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石上耕耘二十载 换得苴却满堂珍

时间:2025-04-27 16:26:46来源:

  16日下午,石上市民期盼已久的耕耘雅安書畫院揭幕暨中國名硯名畫展開幕儀式在市區漢雅樓隆重舉行,一幅幅名家的载换精品書畫作品及雕刻精美的硯台讓前來觀展的人歎為觀止。

  走進瑰麗的得苴苴卻石硯藝術殿堂,記者對四川省高級民間藝術家周善智(圓緣堂主人,却满藝名石醉)進行了獨家專訪。堂珍

  記者:在中國傳統文化史中,石上筆、耕耘墨、载换紙、得苴硯作為“文房四寶”,却满對傳播文化藝術起著極其重要的堂珍作用。如今,石上隨著社會的耕耘巨大發展變化,硯台從過去單純的载换書畫工具而變為了極富收藏價值的高檔藝術品。那麽,苴卻石硯在當今中國的名硯中處於一個什麽樣的藝術地位?

  周善智:此次在雅安市區的標誌性風貌建築——漢雅樓內展出的120多方中國名硯,全部係用產於攀枝花攀西大裂穀之金沙江懸崖峭壁中的苴卻石精心製作而成。

  早在晚清宣統年間(1909年),苴卻石硯就曾遠赴巴拿馬參加國際博覽會並一舉獲獎。從此之後,苴卻石硯就與傳統的安徽歙硯、廣東端硯、甘肅洮硯等並稱於世,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廣泛喜好和推崇。後來,中國當代書畫名家方毅、啟功、溥傑、範曾、黃胄、千家駒、董壽平、鄭瑉中等名人讚譽為“硯中珍品”、“書畫良友”、“文房奇品”。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還曾選調苴卻石硯作為國禮贈送國外首腦。

  苴卻石硯,因其石質細密滑膩、瑩潔滋潤,撫摸上去有如嬰兒的肌膚一樣光滑細膩。在這種硯石中,石品豐富多彩,有碧眼、青花、金星火捺、金線、銀線、綠膘、黃膘、魚腦凍、蕉葉白和廟前青等數十種。用苴卻石製作的硯台,有發墨如油、存墨不腐、曆寒不凍、耐磨益毫和可以嗬氣研墨的優點,經眾多藝術家、商家的發掘和推廣,如今苴卻硯已經享譽海內外。

  記者:那您是從什麽時候開始進入苴卻石硯這個藝術行當的呢?目前,您都在哪些地方舉辦過苴卻硯的展覽?

  周善智:1990年,從原來的汽車修理崗位上失業以後,我就和幾個朋友一道走上了苴卻石硯製作的藝術探索之路。

  由於苴卻石產於金沙江畔的懸崖峭壁之上,前往尋找和采到上好的苴卻硯石就是第一道難關。當時,我和幾個朋友經常搭乘攀枝花開往昆明的火車,從攀枝花市區出發,抵達一個叫“花棚子”的小火車站後,就沿著山上的羊腸小路和金沙江一路去尋找適合製硯的石頭。每當找到一塊上好的苴卻石時,大家都會興奮得跳起來,為了不讓石頭在返途中損壞,我經常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包裹住石頭,然後放在背篼裏背上火車,抵家後經過仔細的思考和設計,然後開始硯台的製作。

  從1990年開始,迄今我做過的硯台已經不知道有多少方了。在四川各地,幾乎每一個市、州我都去做過硯展。這一次來雅安,已經是第二次專門過來搞硯展。這一次硯展上展出的苴卻硯,是在四川各地硯展中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不少硯台都是名家精心製作雕刻的精品,因此很多朋友聽說後都從外地趕過來品鑒。

  記者:此次在市區漢雅樓展售的精品苴卻石硯,都有一些什麽樣的文化主題或者說是內涵呢?

  周善智:舉例來說吧,這次在雅安展出的苴卻硯中,從材質上來講,就有苴卻石中的極品胭脂凍、彩膘、金線玉帶膘、銀線玉帶膘、碧眼、金田黃、純綠等品種,這些都是非常難得的上好品種。

  從工藝上來說,有專門聘請中國製硯大師張碩、張海峰、張大軍、陳嚴峰等花費心血精心設計雕刻的苴卻硯。在這些名師製作的硯台中,從題材上來看,有取意中國五千年文明史而製作的《華夏神韻》,也有展現傳統文化的九龍雕刻《龍騰盛世》、《龍騰九州》、《女媧補天》、《獅舞》、《蘭亭序》、《竹林七賢》、《論道》、《茶經》、《喜上眉梢》、《琴棋書畫》等內容,還有佛道內容方麵的題材《十八羅漢》、《南極仙翁》、《普渡眾生》、《輪回》等等。除此之外,還有民間民俗等方麵的主題如《采蓮圖》、《千載之壽》、《鳳求凰》等等,在這些上好的硯台石頭上,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了十分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意蘊。

  記者:此次在漢雅樓展出的精品硯台中,還有哪些從設計、製作或者藝術表現手法上堪稱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它們都有什麽樣的藝術和收藏價值呢?

  周善智:比如說吧,我的苴卻硯《蛙聲十裏出山泉》,就是在中國硯台製作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主題創意設計作品。

  從意境上來說,這方硯台取材純綠的上等苴卻硯石,用了一幅寧靜中帶幾許蛙鳴的氣氛營造設計,表現了山鄉間那令人神往的和諧與靜謐。在畫麵上,兩隻青蛙相向分別蹲坐在兩塊大石頭上,山溪間的鵝卵石則層層疊疊地堆在邊上,仿佛青蛙的鳴聲真的就在自己身邊一般。而且,在設計製作的時候,整塊的苴卻石雕刻成硯台後,還留了一塊小石頭做成了一個獨立的鵝卵石,可以任意地進行位置擺放,聚散之間,顯現出千變萬化的情調和不同的藝術效果。

  實際上,這樣的好作品還有很多,包括精心的設計與製作,包括大膽而靈動的藝術構思,共同構成了巧雕與俏雕的苴卻硯台世界,希望這會令現場觀摩品鑒和收藏硯台的人們得到意外的收獲。

  記者 羅光德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