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假幣?筑牢”“48種常見通信詐騙犯罪手法是什麽?”在剛過去不久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我市各銀行在監管部門的金融金融部署下,集中開展了以“權利·責任·風險”和“以消費者為中心優化服務”為主題的安全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向群眾普及金融知識,防线提高群眾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构建 一直以來,和谐环境誠信經營被擺在構建和諧金融環境的筑牢重要位置,記者從2019“政銀擔”工作座談會上獲悉,金融金融自2018年以來,安全我市銀行業運行總體穩健,防线不良貸款處理力度加大,构建風險抵禦能力和資本實力不斷增強,和谐环境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筑牢銀行工作人員為市民普及金融知識金融宣傳深入學校,向學生普及金融知識 現象 金融詐騙“花樣多” 防控壓力不斷加大 “今年春節期間,安全有一群人來村裏宣傳,說有種理財基金,1萬元起存,每月利息6%到7%,當時我都準備買了,幸虧兒子讓我去信用社的鄉村服務中心谘詢工作人員,不然我這幾萬元養老錢可能就保不住了。”談起一個多月前的事,漢源縣九襄鎮後山村65歲的張老太至今心有餘悸。 “現在農村已經成了金融詐騙的‘重災區’,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農村群眾金融防範意識淡薄、維權難等特點,向他們伸出‘魔爪’。”漢源縣農村信用聯社相關負責人說,每年到農村進行金融詐騙的不法分子不在少數,五花八門的詐騙方式讓人稍不留神就會掉入陷阱。這些詐騙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承諾的回報非常豐厚,讓人很難不心動。 記者從2019“政銀擔”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8年,我市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持續增多,銀行業信用風險、案件操作風險、金融市場風險等相互影響、相互傳導、相互交織,使得風險更具隱蔽性、關聯性和滯後性。 此外,互聯網帶來的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去年,經過排查,我市首次發現一家P2P網貸分支機構在雅安注冊並開展業務,截至2018年末,僅雨城區就有300餘人與外地P2P網貸機構發生關係,涉及P2P網貸平台29個,全市P2P網絡借貸風險總體呈上升趨勢。 措施 金融宣傳全覆蓋 提高群眾防範意識 宣傳深入城市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市區萬達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全市10餘家銀行機構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披掛綬帶,集中設立宣傳點,懸掛宣傳橫幅,向群眾發放《金融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手冊》《反假貨幣知識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普及八大基本權利、銀行卡、反假幣、反洗錢、防電信詐騙和征信知識等內容。 現場,前來谘詢的市民絡繹不絕。銀行工作人員圍繞宣傳主題,深入淺出地為市民講解金融知識,耐心地為大家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與金融相關的問題。 “現在的金融犯罪花樣很多,防不勝防,通過這樣的宣傳活動,能提高消費者金融風險防範意識,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宣傳深入鄉村 “對於高額利息一定要留個心眼,以防‘血汗錢’被不法分子盯上。”寶興縣隴東鎮向興村“金融夜校”,一堂“金融課”讓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拿筆記錄。寶興縣農村信用聯社工作人員結合真實案例,為當地群眾普及了不少防範金融詐騙的知識。 “常常有不少高息理財產品到村裏來宣傳,現在上了‘金融課’,我們學習了不少鑒別方法,也增強了防範意識。”一名村民說。 “現在,金融服務種類越來越多,新服務、新設備層出不窮的同時,新的詐騙方式也越來越多,村民們在享受便捷現代化金融服務時,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掌握防範金融詐騙的知識。”該聯社相關負責人說。 宣傳深入學校 “遇到陌生電話要求匯款,我們應該怎麽辦?” “告訴老師。”“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告訴警察叔叔。”…… 漢源縣河南鄉中心小學某班的課堂上,學生們圍繞電信詐騙進行熱烈的討論。待學生們討論完畢後,農發行雅安分行的工作人員再根據大家的討論情況耐心細致地講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在河南鄉中心小學,這樣的金融課已開展了多次。 為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金融安全知識,農發行雅安分行每年都會深入該小學,通過張貼科普宣傳畫,開展講座的形式向學生普及金融知識,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金融防範意識和認知度。 “提高金融素養,應該從小抓起。”農發行雅安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與學生們麵對麵交流、零距離的溝通,有助於幫助他們培養辨識假冒偽劣的能力,提高金融維權意識和金融素養。 宣傳深入部隊 “現在的金融犯罪花樣很多,防不勝防。”不久前,工行雅安分行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聯合開展了“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主題宣傳活動。一名女軍人表示,待在部隊的時間較多,平時很難有機會了解金融知識,這次活動受益匪淺。 除了集中開展宣傳活動外,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群眾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和金融素養,構建和諧的金融環境,我市將金融宣傳活動深入鄉村、學校、社區、部隊等的同時,利用“金融夜校”等平台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實現金融宣傳全覆蓋,營造了良好金融環境氛圍。 目的 構建安全防範體係 守好消費者“錢袋子” 時間回到2018年11月7日上午,一位老人來到工行雅安上壩路支行辦理2萬元的現金匯款業務。