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百態組圖 140多年前,大熊來自法國的猫雅神父阿爾芒·戴維走進了雅安的浩瀚群山中,在這個被上帝遺忘的安相後花園裏,他發現了大熊貓,依相並把大熊貓介紹給了全世界。大熊 140多年後的猫雅今天,大熊貓已風靡全世界,安相成為了全球民眾的依相寵兒。而雅安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大熊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猫雅 這個讓雅安為之驕傲,安相讓世界為之瘋狂的依相古老物種,經過千百萬年時間的大熊洗禮,至今依然與雅安相依相守,猫雅生活安好;大熊貓不僅給雅安帶來了無數的安相榮耀,也讓雅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熊貓首都·生態天堂”。 走進雅安 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 大熊貓是迄今為止仍生存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被稱為動物界的活化石。在經曆了地球曆史上無數次災害的上演,大熊貓頑強並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見證著動植物世界的滄海桑田。 但是大熊貓是何時走入人們的視線,引起世界關注的?這要從阿爾芒·戴維說起。 1869年,當阿爾芒·戴維第一次走進雅安寶興縣見到這種奇特的“黑白熊”時,就斷定“這可能會成為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物種”。當年,戴維的助手們捉到了一隻活的“黑白熊”,當時,他想將“黑白熊”運回巴黎,但由於山路的顛簸和氣候的變化,它不幸死於途中。戴維隻好將“黑白熊”的皮送到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 當人們看到“黑白熊”那張圓圓的大白臉及眼圈的黑斑,猶如戴了一副黑鏡,便斷定這個皮是假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種物種。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奇異的熊。後來,經過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主任米甘勒·愛德華茲研究,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42年前在中國西藏發現的小熊貓近似的一種大的貓熊,便正式定名為“大熊貓”。 從此,雅安就同大熊貓一並走向了世界。而戴維當年采集的那具標本作為大熊貓的模式標本,至今還珍藏在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中。 走出雅安 大熊貓風靡全世界 從發現至今,可愛而又高貴的大熊貓從來就沒有淡出過人們的視線,它們的每一次亮相都會引來無數的關注。 1936年,第一隻活體大熊貓“蘇琳”被美國紐約的女服裝設計師帶出國門。當時,她在出關時申報自己“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這隻“哈巴狗”隨後便在美國引起了轟動,成群的記者和攝影師爭先恐後、蜂擁而至。 其實,無論大熊貓走到何處,都會在當地引起轟動,迅速刮起一股“熊貓熱潮”。在舊中國,雅安的大熊貓輸出到國外的有多少隻已無從考證,但新中國成立以來,雅安先後向國家輸送了大熊貓166隻,其中24隻大熊貓旅居美、英、日、德等國家,開展科學研究和交流,為增進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聯合國世界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將大熊貓定為會徽,雅安寶興縣用漢白玉雕製成的10餘個“大熊貓”運出國門,至今仍被安放在基金會總部和各分部大門前。 時至今日,雅安大熊貓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征,大熊貓們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訴說著中外友誼的佳話,也一次又一次引起人們瘋狂的追捧。 有了雅安 大熊貓就有了安全的“家” 在大熊貓繁衍生息的背後,是大熊貓棲息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更是全世界人類不可複製的自然資源。根據化石資料證據顯示,早在800多萬年前的晚中新世,大熊貓的祖先就已經出現。伴隨著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和大熊貓同時期的物種幾乎滅絕殆盡,然而大熊貓卻存活了下來,在雅安的群山密林中繼續著它的“竹林隱士”生活。 隻有神奇的地方才能孕育出神奇的生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雅安,這裏氣候溫和,冬少嚴寒、夏無酷熱、雨量充沛,境內山脈縱橫,地表崎嶇,地貌類型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毫無疑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才孕育出了大熊貓神奇的生命,讓雅安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樂園。 2006年7月12日,一個讓人興奮不已的喜訊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麵積5370平方公裏,其中有2940平方公裏在雅安境內,占核心區麵積的54.7%。在棲息地內生活著近300隻大熊貓,占全世界大熊貓種群數量的30%,是世界上野生大熊貓最多的地方之一。 雅安作為“熊貓首都”的地位赫然凸顯。 此外,雅安還是重要的大熊貓棲息地生態走廊,境內由北向南分布的邛崍山係至大小相嶺大熊貓棲息地,成為聯係大相嶺與邛崍山係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紐帶。