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茶大賽上,蒙顶名录雅安茶界人士對蒙頂黃芽特別關注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中,黄芽工人用黃紙包茶,传统為悶黃做準備 7月,制作一個喜訊傳來,工艺雅安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进入這其中就有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省级 在中國六大茶類中,非遗黃茶產品極少,蒙顶名录而產自蒙頂山茶區的黄芽蒙頂黃芽即是最負盛名的黃茶產品之一,從唐代至清末皆為貢品。传统但尊貴、制作典雅的工艺蒙頂黃芽卻一直鮮為人知,昔日皇家飲品,进入今日是省级怎樣走向尋常百姓家的。而今,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這多少讓雅安茶界人士看見了希望,重振蒙頂黃芽似乎指日可待。 話說蒙頂黃芽 黃茶中的精品 黃色的外形,黃色的茶湯,滋味醇和,口感清爽,用專業術語講,即外形色澤黃亮、湯色嫩黃明亮、甜香濃鬱,這說的就是蒙頂黃芽。 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區的傳統名茶,擁有千餘年曆史,從唐代至清末皆為貢品,是六大茶類中的代表名茶之一。黃芽非常金貴,采摘於清明前,要選擇色澤黃綠、芽肥的單芽製作而成,每製作500克幹茶就需要大約50000個鮮芽。在加工工藝上,亦十分複雜,特別是其中的“悶黃”工藝,更是難以掌握,而“悶黃”是形成黃芽獨特品質的關鍵。 身份尊貴,加上工藝獨特,就形成了蒙頂黃芽特殊的韻味和曆史文化。但是,事實上蒙頂黃芽在市場上較為少見,更鮮為人知。隨市場風向標而走的本地茶企業,在加工中生產蒙頂黃芽的量亦極小,因此市場上出現得更多的還是綠茶。黃茶,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陌生的。 不僅蒙頂黃芽,傳統的霍山黃芽、君山銀針亦走得十分艱難,生產量比蒙頂黃芽還小。當前,黃茶中的名品,大多出現在茶葉教材中,實物鮮見。 此次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市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書謙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發展蒙頂黃芽好的開端。 陳書謙長期關注著蒙頂黃芽的發展。在他看來,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品中最值得宣傳、最具品牌價值的茶葉,應該是蒙頂山茶中的主打產品,可以通過打造蒙頂黃芽來帶動蒙頂甘露、石花等茶葉的發展。這主要基於當前市場上黃茶極少,蒙頂黃芽可以借此闖出一條路來,而市場上綠茶眾多,叫響蒙頂甘露、石花難度更大。 陳書謙談到,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中的高端茶,真正的蒙頂黃芽價值不菲,發展蒙頂黃芽,首先應該加以保護,在加工、定位、質量、價格等方麵都要以一流的標準來做。 叫響蒙頂黃芽 需傳承與創新 關於蒙頂黃芽,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黃文林在接受采訪時曾這樣告訴記者,“縱觀當今全國茶葉市場,提起綠茶,大家知道有碧螺春;提起黑茶,大家知道有普洱茶;提起黃茶,卻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說不出一個明確的茶葉品種,有鑒於此,我們將以蒙頂黃芽為切入口,推動蒙頂山茶中的蒙頂甘露、蒙頂石花等品牌的發展。” 這是在2009年市茶葉學會組織召開的蒙頂黃芽專題研討及品鑒會上,黃文林的觀點。當年,舉辦蒙頂黃芽專題研討及品鑒會,為的就是促進雅安茶界人士達成對“蒙頂黃芽”的共識,規範蒙頂黃芽的工藝與風格標準,以此帶動雅安茶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當時,生產蒙頂黃芽的雅安茶企業大多選送了蒙頂黃芽茶樣來品鑒,最後共品鑒出3個優質茶樣,然後再品鑒,形成了對蒙頂黃芽的共識。 參會人員公認,“蒙頂黃芽”是雅安茶葉的頂級產品,是打造蒙頂山茶品牌的切入口;其次,“蒙頂黃芽”在茶樹品種選擇、采摘時間、采摘方法上要進行統一;再次,“蒙頂黃芽”加工工藝需要規範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以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其四,不論怎樣創新,必須保留“蒙頂黃芽”的基本品質特征;最後,必須保證茶葉的安全,堅持質量安全第一。 這五個共識隻是大方向的定論,涉及的具體標準等細節,會後各家企業都在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而今,當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陳書謙表示,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中的珍貴品種,需要將其傳統製作工藝傳承下去,也需要進行創新,更需要加大宣傳,從而真正叫響蒙頂黃芽! 發展蒙頂黃芽 企業在行動 蒙頂黃芽始終牽動著雅安茶界業內人士的心。它尊貴而典雅,特殊的曆史背景、漂亮的外形和醇和的味道,讓雅安本地茶企業一直將其視為珍品。雖然每年生產量都不大,但都將其當作最尊貴的茶品。除此,這些茶企業家還不斷為蒙頂黃芽吆喝。