該老人聲稱要向其老朋友遲某現金匯款2萬元,但收款人卻為潘某,收款賬號存在異常。 大堂客服經理感到事有蹊蹺,耐心告知老人匯款存在風險。網點負責人聞訊趕來,在深入溝通和反複核實後確定,老人遭遇電信詐騙,為老人挽回了2萬元的現金損失。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建行雅安羌江南路支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事件,保護消費者1萬元資金免受詐騙。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除了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和防範技能,從“人防”上堵截金融詐騙外,我市銀行機構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構建起牢固的金融安全防範體係,多措並舉守好消費者“錢袋子”。 例如,建行雅安分行依托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新一代核心係統的科技賦能,全麵構建起了“智能化、數據化、遠程化”三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係,扼製了電信網絡詐騙資金轉移的源頭,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目前,建行雅安分行營業網點、智慧櫃員機設備已全麵應用人臉識別,並實現了遠程審核,形成了“全網點、全渠道、全流程”覆蓋的嚴密風控網絡。 而工商銀行則運用先進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自主研發了銀行業首款風險信息服務平台——“工銀融安e信”大數據風險信息智能服務平台,為客戶的金融安全構建保障關卡。 記者了解到,該平台以風險名單管理為核心,整合來自工行內部、社會公信體係、國內外金融同業、境內外反欺詐組織等多方權威信息,不僅可為金融同業提供租賃式反欺詐服務,“工銀融安e信”(公益版)還以公安機關查獲的電信詐騙賬號等信息為基礎,通過建立風險黑名單庫,打造毫秒級零時差響應的高級別安全工具,為社會公眾在辦理轉賬匯款前提供收款賬號安全性查詢,提升業務安全級別。 目前,我市已有23家單位使用“工銀融安e信”係統。 “金融+科技”“人防+技防”,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我市銀行業始終堅持積極創新,努力構建金融安全防護體係,為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
“如何識別假幣?筑牢”“48種常見通信詐騙犯罪手法是什麽?”在剛過去不久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我市各銀行在監管部門的金融金融部署下,集中開展了以“權利·責任·風險”和“以消費者為中心優化服務”為主題的安全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向群眾普及金融知識,防线提高群眾金融風險防範意識。构建
一直以來,和谐环境誠信經營被擺在構建和諧金融環境的筑牢重要位置,記者從2019“政銀擔”工作座談會上獲悉,金融金融自2018年以來,安全我市銀行業運行總體穩健,防线不良貸款處理力度加大,构建風險抵禦能力和資本實力不斷增強,和谐环境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筑牢
銀行工作人員為市民普及金融知識
金融宣傳深入學校,向學生普及金融知識
現象
金融詐騙“花樣多”
防控壓力不斷加大
“今年春節期間,安全有一群人來村裏宣傳,說有種理財基金,1萬元起存,每月利息6%到7%,當時我都準備買了,幸虧兒子讓我去信用社的鄉村服務中心谘詢工作人員,不然我這幾萬元養老錢可能就保不住了。”談起一個多月前的事,漢源縣九襄鎮後山村65歲的張老太至今心有餘悸。
“現在農村已經成了金融詐騙的‘重災區’,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農村群眾金融防範意識淡薄、維權難等特點,向他們伸出‘魔爪’。”漢源縣農村信用聯社相關負責人說,每年到農村進行金融詐騙的不法分子不在少數,五花八門的詐騙方式讓人稍不留神就會掉入陷阱。這些詐騙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承諾的回報非常豐厚,讓人很難不心動。
記者從2019“政銀擔”工作座談會上獲悉,2018年,我市非法集資、互聯網金融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持續增多,銀行業信用風險、案件操作風險、金融市場風險等相互影響、相互傳導、相互交織,使得風險更具隱蔽性、關聯性和滯後性。
此外,互聯網帶來的金融風險也不容忽視。去年,經過排查,我市首次發現一家P2P網貸分支機構在雅安注冊並開展業務,截至2018年末,僅雨城區就有300餘人與外地P2P網貸機構發生關係,涉及P2P網貸平台29個,全市P2P網絡借貸風險總體呈上升趨勢。
措施
金融宣傳全覆蓋
提高群眾防範意識
宣傳深入城市
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市區萬達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建設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農業銀行……全市10餘家銀行機構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裝,披掛綬帶,集中設立宣傳點,懸掛宣傳橫幅,向群眾發放《金融消費者權益日宣傳手冊》《反假貨幣知識宣傳手冊》等宣傳資料,普及八大基本權利、銀行卡、反假幣、反洗錢、防電信詐騙和征信知識等內容。
現場,前來谘詢的市民絡繹不絕。銀行工作人員圍繞宣傳主題,深入淺出地為市民講解金融知識,耐心地為大家解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與金融相關的問題。
“現在的金融犯罪花樣很多,防不勝防,通過這樣的宣傳活動,能提高消費者金融風險防範意識,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
宣傳深入鄉村
“對於高額利息一定要留個心眼,以防‘血汗錢’被不法分子盯上。”寶興縣隴東鎮向興村“金融夜校”,一堂“金融課”讓村民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拿筆記錄。寶興縣農村信用聯社工作人員結合真實案例,為當地群眾普及了不少防範金融詐騙的知識。
“常常有不少高息理財產品到村裏來宣傳,現在上了‘金融課’,我們學習了不少鑒別方法,也增強了防範意識。”一名村民說。
“現在,金融服務種類越來越多,新服務、新設備層出不窮的同時,新的詐騙方式也越來越多,村民們在享受便捷現代化金融服務時,當務之急還是要盡快掌握防範金融詐騙的知識。”該聯社相關負責人說。
宣傳深入學校
“遇到陌生電話要求匯款,我們應該怎麽辦?”