而泥巴山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連接了瓦屋山、大相嶺、邛崍山大熊貓棲息地,是大熊貓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 2008年5月12日,當汶川特大地震襲來的那一刻,臥龍巨石翻滾、漫天塵土,大熊貓受驚嚇後發出的慘叫聲縈繞在臥龍上空。 “緊急疏散臥龍大熊貓。”一夜之間,雅安碧峰峽基地和臥龍核桃坪基地轉換了主次地位。數十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核心種群及10多隻已經配種的大熊貓被轉移到了雅安碧峰峽基地,一時間,雅安成為了震後大熊貓的“諾亞方舟”。 大熊貓是大自然賜予雅安的寶藏。保護大熊貓,保護人與動物共同的這片淨土已經成為雅安人民的統一目標。 多年來,雅安切實通過各種手段實施大熊貓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據市林業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已正式建立了6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麵積達18.07萬公頃。其中,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有5個。 未來雅安 鋪就大熊貓的“回家”之路 2009年4月29日上午,被救護於甘孜瀘定興隆鄉的野生大熊貓“瀘欣”在雅安市石棉縣小相嶺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放歸野外,成為全球首隻異地野外放歸的大熊貓。 當天上午10時許,在舉行了短暫的放歸儀式後,“瀘欣”被抬到位於麻麻地的放歸點。一條長約10米的通道用竹柵欄圍著,對著一座悠悠青山。“瀘欣”在眾人的注視下,腳踩“綠色通道”,緩緩地走向了群山中。 此後,相關科研人員對大熊貓“瀘欣”進行了長達3年不間斷的追蹤監測,了解它如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生存並與當地大熊貓融合交流。 當一組組監測數據傳回後,科研人員滿心歡喜,也放下了心中的擔憂。因為,3年多來,重返山林的“瀘欣”不僅身體狀況良好,還成功融入到了石棉大熊貓種群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瀘欣”的新家園——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是雅安重要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和生態係統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始建於2003年,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岷江支流大渡河中上遊,貢嘎山東南麵,保護區總麵積約47885公頃。保護區內不僅植物物種豐富,且極具地域特點,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61科530屬1206種,同時還分布有脊椎動物28目89科227屬359種,其中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7種,屬四川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2種。 而栗子坪大熊貓放歸基地正好位於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內,是全國範圍內將建立的4個大熊貓異地放歸基地之一。目前,基地一期建設工程先後完成了公益海舊房改造及綠化工程、圍欄工程、工作站房和觀察塔工程、供水供電工程、無線通訊工程等。 首席記者 康君
熊貓百態組圖
140多年前,大熊來自法國的猫雅神父阿爾芒·戴維走進了雅安的浩瀚群山中,在這個被上帝遺忘的安相後花園裏,他發現了大熊貓,依相並把大熊貓介紹給了全世界。大熊
140多年後的猫雅今天,大熊貓已風靡全世界,安相成為了全球民眾的依相寵兒。而雅安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的大熊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猫雅
這個讓雅安為之驕傲,安相讓世界為之瘋狂的依相古老物種,經過千百萬年時間的大熊洗禮,至今依然與雅安相依相守,猫雅生活安好;大熊貓不僅給雅安帶來了無數的安相榮耀,也讓雅安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熊貓首都·生態天堂”。
走進雅安
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
大熊貓是迄今為止仍生存在地球上最古老的動物之一,被稱為動物界的活化石。在經曆了地球曆史上無數次災害的上演,大熊貓頑強並奇跡般地存活了下來,見證著動植物世界的滄海桑田。
但是大熊貓是何時走入人們的視線,引起世界關注的?這要從阿爾芒·戴維說起。
1869年,當阿爾芒·戴維第一次走進雅安寶興縣見到這種奇特的“黑白熊”時,就斷定“這可能會成為科學上一個有趣的新物種”。當年,戴維的助手們捉到了一隻活的“黑白熊”,當時,他想將“黑白熊”運回巴黎,但由於山路的顛簸和氣候的變化,它不幸死於途中。戴維隻好將“黑白熊”的皮送到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
當人們看到“黑白熊”那張圓圓的大白臉及眼圈的黑斑,猶如戴了一副黑鏡,便斷定這個皮是假的,世界上根本就沒有這種物種。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奇異的熊。後來,經過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主任米甘勒·愛德華茲研究,認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貓,而是與42年前在中國西藏發現的小熊貓近似的一種大的貓熊,便正式定名為“大熊貓”。
從此,雅安就同大熊貓一並走向了世界。而戴維當年采集的那具標本作為大熊貓的模式標本,至今還珍藏在法國巴黎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中。
走出雅安
大熊貓風靡全世界
從發現至今,可愛而又高貴的大熊貓從來就沒有淡出過人們的視線,它們的每一次亮相都會引來無數的關注。
