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初,每天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半斤中國記協等共同發起的水果“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在北京啟動。此次項目的斤蔬活動主題為“果蔬營養與膳食平衡”,並以此呼籲公眾增加果蔬攝入量,菜达做到每天食用半斤水果一斤蔬菜。每天 而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半斤《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我國居民膳食中對脂肪的水果攝入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斤蔬態勢。此外,菜达人們對蔬菜、每天水果的半斤攝入量,卻在有所下降。水果 近年來,斤蔬隨著經濟的菜达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的持續改善,不少人卻因膳食結構的不合理,而攝入了過多脂肪,並忽略了對果蔬的食用,從而導致的了各種“富貴病”。在此,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結構,已在當下成為了健康生活的關鍵。 市民看法 讚成派:健康飲食才是硬道理 9日早晨八點,譚仕英與往常一樣,照例來到市區的某個大型市場買菜。黃瓜、小白菜、青辣椒、茄子,隻是半個小時的功夫,他已將一家人一天吃的菜蔬買好。“平時的日常飲食,肯定要多吃點素才好,肉類食品吃多了容易發胖不說,還可能引起各種疾病。”今年67歲的譚仕英是一名工廠的退休職工,提到平日的飲食,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卻有著自己的方法。 “我和老伴平時吃肉較少,除了有時買些排骨用來燉湯外,其餘的食物大都隻是些時令蔬菜。”據譚仕英介紹,自己的老伴有高血壓,平時很少吃肉食和高蛋白一類的食物,自己也就和他一樣,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多吃素菜的習慣。“多吃點素,這不光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譚仕英告訴記者,在日常的飲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康,並且要有意識的控製肉類的攝入量。 像譚仕英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今年38歲的顧斌,也是一名愛吃素的人。“我每天的飲食習慣,幾乎就是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搭配,要說喜歡吃素的原因,那還得從我的工作情況說起。”原來,顧斌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平時的作息不太規律,經常加班到深夜不說,外出應酬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晚上加完班,肚子又很餓,於是會與同事吃夜宵,甚至會喝點酒,久而久之,身體也就出現了明顯的肥胖症狀。”顧斌說。 “身體出現了肥胖,還導致了脂肪肝和高血壓等疾病,在醫生的建議下,我開始吃起了素。”顧斌說,最近三年以來,自己除了每天堅持鍛煉外,還將多吃蔬菜水果,放在了健康生活的首位。此外,自己還陸續把抽煙喝酒的習慣戒掉了,為的就是能讓身體更健康一些。“自己健康了家人才能更安心,並且長時間少吃高蛋白、高熱量的東西,除了體重有所下降外,每天的工作精力也更充沛了。”顧斌說。 反對派:如此搭配“有點素”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的標準,雖看似不多,但若要具體到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無疑還是會有相當大的難度。今年26歲的陳濤是市區的一個體戶,平時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周末與朋友們一同聚餐。“多吃蔬果雖然很好,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很難做到,我本身就是一個很愛吃肉的人。”陳濤說。 “每天三頓飯,幾乎都在外麵吃,幹鍋、炒菜、火鍋,可以說樣樣都離不開肉。”據陳濤介紹,自己的日常生活可謂“無肉不歡”,要是一天沒吃過肉食,就會覺得飯都吃不香了。像陳濤一樣愛吃肉的年輕人,其數量不再少數。他們因為工作較為忙碌的原因,平時在家做飯的時間也較少,所以其接觸多油、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也就成為了常態。 與陳濤一樣,喜歡吃肉,但很少吃蔬果的人也比比皆是,並且不少年紀較小的人,也對各色肉食情有獨鍾。“漢堡包、炸雞腿是我平時最喜歡吃的,至於水果和蔬菜,我卻沒有多大興趣。”說話者叫何毅,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據其母親介紹,何毅平日很少吃蔬菜,就是水果也是家長逼迫他吃,他才肯勉強吃一點。 “光吃素菜實在太素了,我吃不慣,我還是更喜歡吃肉。”今年11歲的何毅已在同齡的孩子中略顯發胖,家長們每次想控製孩子的肉食攝入量,但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無果。在記者的采訪中,發現不少青少年,對肉食往往情有獨鍾,而對瓜果蔬菜卻直呼“有點素”。記者發現大部分居民對蔬果的攝入量,也呈現出明顯的不足。甚至,少部分市民往往一連幾天、或幾周都不吃水果,並且對菜蔬的食用,也較為缺乏。 