“告訴老師。”“不,要告訴爸爸媽媽。”“告訴警察叔叔。”……
漢源縣河南鄉中心小學某班的課堂上,學生們圍繞電信詐騙進行熱烈的討論。待學生們討論完畢後,農發行雅安分行的工作人員再根據大家的討論情況耐心細致地講解正確的處理方法。
在河南鄉中心小學,這樣的金融課已開展了多次。
為切實履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教育引導學生增強金融安全知識,農發行雅安分行每年都會深入該小學,通過張貼科普宣傳畫,開展講座的形式向學生普及金融知識,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金融防範意識和認知度。
“提高金融素養,應該從小抓起。”農發行雅安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與學生們麵對麵交流、零距離的溝通,有助於幫助他們培養辨識假冒偽劣的能力,提高金融維權意識和金融素養。
宣傳深入部隊
“現在的金融犯罪花樣很多,防不勝防。”不久前,工行雅安分行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聯合開展了“3·15”金融消費者權益主題宣傳活動。一名女軍人表示,待在部隊的時間較多,平時很難有機會了解金融知識,這次活動受益匪淺。
除了集中開展宣傳活動外,近年來,為進一步提高群眾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和金融素養,構建和諧的金融環境,我市將金融宣傳活動深入鄉村、學校、社區、部隊等的同時,利用“金融夜校”等平台開展金融知識宣傳,實現金融宣傳全覆蓋,營造了良好金融環境氛圍。
目的
構建安全防範體係
守好消費者“錢袋子”
時間回到2018年11月7日上午,一位老人來到工行雅安上壩路支行辦理2萬元的現金匯款業務。該老人聲稱要向其老朋友遲某現金匯款2萬元,但收款人卻為潘某,收款賬號存在異常。
大堂客服經理感到事有蹊蹺,耐心告知老人匯款存在風險。網點負責人聞訊趕來,在深入溝通和反複核實後確定,老人遭遇電信詐騙,為老人挽回了2萬元的現金損失。
無獨有偶,今年年初,建行雅安羌江南路支行成功堵截一起電信詐騙事件,保護消費者1萬元資金免受詐騙。
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
除了不斷提高員工的風險防範意識和防範技能,從“人防”上堵截金融詐騙外,我市銀行機構還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構建起牢固的金融安全防範體係,多措並舉守好消費者“錢袋子”。
例如,建行雅安分行依托人臉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發展成熟以及新一代核心係統的科技賦能,全麵構建起了“智能化、數據化、遠程化”三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係,扼製了電信網絡詐騙資金轉移的源頭,切實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
目前,建行雅安分行營業網點、智慧櫃員機設備已全麵應用人臉識別,並實現了遠程審核,形成了“全網點、全渠道、全流程”覆蓋的嚴密風控網絡。
而工商銀行則運用先進的大數據和信息化技術,自主研發了銀行業首款風險信息服務平台——“工銀融安e信”大數據風險信息智能服務平台,為客戶的金融安全構建保障關卡。
記者了解到,該平台以風險名單管理為核心,整合來自工行內部、社會公信體係、國內外金融同業、境內外反欺詐組織等多方權威信息,不僅可為金融同業提供租賃式反欺詐服務,“工銀融安e信”(公益版)還以公安機關查獲的電信詐騙賬號等信息為基礎,通過建立風險黑名單庫,打造毫秒級零時差響應的高級別安全工具,為社會公眾在辦理轉賬匯款前提供收款賬號安全性查詢,提升業務安全級別。
目前,我市已有23家單位使用“工銀融安e信”係統。
“金融+科技”“人防+技防”,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上,我市銀行業始終堅持積極創新,努力構建金融安全防護體係,為消費者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陽陽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