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裏循環播放著恭賀新年的年货歌曲,櫥窗上貼滿了優惠促銷的市场廣告,紅紅綠綠的调查商品分門別類地陳列著,大街小巷裏透出甜蜜蜜的年味喜氣。這就是背后“年”,一個承載著中國人最多溫情和依戀的藏温節日。 “小孩小孩你別饞,年货過了臘八就是市场年。”進入臘月,调查意味著春節正踏著倒計時的年味腳步走來,人們要開始“忙年”了。背后每年這個時刻,藏温都是年货各類商品的銷售旺季。今年,市场你的调查年貨都備齊了嗎? 日前,記者走訪雅安市區,了解了今年年貨市場的相關情況。 李昔軍將香腸成品掛好,等待客人來取 吃的不是食物 是鄉愁 說到過年,吃貨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香腸和臘肉。灌香腸,熏臘肉,幾乎是每一個雅安人關於過年的共同“風俗”,鹹香可口的味道吃進嘴裏,就有了過年的感覺。 清晨,天還沒亮,市民李昔軍就早早地起床了,他的任務是到菜市場搶購最新鮮的豬肉。“不管是做香腸還是臘肉,首先要保證材料新鮮。選肉也有講究,要選肥瘦各半的土豬肉,吃起來味道才香。”李昔軍家經營臘肉坊的生意已經有20多年,說起做香腸、臘肉,他頗有心得。 李昔軍說,店裏的生意分兩種,一種是客人買好肉送來店裏加工,一種是直接購買成品,“加工香腸,每斤收5元的費用;購買成品的話,香腸是30元一斤,臘肉是25元一斤。”記者在他的小店裏看到,除了一大盆等待加工的材料,橫梁上也已經掛滿了成品香腸,“這段時間正是做香腸的旺季,這10天左右都賣了三四千元的香腸了。” 盡管配料、房租、人工費用都在上漲,但李昔軍的店裏,臘肉香腸的價格仍與去年持平,“薄利多銷嘛,我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做的都是回頭生意。” 去年底,李昔軍利用淘寶和微信平台開起了網店,“電子商務這麽火,我也趕一下潮流。”李昔軍的網店一開就嚐到了甜頭,親戚朋友和“回頭客”們的推薦,讓網店生意一直很好,真空包裝、打包發貨也成了他的每天工作的一部分,銷售區域遍布了省內省外,“很多買家都是在外工作的四川人,都說吃到這個味道,跟在家頭吃的一樣。” 春節將至,來店裏預定香腸臘肉的客人還在增加,“趁著過年,我要多做點成品出來,讓越來越多的客人能及時吃到我家的味道。”李昔軍笑嗬嗬地說。 徐中革整理自己小鋪裏的貨物 買的不是商品 是氣氛 紅福字、紅對聯、紅燈籠……紅紅火火永遠是春節的主題色。帶有濃濃年味的裝飾物,往往是人們年貨清單上的必需品。 傍晚,市區一個小鋪裏,店主徐中革正在整理各類吉祥飾物,“這是今年新到的樣式,放得醒目點,好讓客人看得到。這些是每年都暢銷的款式,掛在家裏效果特別好。” 徐中革經營吉祥飾物小鋪已經14年了,他告訴記者,根據經驗,要等到臘月二十以後,才是生意最火爆的時段,他也已經為“銷售旺季”準備了充足的貨源。“每年過年,關於生肖的飾品都很受歡迎,今年是猴年,你看,關於猴子主題的飾品多漂亮。” 徐中革的店裏,飾品按價位可以分成高、中、低三檔,其中,20—40元中等價位的商品最受歡迎,“現在生活好了,都不缺吃不缺穿,過年嘛,誰都希望自己家裏漂漂亮亮紅紅火火的。”徐中革對自己的生意很有信心。 無獨有偶,在市區某大型超市,包裝得五顏六色的商品打著“過年必備”的旗號,被陳列在最顯著的地方。“看到這樣的包裝,就覺得喜氣洋洋的,忍不住就想買點回去。”正在選購糖果的市民徐世蓉說。 徐婆婆今年64歲了,平時和老伴住在雅安,過年了,外地工作的兒子總會帶著媳婦和孫女回來看看老兩口,因此,這幾日,她都在市場上轉悠,想給孫女買點好吃的。 徐婆婆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好吃的東西平日裏也能吃到,但多買一點放在家裏,為的是年年有餘的好兆頭,“過年的時候要喜氣洋洋的,這樣一年都會順順利利。” 金店裏,燕子向記者展示今年的“主打款” 送的不是禮物 是情意 每到過年,禮物是人們交流感情、表達心意的載體。父母、孩子、愛人、親友……隻要心裏有濃濃的情意,總能找到一款最適合的禮物來傳達。 情比金堅。金飾因其珍貴的材質、堅挺的價格,一直是人們傳遞深情的選擇之一。在市區某金店,銷售人員燕子也告訴記者,這幾天,店裏的銷售量確實開始增加了。 “9999黃金價格在278元/克,千足金價格在258元/克,價格並沒有變化。”價格不變,但商品更多樣化了,其中,以猴子為主題的飾品是最近的“主打款”,“我們店裏的金猴吊飾樣式很多,大小都有,可以搭配項鏈、搭配手鏈,送孩子、送愛人都是不錯的選擇。”燕子說。 情“暖”人心。穿新衣不一定是過新年,但過新年一定要穿新衣。在市區各服飾店的櫥窗上,“春節感恩”“年終大促”等主題已經占據了廣告的最大篇幅。 在一家鞋店裏,記者看到已經拎著3、4個包裝袋還想再買雙新鞋的市民劉女士。劉女士告訴記者,過年前後,正是商家搞活動大減價的時候,“這個時候買東西最劃算,而且,心裏想著,辛苦一年了犒勞一下自己吧,平時舍不得買的,這個時候也下得了手了。” 除了給自己的“犒勞”,劉女士也為家人和孩子買了新衣新鞋。“過年了,也該送點禮物表示心意”,劉女士說,雖然平時也在送家人禮物,但總感覺過年送的禮物更有意義,“希望新的一年裏,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喜氣洋洋的包裝吸引顧客購買 盼的不是假期 是團圓 春節七天長假,是平日裏忙於工作的上班族們難得的休閑時光。世界這麽大,是應該出去看看。但記者在街頭調查中發現,出遊並不是市民們的第一選擇。“出去耍的機會很多,過年嘛,還是在家裏團年最重要。”市民張浩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張浩是個旅行愛好者,2015年裏,他跟團去過3個國家,自駕遊去過4個省份,周末短途出遊更是不計其數。但春節期間,他選擇留在雅安過年,“老人年紀大了,平時陪他們的時間少,應該好好利用春節時間盡下孝。而且在我心裏,總覺得春節不是普通的假期,春節就應該是用來團圓的。” 同樣,采訪中,大多數中老年人對春節也有類似的情結,“年夜飯、守歲、拜年,這些都是過春節的傳統習俗,應該傳承下來。”“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才好,如果少了哪一個人,總覺得缺了什麽。” 團圓,的確是“年味”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長途遷徙的春運大軍,滿街血拚的購物達人,無一不是在為一年中最名正言順的團圓做準備,春節,就是我們享受圓滿的最幸福的時刻。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山川 采訪後記 每到過年,“年味是否越來越淡”總會成為熱議話題。 過年是什麽?是吃貨眼中垂涎欲滴的臘肉、香腸、年夜飯?是耍家眼中“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7天長假?是小青年眼中相親、約會、見家長的“配對時間“?還是老年人眼中“常回家看看”的天倫之樂? 都是,也不全都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過年也成了一個階段性總結的“坎”,人們以此為節點,分享著對過去一年收獲的喜悅,寄托著對新一年耕耘的期待。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的今天,一切都仿佛唾手可得、無須珍惜,因此“坎”的意義也越來越被消解了。 在這個人心浮躁、欲求不滿的時代,越來越淡的並不是年味,而是我們體會微小幸福的能力和耐心。 臘月到了,2016春節也日漸臨近,溫暖和團圓理應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情感指向。無論你將采取哪一種方式度過,都可以用團圓、祝福、感恩、希望將春節串聯起來,把“年味”找回來。
鋪裏循環播放著恭賀新年的年货歌曲,櫥窗上貼滿了優惠促銷的市场廣告,紅紅綠綠的调查商品分門別類地陳列著,大街小巷裏透出甜蜜蜜的年味喜氣。這就是背后“年”,一個承載著中國人最多溫情和依戀的藏温節日。
“小孩小孩你別饞,年货過了臘八就是市场年。”進入臘月,调查意味著春節正踏著倒計時的年味腳步走來,人們要開始“忙年”了。背后每年這個時刻,藏温都是年货各類商品的銷售旺季。今年,市场你的调查年貨都備齊了嗎?
