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八道“安全线” 保障孩子远离药物中毒

时间:2025-04-27 16:21:48来源:

  11月3日,安全线天全縣始陽鎮樂英鄉王家營村張桂花(化名)4歲的道保兒子因為誤食家裏存放的感冒藥而藥物中毒,好在家人及時發現送入醫院救治,障孩中毒孩子沒有大礙。远离药物雅安市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羅麗表示,安全线醫院常會接診到誤服藥物或者藥物服用過量而導致不適的道保小孩,兒童誤服藥物是障孩中毒兒童藥物中毒就診的原因之首,其主要原因是远离药物某些藥品外觀太像糖果或包裝類似食品,加之孩子缺乏分辨意識,安全线家長監管不力,道保孩子很容易誤食。障孩中毒因此,远离药物羅麗提醒家長們最好養成日常家庭用藥的安全线好習慣。與此同時,道保市食藥監局也從藥品監管監督的障孩中毒角度給出了建議,兒童用藥應嚴守八道“安全線”。

  一是“認知線”

  誤服可能致死。國家食藥監部門相關調查顯示,在兒童家庭意外傷害中,僅8.7%的受訪家長關注藥物中毒這一項,更多家長關注的是觸電、跌落和燙傷等意外傷害。還有很多家長認為對成人沒有副作用的藥物,對兒童也沒有副作用。這表明,家長對兒童誤服藥的關注和了解還不夠。實際上,誤服藥對兒童的傷害不亞於其他意外,因為藥物多需要經肝髒代謝,兒童發育還不完全,一旦用錯,將造成比成人更嚴重的傷害。

  二是“年齡線”

  4歲前更危險。4歲以下兒童多是缺乏判斷力的天生“吃貨”,對外界的好奇心強。他們發現藥物後,先做的事情往往是放進嘴裏嚐,而不是動腦思考,誤服藥的風險最大。從醫院就診的兒童藥物中毒案例來看,8成以上的兒童中毒發生在4歲以下兒童,1-4歲兒童占藥物中毒兒童總數的一半以上,10歲以上兒童發生率則較低。

  那麽,該如何避免兒童因好奇心誤服藥物?

  兒科專家提示:首先,明確告訴孩子吃藥原因。家長應告訴孩子藥名和為什麽要吃藥,讓孩子知曉沒病自己偷吃藥是非常危險的,可能引起嚴重後果。最好在藥品包裝上使用標簽貼,讓寶寶認識中毒標識貼,遠離有此標示的物品。其次,給孩子喂藥時不要騙他們說“甜甜的”。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吃藥,通常會哄說藥片味道像糖果一樣甜甜的,並且有些適於兒童的藥,確實會迎合孩子口味,添加甜味。這個善意的謊言會給孩子錯誤的認知,很可能帶來兩種不良後果:要麽孩子認為藥就是糖,為今後誤服埋下隱患;要麽孩子發現藥不好吃,今後抗拒吃藥。最後,千萬不要讓孩子單獨接觸藥。如果在喂藥過程中家長需要離開,必須先將藥物收好。

  三是“種類線

  3種藥最易吃錯。國家食藥監部門相關調查顯示,兒童自己誤服的藥物中,精神類藥物占四成左右,呼吸道疾病用藥、感冒發燒用藥占三成左右,老人常用的心血管疾病用藥占到了近三成。不少家長也表示,孩子曾在家中拿到過父母或祖輩的藥物。

  很多兒科醫生發現,兒童誤服家中老人的藥物,是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一些老人吃完降壓藥就順手放在桌子上,一旦被兒童誤服,可能出現低血壓等症狀,甚至會導致呼吸和心跳都變弱甚至停止。建議家中有老人需要服藥時,應注意將藥物存放在相對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意放在孩子容易拿到的地方。一旦發現兒童拿到老人的藥物,不僅要阻止誤服,還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十分危險。

  另外,感冒藥和退燒藥一直是兒童誤服藥物的主要類型。這些藥在正確使用時較為安全,但如果不是兒童專用劑型,很容易引起過量,造成傷害。預防這類藥物誤服,最好的方法是為兒童準備專用劑型,單獨保存。這樣不僅能避免用錯,還能保證符合兒童口味,提高其服藥的依從性。

