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三年前,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開始;今天,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迎來了評估驗收。 為什麽要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從800萬年前走到今天,大熊貓曾經“熊霸天下”。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越南、緬甸,都遍布大熊貓的足跡。但在人類文明的繁榮和自然生態文明的搏鬥中,大熊貓退縮到青藏高原東緣一帶,守著一片碩果僅存的狹長土地生存。這是它們在地球上最後的家園,僅占我國國土麵積約0.3%,人們稱之為大熊貓棲息地。在這個棲息地裏,至今仍有萬餘種野生動植物在這方狹小的天地中生生不息。 從2017年起,以這片土地為基礎,劃分出了一個全新的區域,並擁有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大熊貓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的建立,並不是換塊牌子那麽簡單,從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到大熊貓國家公園,必須經曆一次改頭換麵。 在原有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大熊貓國家公園以“一己之力”,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自然遺產地和水利風景區等7類81個自然保護地和71個國有林場林區連接成片,共同組成一個跨越四川、甘肅、陝西3個省份,涵蓋5個片區的龐大園區,其麵積約2.7萬平方千米。 這就意味著,過去未納入保護區的地帶將逐漸得到填補和連通,棲息於此的萬物生靈也將得到一片完整、連續的家園。而為之“代言”的大熊貓,則如同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庇護著同區域的其他物種。可以說,大熊貓國家公園就是“熊貓之眼”,我們通過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作為市域內大熊貓國家公園麵積最大,以及全域縣(區)均有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任務的市(州),雅安有6219平方公裏、占全市41.3%的行政區劃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2017年後,大熊貓國家公園全麵加速建設。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的主要任務,雅安積極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 舉措之一是推進野化放歸,助力種群複壯。雅安廣泛與臥龍大熊貓繁育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石棉縣和滎經縣建成兩個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為促進大熊貓種群複壯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次,雅安編製並印發《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資源環境聯合執法機製》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嚴厲打擊破壞自然資源環境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實現大熊貓國家公園從執法事項、執法範圍、執法責任等全覆蓋;成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資源環境綜合執法支隊,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第一支綜合執法隊伍,為大熊貓國家公園資源環境築起了保護牆。 保護和發展並舉,我們合理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及周邊入口社區,著力打造集物種保護、科普遊憩、科學研究、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新型生態社區,編製各縣入口社區建設規劃,是全省入口社區規劃啟動最早、最多的市(州)。 時至今日,距離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建立已過去60餘年,而在未來的中國大地上,將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作為基礎和補充的嶄新格局。 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的瀕危狀態從瀕危下調至易危,僅四川一省的大熊貓數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909隻,恢複至第四次調查時的1387隻。 正如大熊貓的成功保護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物種複壯的希望,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或許也能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曙光。我們期待,身處這0.3%區域的雅安,一定能為生態文明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 本報評論員
三年前,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開始;今天,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迎來了評估驗收。
為什麽要建設大熊貓國家公園?從800萬年前走到今天,大熊貓曾經“熊霸天下”。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越南、緬甸,都遍布大熊貓的足跡。但在人類文明的繁榮和自然生態文明的搏鬥中,大熊貓退縮到青藏高原東緣一帶,守著一片碩果僅存的狹長土地生存。這是它們在地球上最後的家園,僅占我國國土麵積約0.3%,人們稱之為大熊貓棲息地。在這個棲息地裏,至今仍有萬餘種野生動植物在這方狹小的天地中生生不息。
從2017年起,以這片土地為基礎,劃分出了一個全新的區域,並擁有一個極其響亮的名字——大熊貓國家公園。
國家公園的建立,並不是換塊牌子那麽簡單,從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到大熊貓國家公園,必須經曆一次改頭換麵。
在原有自然保護區的基礎上,大熊貓國家公園以“一己之力”,將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自然遺產地和水利風景區等7類81個自然保護地和71個國有林場林區連接成片,共同組成一個跨越四川、甘肅、陝西3個省份,涵蓋5個片區的龐大園區,其麵積約2.7萬平方千米。
這就意味著,過去未納入保護區的地帶將逐漸得到填補和連通,棲息於此的萬物生靈也將得到一片完整、連續的家園。而為之“代言”的大熊貓,則如同撐起了一把保護傘,庇護著同區域的其他物種。可以說,大熊貓國家公園就是“熊貓之眼”,我們通過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
作為市域內大熊貓國家公園麵積最大,以及全域縣(區)均有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任務的市(州),雅安有6219平方公裏、占全市41.3%的行政區劃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2017年後,大熊貓國家公園全麵加速建設。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的主要任務,雅安積極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體製試點。
舉措之一是推進野化放歸,助力種群複壯。雅安廣泛與臥龍大熊貓繁育中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合作,石棉縣和滎經縣建成兩個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為促進大熊貓種群複壯提供了有力支撐。
其次,雅安編製並印發《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資源環境聯合執法機製》和《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片區嚴厲打擊破壞自然資源環境綜合執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實現大熊貓國家公園從執法事項、執法範圍、執法責任等全覆蓋;成立大熊貓國家公園雅安資源環境綜合執法支隊,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內第一支綜合執法隊伍,為大熊貓國家公園資源環境築起了保護牆。
保護和發展並舉,我們合理規劃大熊貓國家公園內及周邊入口社區,著力打造集物種保護、科普遊憩、科學研究、社區發展、生態旅遊於一體的新型生態社區,編製各縣入口社區建設規劃,是全省入口社區規劃啟動最早、最多的市(州)。
時至今日,距離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建立已過去60餘年,而在未來的中國大地上,將形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區和自然公園作為基礎和補充的嶄新格局。
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大熊貓的瀕危狀態從瀕危下調至易危,僅四川一省的大熊貓數量,已從20世紀80年代的909隻,恢複至第四次調查時的1387隻。
正如大熊貓的成功保護讓人們看到了更多物種複壯的希望,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建立,或許也能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曙光。我們期待,身處這0.3%區域的雅安,一定能為生態文明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