日前,記者走訪雅安市區,了解了今年年貨市場的相關情況。
李昔軍將香腸成品掛好,等待客人來取
吃的不是食物
是鄉愁
說到過年,吃貨們最先想到的就是香腸和臘肉。灌香腸,熏臘肉,幾乎是每一個雅安人關於過年的共同“風俗”,鹹香可口的味道吃進嘴裏,就有了過年的感覺。
清晨,天還沒亮,市民李昔軍就早早地起床了,他的任務是到菜市場搶購最新鮮的豬肉。“不管是做香腸還是臘肉,首先要保證材料新鮮。選肉也有講究,要選肥瘦各半的土豬肉,吃起來味道才香。”李昔軍家經營臘肉坊的生意已經有20多年,說起做香腸、臘肉,他頗有心得。
李昔軍說,店裏的生意分兩種,一種是客人買好肉送來店裏加工,一種是直接購買成品,“加工香腸,每斤收5元的費用;購買成品的話,香腸是30元一斤,臘肉是25元一斤。”記者在他的小店裏看到,除了一大盆等待加工的材料,橫梁上也已經掛滿了成品香腸,“這段時間正是做香腸的旺季,這10天左右都賣了三四千元的香腸了。”
盡管配料、房租、人工費用都在上漲,但李昔軍的店裏,臘肉香腸的價格仍與去年持平,“薄利多銷嘛,我對自己的手藝有信心,做的都是回頭生意。”
去年底,李昔軍利用淘寶和微信平台開起了網店,“電子商務這麽火,我也趕一下潮流。”李昔軍的網店一開就嚐到了甜頭,親戚朋友和“回頭客”們的推薦,讓網店生意一直很好,真空包裝、打包發貨也成了他的每天工作的一部分,銷售區域遍布了省內省外,“很多買家都是在外工作的四川人,都說吃到這個味道,跟在家頭吃的一樣。”
春節將至,來店裏預定香腸臘肉的客人還在增加,“趁著過年,我要多做點成品出來,讓越來越多的客人能及時吃到我家的味道。”李昔軍笑嗬嗬地說。
徐中革整理自己小鋪裏的貨物
買的不是商品
是氣氛
紅福字、紅對聯、紅燈籠……紅紅火火永遠是春節的主題色。帶有濃濃年味的裝飾物,往往是人們年貨清單上的必需品。
傍晚,市區一個小鋪裏,店主徐中革正在整理各類吉祥飾物,“這是今年新到的樣式,放得醒目點,好讓客人看得到。這些是每年都暢銷的款式,掛在家裏效果特別好。”
徐中革經營吉祥飾物小鋪已經14年了,他告訴記者,根據經驗,要等到臘月二十以後,才是生意最火爆的時段,他也已經為“銷售旺季”準備了充足的貨源。“每年過年,關於生肖的飾品都很受歡迎,今年是猴年,你看,關於猴子主題的飾品多漂亮。”
徐中革的店裏,飾品按價位可以分成高、中、低三檔,其中,20—40元中等價位的商品最受歡迎,“現在生活好了,都不缺吃不缺穿,過年嘛,誰都希望自己家裏漂漂亮亮紅紅火火的。”徐中革對自己的生意很有信心。
無獨有偶,在市區某大型超市,包裝得五顏六色的商品打著“過年必備”的旗號,被陳列在最顯著的地方。“看到這樣的包裝,就覺得喜氣洋洋的,忍不住就想買點回去。”正在選購糖果的市民徐世蓉說。
徐婆婆今年64歲了,平時和老伴住在雅安,過年了,外地工作的兒子總會帶著媳婦和孫女回來看看老兩口,因此,這幾日,她都在市場上轉悠,想給孫女買點好吃的。
徐婆婆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好吃的東西平日裏也能吃到,但多買一點放在家裏,為的是年年有餘的好兆頭,“過年的時候要喜氣洋洋的,這樣一年都會順順利利。”
金店裏,燕子向記者展示今年的“主打款”
送的不是禮物
是情意
每到過年,禮物是人們交流感情、表達心意的載體。父母、孩子、愛人、親友……隻要心裏有濃濃的情意,總能找到一款最適合的禮物來傳達。
情比金堅。金飾因其珍貴的材質、堅挺的價格,一直是人們傳遞深情的選擇之一。在市區某金店,銷售人員燕子也告訴記者,這幾天,店裏的銷售量確實開始增加了。