1936年,第一隻活體大熊貓“蘇琳”被美國紐約的女服裝設計師帶出國門。當時,她在出關時申報自己“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這隻“哈巴狗”隨後便在美國引起了轟動,成群的記者和攝影師爭先恐後、蜂擁而至。
其實,無論大熊貓走到何處,都會在當地引起轟動,迅速刮起一股“熊貓熱潮”。在舊中國,雅安的大熊貓輸出到國外的有多少隻已無從考證,但新中國成立以來,雅安先後向國家輸送了大熊貓166隻,其中24隻大熊貓旅居美、英、日、德等國家,開展科學研究和交流,為增進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聯合國世界瀕危野生動物基金會將大熊貓定為會徽,雅安寶興縣用漢白玉雕製成的10餘個“大熊貓”運出國門,至今仍被安放在基金會總部和各分部大門前。
時至今日,雅安大熊貓已經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同時也是世界和平友好的象征,大熊貓們以“和平使者”的身份,訴說著中外友誼的佳話,也一次又一次引起人們瘋狂的追捧。
有了雅安
大熊貓就有了安全的“家”
在大熊貓繁衍生息的背後,是大熊貓棲息地優良的生態環境,更是全世界人類不可複製的自然資源。根據化石資料證據顯示,早在800多萬年前的晚中新世,大熊貓的祖先就已經出現。伴隨著氣候和環境的變化,和大熊貓同時期的物種幾乎滅絕殆盡,然而大熊貓卻存活了下來,在雅安的群山密林中繼續著它的“竹林隱士”生活。
隻有神奇的地方才能孕育出神奇的生命。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雅安,這裏氣候溫和,冬少嚴寒、夏無酷熱、雨量充沛,境內山脈縱橫,地表崎嶇,地貌類型和植被類型複雜多樣,自然條件十分優越。毫無疑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獨特的氣候和優良的生態,才孕育出了大熊貓神奇的生命,讓雅安成為野生動植物的天然樂園。
2006年7月12日,一個讓人興奮不已的喜訊從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傳來: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一致決定,將中國“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自然遺產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核心區麵積5370平方公裏,其中有2940平方公裏在雅安境內,占核心區麵積的54.7%。在棲息地內生活著近300隻大熊貓,占全世界大熊貓種群數量的30%,是世界上野生大熊貓最多的地方之一。
雅安作為“熊貓首都”的地位赫然凸顯。
此外,雅安還是重要的大熊貓棲息地生態走廊,境內由北向南分布的邛崍山係至大小相嶺大熊貓棲息地,成為聯係大相嶺與邛崍山係大熊貓棲息地的重要紐帶。而泥巴山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連接了瓦屋山、大相嶺、邛崍山大熊貓棲息地,是大熊貓基因交流的重要通道。
2008年5月12日,當汶川特大地震襲來的那一刻,臥龍巨石翻滾、漫天塵土,大熊貓受驚嚇後發出的慘叫聲縈繞在臥龍上空。
“緊急疏散臥龍大熊貓。”一夜之間,雅安碧峰峽基地和臥龍核桃坪基地轉換了主次地位。數十隻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核心種群及10多隻已經配種的大熊貓被轉移到了雅安碧峰峽基地,一時間,雅安成為了震後大熊貓的“諾亞方舟”。
大熊貓是大自然賜予雅安的寶藏。保護大熊貓,保護人與動物共同的這片淨土已經成為雅安人民的統一目標。
多年來,雅安切實通過各種手段實施大熊貓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據市林業局數據顯示,目前,我市已正式建立了6個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總麵積達18.07萬公頃。其中,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有5個。
未來雅安
鋪就大熊貓的“回家”之路
2009年4月29日上午,被救護於甘孜瀘定興隆鄉的野生大熊貓“瀘欣”在雅安市石棉縣小相嶺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放歸野外,成為全球首隻異地野外放歸的大熊貓。
當天上午10時許,在舉行了短暫的放歸儀式後,“瀘欣”被抬到位於麻麻地的放歸點。一條長約10米的通道用竹柵欄圍著,對著一座悠悠青山。“瀘欣”在眾人的注視下,腳踩“綠色通道”,緩緩地走向了群山中。
此後,相關科研人員對大熊貓“瀘欣”進行了長達3年不間斷的追蹤監測,了解它如何在一個全新的環境中生存並與當地大熊貓融合交流。
當一組組監測數據傳回後,科研人員滿心歡喜,也放下了心中的擔憂。因為,3年多來,重返山林的“瀘欣”不僅身體狀況良好,還成功融入到了石棉大熊貓種群中,尋找到了自己的新家園。
“瀘欣”的新家園——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是雅安重要的以保護大熊貓及其棲息地和生態係統的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始建於2003年,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岷江支流大渡河中上遊,貢嘎山東南麵,保護區總麵積約47885公頃。保護區內不僅植物物種豐富,且極具地域特點,已知的高等植物有161科530屬1206種,同時還分布有脊椎動物28目89科227屬359種,其中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7種,屬四川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2種。
而栗子坪大熊貓放歸基地正好位於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內,是全國範圍內將建立的4個大熊貓異地放歸基地之一。目前,基地一期建設工程先後完成了公益海舊房改造及綠化工程、圍欄工程、工作站房和觀察塔工程、供水供電工程、無線通訊工程等。
首席記者 康君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