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深耕生态经济 做强森林康养产业

时间:2025-04-27 15:25:40来源:

  “上裏鎮白馬村有個萬森康養莊園,深耕生态森林那裏不僅好玩而且空氣好。经济”雨城區市民彭珍珍說,做强自己常聽大家提到“森林康養”一詞,康养於是产业也對這些地方心向往之。

  近年來,深耕生态森林雨城區圍繞“綠水青山就是经济金山銀山”發展理念,依托良好生態環境,做强打造出以森林旅遊、康养森林體驗和鄉村休閑旅遊為主的产业森林康養新業態,從而推動森林資源高質量發展。深耕生态森林

  此外,经济雨城區還湧現了一批以綠色為名片、做强以生態為招牌的康养森林旅遊好去處,如森林公園、产业森林小鎮、森林人家等。其中,森林康養尤為讓人關注。

風景如畫的海子山

  創新方法

  服務重點項目建設

  今年11月,2019中國·四川第五屆森林康養年會在宜賓市召開,雅安市雨城區海子山森林康養基地等10家單位被認定為“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截至目前,雨城區已建成省級森林康養基地6處、省級森林康養人家31家、省級星級森林人家6家。

  雅安市雨城區海子山森林康養基地坐落在雅安最大的原生態高山濕地望魚鄉海子山,平均海拔約1200米,年平均溫度16攝氏度,夏季最高溫度約26攝氏度、空氣相對濕度82%、森林密度約95%、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2000個以上,尤其是天然形成的總麵積超過3000畝的高山湖泊,這些優勢在全國範圍內也頗為少見。

  麵對海子山的自然優勢,以“世外鄉村·海子山”國際森林康養旅遊度假區項目為代表的森林康養項目就選址於此,該項目還被納入省級重點項目之一。

  為保障項目順利開工建設,雨城區林業局創新工作方式,優化服務流程。從“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建立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審批製度的特事特辦、急事即辦,到打破“等業主上門”的行政審批老觀念,變被動為主動的服務機製;從掌握“問題清單”解決機製到建立“三級聯動”協調機製。雨城區林業局采取有效措施快速、精準、高效順利完成了670畝項目使用林地上報審批,確保了該重點項目早落地、早建成,早日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

  如今,在海子山森林康養度假區項目建設工地上,施工機具連續作業,建設進度穩步推進。該項目啟動以來,已打通進山道路12公裏,完成停機坪、接待中心、樣板房、臨時集裝箱酒店、臨時餐廳等建設,較計劃工期提前2個月以上。據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建成後的海子山森林康養度假區,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唯一高山森林湖泊群康養度假基地。

  培育資源

  厚植綠色生態本底

  發展森林康養產業,首先需要的就是森林。

  自天保工程與退耕還林兩大生態工程實施以來,雨城區持續實施22萬畝天然林保護和21.62萬畝退耕還林工程建設,森林麵積與森林覆蓋率呈現逐年上漲態勢。

  雨城區遵循森林生態係統健康理念,通過森林資源定向培育,依托森林景觀林建設、“一核三廊”補綠添花增彩工程等,科學開展森林撫育、林相改造和景觀提升,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等。結合功能布局,針對性營造、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樹種、花卉等植物,通過新村綠化美化、水係綠化美化、道路綠化美化、脆弱地區生態修複、造林綠化、森林資源保護、森林城鎮建設等一係列措舉,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致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

  雨城區每年營造林麵積超過5萬畝,新增綠地麵積近10萬平方米,全區森林麵積115.8萬畝,林木蓄積62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2.35%,森林麵積、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持續保持“三增長”。新增村莊、景區、水係、道路綠化麵積30萬平方米,有效促進區域旅遊及相關產業發展,森林康養景點的可及度、美化度和接待能力進一步加強。

  經過多年生態建設,雨城區空氣質量、水質量等指標長期位於全國、全省前列。良好的生態資源,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2015年,上裏白馬森林康養基地成為全省首批森林康養基地,而萬森康養莊園則是雨城區第一個社會投資的康養落地項目。

  多元發展

  森林康養前景可期

  萬森康養莊園坐落於上裏鎮白馬村深幽的山林間,該莊園2017年5月1日開始運營,到當年國慶節期間,莊園入住率達100%。

  萬森二字,就代表著萬畝森林之意,而生態環境優勢,更讓來過這裏的遊客流連忘返。現在,萬森康養莊園成了避暑休閑好去處,每到夏季,更出現一房難求的火爆景象。

  自雨城區大力發展森林康養產業以來,林農們的森林經營意識已發生了顛覆性轉變,他們由原來的砍伐經營轉變成保護林木林地,而與森林康養、旅遊、體驗等結合的“森林資源+”經營理念,更有效促進了林農增收,全區森林康養產業正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2015年,上裏鎮白馬村成為全省首批森林康養基地,碧峰峽森林度假區成為全省“網絡推選最佳森林康養目的地”,2017年成功創建周公山森林康養基地……

  雨城區通過加大對森林康養產業的政策支持和宣傳,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雨城區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扶持辦法(試行)》和《雨城區關於獎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實施細則》,對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項目爭取、用地安排、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保險、貸款貼息、一次性獎勵等方麵優先支持。充分調動公司、林業大戶、農家樂等經營單位參與發展的積極性。

  同時,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被納入雨城區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中,在探索“以養代采”的森林康養發展模式和管理模式進程中,雨城區林業局組織全區20餘家林業大戶成立雨城區林業產業協會,並下設雨城區森林康養分會,以“公司+林業大戶”為基礎,積極發展以森林旅遊、森林體驗和鄉村休閑旅遊為主的森林康養產業,有效推動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

  通過發展森林康養,雨城區南北旅遊線沿線周邊80多家農家樂,實現了向“森林人家”“森林康養基地”的過渡。

  碧峰峽景區、上裏古鎮、中國藏茶村、紅豆相思穀、萬森康養莊園、周公山雲憩林莊、孔坪百竹園、中裏雷竹園……一批適宜森林遊憩、休閑、度假、療養、保健、運動、養老的森林康養生態旅遊景區,正在雨城區有序發展。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隨之變化,生態、健康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因此,森林康養是很有潛力的發展方向。”雨城區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認為,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而雨城區景觀優美、空氣清新、生態優良的森林資源,為森林康養活動提供了絕佳場所,尤其南北兩線的森林康養“產業鏈條長、就業容量大、帶動能力強、綜合效益好”的優勢,更將成為興林富民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魯妮娜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