“9999黃金價格在278元/克,千足金價格在258元/克,價格並沒有變化。”價格不變,但商品更多樣化了,其中,以猴子為主題的飾品是最近的“主打款”,“我們店裏的金猴吊飾樣式很多,大小都有,可以搭配項鏈、搭配手鏈,送孩子、送愛人都是不錯的選擇。”燕子說。
情“暖”人心。穿新衣不一定是過新年,但過新年一定要穿新衣。在市區各服飾店的櫥窗上,“春節感恩”“年終大促”等主題已經占據了廣告的最大篇幅。
在一家鞋店裏,記者看到已經拎著3、4個包裝袋還想再買雙新鞋的市民劉女士。劉女士告訴記者,過年前後,正是商家搞活動大減價的時候,“這個時候買東西最劃算,而且,心裏想著,辛苦一年了犒勞一下自己吧,平時舍不得買的,這個時候也下得了手了。”
除了給自己的“犒勞”,劉女士也為家人和孩子買了新衣新鞋。“過年了,也該送點禮物表示心意”,劉女士說,雖然平時也在送家人禮物,但總感覺過年送的禮物更有意義,“希望新的一年裏,一家人都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喜氣洋洋的包裝吸引顧客購買
盼的不是假期
是團圓
春節七天長假,是平日裏忙於工作的上班族們難得的休閑時光。世界這麽大,是應該出去看看。但記者在街頭調查中發現,出遊並不是市民們的第一選擇。“出去耍的機會很多,過年嘛,還是在家裏團年最重要。”市民張浩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張浩是個旅行愛好者,2015年裏,他跟團去過3個國家,自駕遊去過4個省份,周末短途出遊更是不計其數。但春節期間,他選擇留在雅安過年,“老人年紀大了,平時陪他們的時間少,應該好好利用春節時間盡下孝。而且在我心裏,總覺得春節不是普通的假期,春節就應該是用來團圓的。”
同樣,采訪中,大多數中老年人對春節也有類似的情結,“年夜飯、守歲、拜年,這些都是過春節的傳統習俗,應該傳承下來。”“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才好,如果少了哪一個人,總覺得缺了什麽。”
團圓,的確是“年味”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長途遷徙的春運大軍,滿街血拚的購物達人,無一不是在為一年中最名正言順的團圓做準備,春節,就是我們享受圓滿的最幸福的時刻。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山川
采訪後記
每到過年,“年味是否越來越淡”總會成為熱議話題。
過年是什麽?是吃貨眼中垂涎欲滴的臘肉、香腸、年夜飯?是耍家眼中“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的7天長假?是小青年眼中相親、約會、見家長的“配對時間“?還是老年人眼中“常回家看看”的天倫之樂?
都是,也不全都是。
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過年也成了一個階段性總結的“坎”,人們以此為節點,分享著對過去一年收獲的喜悅,寄托著對新一年耕耘的期待。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的今天,一切都仿佛唾手可得、無須珍惜,因此“坎”的意義也越來越被消解了。
在這個人心浮躁、欲求不滿的時代,越來越淡的並不是年味,而是我們體會微小幸福的能力和耐心。
臘月到了,2016春節也日漸臨近,溫暖和團圓理應成為所有人共同的情感指向。無論你將采取哪一種方式度過,都可以用團圓、祝福、感恩、希望將春節串聯起來,把“年味”找回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