專家說法 多食果蔬有益身體健康 針對不少市民平時不愛吃蔬果,而是熱衷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的這一現象。常年從事中醫工作的嚴娜告訴記者,多吃蔬菜水果,不但可以對健康有益,而且還可以對某些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據嚴娜介紹,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維生素,大部分需要通過蔬菜和水果來攝取,僅以蔬果中的維生素C為例,在獼猴桃、山楂、菠菜、蕃茄、辣椒等果蔬中,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其它肉類食物,維生素C的含有量則很少或沒有。 此外,嚴娜還建議,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也因為飲食習慣不合理,肉類食物攝取過多,從而還患上了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在此情況下,每天除了合理的運動外,多食用果蔬食品,也對身體健康有益。因為果蔬中所含的熱量少,纖維素多,不會給身體增加脂肪和膽固醇,因此減肥的效果較好。 數據解讀 合理膳食助力健康生活 據記者了解,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中國人在十年以來,其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總體改善。然而,在此基礎上,卻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健康問題。其中,居民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而蔬菜、水果攝入量卻略有下降,並且,身體所需的鈣、鐵、維生素A、D等部分營養素缺乏情況,還依然存在。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中,其中居民的肥胖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其中,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 在數據之下,無疑居民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狀況,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問題。針對這些健康問題,另據國家衛計委相關專家表示,食用蔬菜的配比可以按照3:2:1的配比來劃分。其中“3”代表深綠色葉菜、“2”是其它蔬菜、“1”為菌菇類。而這樣搭的配,既豐富了營養,也不會在色彩和口感上讓人覺得單調。 此外,對於居民如何吃水果,專家也給出了建議,並提出最好每天吃3到5種水果。在現在這個季節,最好是選擇時令的藍莓、西瓜、香蕉等水果品種。此外,針對不少人喜歡吃水果而忽視了蔬菜這一問題,專家認為蔬菜與水果的作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一方麵蔬菜所含有的纖維和礦物質是水果比不上的,另一方麵,如果一個人水果吃的太多,就會導致過量的果糖攝入,從而引起肥胖。所以,還是需要按照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比例,進行膳食單配。 記者 楊青
今年7月初,每天由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半斤中國記協等共同發起的水果“中國健康知識傳播激勵計劃”在北京啟動。此次項目的斤蔬活動主題為“果蔬營養與膳食平衡”,並以此呼籲公眾增加果蔬攝入量,菜达做到每天食用半斤水果一斤蔬菜。每天
而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半斤《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顯示,我國居民膳食中對脂肪的水果攝入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的斤蔬態勢。此外,菜达人們對蔬菜、每天水果的半斤攝入量,卻在有所下降。水果
近年來,斤蔬隨著經濟的菜达發展,以及人們物質生活的持續改善,不少人卻因膳食結構的不合理,而攝入了過多脂肪,並忽略了對果蔬的食用,從而導致的了各種“富貴病”。在此,合理膳食、均衡營養結構,已在當下成為了健康生活的關鍵。
市民看法
讚成派:健康飲食才是硬道理
9日早晨八點,譚仕英與往常一樣,照例來到市區的某個大型市場買菜。黃瓜、小白菜、青辣椒、茄子,隻是半個小時的功夫,他已將一家人一天吃的菜蔬買好。“平時的日常飲食,肯定要多吃點素才好,肉類食品吃多了容易發胖不說,還可能引起各種疾病。”今年67歲的譚仕英是一名工廠的退休職工,提到平日的飲食,這位年過六旬的老人,卻有著自己的方法。
“我和老伴平時吃肉較少,除了有時買些排骨用來燉湯外,其餘的食物大都隻是些時令蔬菜。”據譚仕英介紹,自己的老伴有高血壓,平時很少吃肉食和高蛋白一類的食物,自己也就和他一樣,久而久之也就有了多吃素菜的習慣。“多吃點素,這不光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方式。” 譚仕英告訴記者,在日常的飲食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健康,並且要有意識的控製肉類的攝入量。
像譚仕英這樣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今年38歲的顧斌,也是一名愛吃素的人。“我每天的飲食習慣,幾乎就是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搭配,要說喜歡吃素的原因,那還得從我的工作情況說起。”原來,顧斌作為一名公司職員,平時的作息不太規律,經常加班到深夜不說,外出應酬是常有的事情。“有時候晚上加完班,肚子又很餓,於是會與同事吃夜宵,甚至會喝點酒,久而久之,身體也就出現了明顯的肥胖症狀。”顧斌說。