  四是“行為線”

  成人吃藥需躲開孩子。年齡小的、尤其是1-4歲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一些藥品的色彩、形狀及甜味糖衣(如維C銀翹片等)對他們都有極大吸引力,如果儲存不當,孩子可以拿到,就很容易把藥片當作好吃的糖豆而誤食。而且,孩子和成人不同,他們喜歡用手、用嘴來感受新奇的東西,加上模仿能力極強,孩子就可能偷偷模仿家長吃藥,導致誤食。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表示,吃藥時不會避開孩子,這也可能讓孩子單獨一人時容易模仿大人吃藥。為了避免因模仿帶來的悲劇,家長用藥時應避開孩子,並將藥物妥善保存。建議家長從小就應告訴孩子,哪些是食物,遇到不明來源的東西,一定要先問問家長能不能吃。

  五是“存放線”

  高遠處較安全,分門別類防拿錯。存放不當與兒童誤服藥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有關調查表明,很多家長常把藥物放在容易看見和獲得的地方,家中的抽屜或櫥櫃中,一些孩子會趁家長不在或不留意時,將存放的藥物翻了出來。可見,將藥物放在明顯位置雖省事,但對家中有兒童的家庭來說著無疑是安全隱患。

  在此,建議有兒童的家庭保存藥物時需注意:一是分類保存。不要把藥品和其他物品(尤其是食品)混放在一起。成人藥和兒童藥分開,外用藥和口服藥分開,以免錯拿造成誤服;如果家中有需要長期服用的藥品,建議也要與其他藥品分開放置,以免用錯。藥物最好保存在小藥箱中。二是將藥放得“更高更遠”。存放藥物的位置應是孩子不容易夠到的高度,也就是兒童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地方,不宜放在家中過於顯眼的地方,某些特殊藥物必要時應放在上鎖的抽屜或櫃子裏。三是保留完整藥品包裝和說明書。藥品說明書可提醒家長藥品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等重要信息,應保存好,便於用時查詢,還可提醒防止藥品過期變質,家長還應記錄孩子的用藥過敏史,以防給他們帶來傷害。

  六是“包裝線”

  盡量選擇兒童保護包裝。家長應盡量給孩子選擇有安全瓶蓋等保護包裝的藥品,可以有效防止兒童自己開啟藥瓶取用藥品,選用具有這類瓶蓋的藥物,可以為家長爭取時間,避免兒童誤服藥物。

  七是“劑量線”

  先看量具和體重。日常生活種,家長們都習慣用普通湯勺給孩子測用藥劑量,這樣即使是對成人來說很小的用量差異,也可能對兒童帶來巨大傷害,家長們在給孩子用藥時一定要注意劑量。兒童專用劑型大多數已經調整好了劑量,或配備了專用量具,能解決此問題。不過,在使用這些量具時,應注意清潔。如混懸劑的滴管應注意清洗,用前還要注意搖勻。

  兒童用藥的劑量除了考慮年齡,還需要注意體重。如果孩子較胖,應谘詢醫生,選用合適的劑量,否則難以起到相應的治療效果。如果孩子服藥後1小時內,將大量藥物吐出,應考慮補服,但如果是因為藥物刺激引起,建議谘詢醫生或藥師後,再選擇合適的喂藥方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體重會不斷變化,也應注意遵醫囑調整劑量。

  八是“垃圾線”

  安全處理藥品。日常生活中家長會把藥品隨生活垃圾扔掉,卻沒有認識到這樣做可能導致兒童撿到藥品而誤服中毒,同時造成環境汙染。

  兒科專家提醒,如果家長發現孩子出現無精打采等反常行為,要馬上檢查大人用的藥物是否被孩子動過,並掌握藥名、誤服的劑量和服藥的時間;如果孩子誤服藥物劑量大且具有毒性或副作用大,應及時將錯吃的藥物或者藥瓶帶上,將孩子送往醫院治療,切忌耽誤時間。

  在此溫馨提示家長朋友們,對抗兒童誤服藥物,需全家人共同提高警惕,切不可疏忽大意。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高菲菲采寫整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