員發放洗錢案件推進手冊、常見通信詐騙介紹等宣傳資料100餘份。本案的巡回審理及法治宣傳,讓四川農業大學的廣大師生、社會群眾進一步了解當前電信網絡犯罪的嚴峻形勢和眾多犯罪類型,明白增強防範意識和法治意識刻不容緩。

  法官提醒,每個人都應該從自身做起,主動參與反詐行動,抵製利益誘惑,既不能讓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機,也不能因貪圖小便宜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從而葬送自己美好的前程。

  相關鏈接:

  “跑分”,顧名思義,“分”就是錢,“跑”就是讓錢跑起來。因為詐騙分子要第一時間轉出詐騙得來的贓款,不能被公安機關察覺到,就需要大量的“跑分”人員和大量的銀行卡,對贓款進行流動式洗錢,最終使錢變“白”,從而回流到詐騙團夥的手中。“菜商”,指盜取並向不法商家、個人售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卡農”,指給犯罪分子提供大量資金流轉用的銀行卡的犯罪嫌疑人。“話務員”,指專門負責給群眾打詐騙電話的犯罪嫌疑人。“水房”,指拿到贓款後,快速拆箱洗錢的犯罪嫌疑人。從“卡農”收購來的銀行卡,也被分為多個層級,一級卡收到贓款最多,為了不被凍結,到賬第一時間,“水房”通過轉賬、支付、網購等方式,將資金拆分流向多個二級卡,通過類似方式拆分更多的三級卡。為逃避打擊,一筆資金甚至會“飛”到境外,再兜一圈回來。“跑分”的源頭作案工具就是銀行卡和電話卡。

  特別提示,千萬不要為了蠅頭小利將自己或他人的銀行卡、支付寶、微信等支付結算工具、身份證件、手機卡等提供給犯罪分子使用,因而淪為他人的犯罪工具,從而讓自己身陷囹圄。

本報記者 李曉明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