“身體出現了肥胖,還導致了脂肪肝和高血壓等疾病,在醫生的建議下,我開始吃起了素。”顧斌說,最近三年以來,自己除了每天堅持鍛煉外,還將多吃蔬菜水果,放在了健康生活的首位。此外,自己還陸續把抽煙喝酒的習慣戒掉了,為的就是能讓身體更健康一些。“自己健康了家人才能更安心,並且長時間少吃高蛋白、高熱量的東西,除了體重有所下降外,每天的工作精力也更充沛了。”顧斌說。
反對派:如此搭配“有點素”
每天半斤水果一斤蔬菜的標準,雖看似不多,但若要具體到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無疑還是會有相當大的難度。今年26歲的陳濤是市區的一個體戶,平時除了打理自己的生意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在周末與朋友們一同聚餐。“多吃蔬果雖然很好,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確很難做到,我本身就是一個很愛吃肉的人。”陳濤說。
“每天三頓飯,幾乎都在外麵吃,幹鍋、炒菜、火鍋,可以說樣樣都離不開肉。”據陳濤介紹,自己的日常生活可謂“無肉不歡”,要是一天沒吃過肉食,就會覺得飯都吃不香了。像陳濤一樣愛吃肉的年輕人,其數量不再少數。他們因為工作較為忙碌的原因,平時在家做飯的時間也較少,所以其接觸多油、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也就成為了常態。
與陳濤一樣,喜歡吃肉,但很少吃蔬果的人也比比皆是,並且不少年紀較小的人,也對各色肉食情有獨鍾。“漢堡包、炸雞腿是我平時最喜歡吃的,至於水果和蔬菜,我卻沒有多大興趣。”說話者叫何毅,是一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據其母親介紹,何毅平日很少吃蔬菜,就是水果也是家長逼迫他吃,他才肯勉強吃一點。
“光吃素菜實在太素了,我吃不慣,我還是更喜歡吃肉。”今年11歲的何毅已在同齡的孩子中略顯發胖,家長們每次想控製孩子的肉食攝入量,但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無果。在記者的采訪中,發現不少青少年,對肉食往往情有獨鍾,而對瓜果蔬菜卻直呼“有點素”。記者發現大部分居民對蔬果的攝入量,也呈現出明顯的不足。甚至,少部分市民往往一連幾天、或幾周都不吃水果,並且對菜蔬的食用,也較為缺乏。
專家說法
多食果蔬有益身體健康
針對不少市民平時不愛吃蔬果,而是熱衷食用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的這一現象。常年從事中醫工作的嚴娜告訴記者,多吃蔬菜水果,不但可以對健康有益,而且還可以對某些疾病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據嚴娜介紹,人體所必需的各種維生素,大部分需要通過蔬菜和水果來攝取,僅以蔬果中的維生素C為例,在獼猴桃、山楂、菠菜、蕃茄、辣椒等果蔬中,就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而其它肉類食物,維生素C的含有量則很少或沒有。
此外,嚴娜還建議,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也因為飲食習慣不合理,肉類食物攝取過多,從而還患上了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等。在此情況下,每天除了合理的運動外,多食用果蔬食品,也對身體健康有益。因為果蔬中所含的熱量少,纖維素多,不會給身體增加脂肪和膽固醇,因此減肥的效果較好。
數據解讀
合理膳食助力健康生活
據記者了解,根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顯示,中國人在十年以來,其居民膳食能量供給充足,體格發育與營養狀況總體改善。然而,在此基礎上,卻又出現了一些新的健康問題。其中,居民脂肪攝入量過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過30%。而蔬菜、水果攝入量卻略有下降,並且,身體所需的鈣、鐵、維生素A、D等部分營養素缺乏情況,還依然存在。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中,其中居民的肥胖問題也凸顯了出來。其中,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而6-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
在數據之下,無疑居民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狀況,都不同程度的出現了問題。針對這些健康問題,另據國家衛計委相關專家表示,食用蔬菜的配比可以按照3:2:1的配比來劃分。其中“3”代表深綠色葉菜、“2”是其它蔬菜、“1”為菌菇類。而這樣搭的配,既豐富了營養,也不會在色彩和口感上讓人覺得單調。
此外,對於居民如何吃水果,專家也給出了建議,並提出最好每天吃3到5種水果。在現在這個季節,最好是選擇時令的藍莓、西瓜、香蕉等水果品種。此外,針對不少人喜歡吃水果而忽視了蔬菜這一問題,專家認為蔬菜與水果的作用,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一方麵蔬菜所含有的纖維和礦物質是水果比不上的,另一方麵,如果一個人水果吃的太多,就會導致過量的果糖攝入,從而引起肥胖。所以,還是需要按照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的比例,進行膳食單配。 記者 楊青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