他們不甘讓尊貴的蒙頂黃芽從此寂寞,一直想叫響蒙頂黃芽,讓尊貴的蒙頂黃芽為更多消費者知曉。 那麽,近年來在發展蒙頂黃芽的路上,這些茶企業有哪些舉措與收獲呢? 而今,當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列入省級非遺名錄後,他們又有何感想? 為此,記者采訪了長期致力於蒙頂黃芽發展的兩家茶葉公司,四川蒙頂山味獨珍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味獨珍茶業”)和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躍華茶業”)。 味獨珍茶業 2007年,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老舍茶館掌門人尹智君女士以奧運五環旗的色彩構成契合中國國飲——茶的類別,構思創意了五環茶產品。味獨珍茶業選送的蒙頂黃芽有幸入選,成為奧運五環茶中唯一的黃茶。 之後,蒙頂黃芽的名氣大增。味獨珍茶業陸續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當然,雖然量都不大,但蒙頂黃芽在業內的知曉度迅速提升。不少茶界人士表示,原來你們還生產有蒙頂黃芽!但是,在普通市場上,蒙頂黃芽仍然少有人購買。 2008年,味獨珍茶業的董事長張強帶著蒙頂黃芽去參加了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茶博會上,雲集了各個地方的好茶,但遺憾的是卻沒有黃茶出現,蒙頂黃芽成為黃茶家族的唯一代表!為此,張強在博覽會上大聲喊出:“請別忘了黃芽!” 他想讓來參加博覽會的人們記住,在中國六大茶類中還有黃茶的存在,特別是蒙頂黃芽。蒙頂黃芽作為唯一一個黃茶類茶葉亮相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第二天,福建當地媒體《閩北日報》即以“請別忘了黃芽”為題刊發了報道,並對蒙頂黃芽進行了高度評價。 …… 從2007年到現在,張強還在不斷為蒙頂黃芽吆喝。今年,他又帶著蒙頂黃芽去了2011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味獨珍”牌蒙頂黃芽以其優良的品質,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1“中國名茶”評選金獎。 張強(味獨珍茶業董事長) 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這是發展蒙頂黃芽的幸事。蒙頂黃芽的製作工藝本身非常具有特色,進入省級非遺名錄後,有利於進一步做好蒙頂黃芽製作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更有利於將蒙頂黃芽這份珍貴名茶推廣到消費者中去。下一步,在傳承、創新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上,公司還將推出一些具體措施。 躍華茶業 2009年4月,從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上,“躍華牌”蒙頂山茶(蒙頂黃芽)榮獲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金牛獎,成為當年四川唯一一個金獎產品獲得者。 從此,躍華茶業關於蒙頂黃芽的研究一直不斷。於是,在2010年1月底,雅安躍華黃茶研究所便應運而成立,成為四川省首個以研究蒙頂黃芽為目的的茶葉研究所。 雅安躍華黃茶研究所的成立還頗有淵源。該黃茶研究所的前身是名山精品黃茶研究所,由原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茶樹育種專家,國家級茶樹良種名山白豪131的選育者,高級農藝師李廷鬆先生於2007年注冊成立,後因李廷鬆先生辭世而終止。2009年,躍華茶業帶著對李廷鬆先生勇於開拓的敬意,也考慮到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征得李廷鬆先生親人同意的前提下,有償獲得了精品黃茶研究所的所有權和研發權。 而後,在市、縣科技、工商部門的指導配合下,躍華茶業在注銷原精品黃茶研究所的同時,注冊了雅安躍黃茶研究所。 據悉,躍華茶業做出成立躍華黃茶研究所的決定實屬不易,因為企業正處於發展期,處處需要投入財力與精力,但最終決定成立黃茶研究所,主要是考慮到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蒙頂黃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成立研究所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發展好蒙頂黃芽,最終實現蒙頂黃芽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 為了進一步助推黃芽發展,研究所還聘請了十餘位市內外著名茶葉專家擔任研究所顧問。 現在,研究所在蒙頂黃芽的研究上已小有成就,目前正在申請一項創新性生產蒙頂黃芽工藝的專利。 萬楊傑(躍華茶業總經理) 一直以來,公司都把蒙頂黃芽定位為頂級產品,目前,也正在為蒙頂黃芽量身定做一款新的包裝。現在,蒙頂黃芽的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那麽我們將更有底氣來宣傳推廣蒙頂黃芽了,因為它本身就是我們的傳統名茶。 記者 夏平容
鬥茶大賽上,蒙顶名录雅安茶界人士對蒙頂黃芽特別關注
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中,黄芽工人用黃紙包茶,传统為悶黃做準備
7月,制作一個喜訊傳來,工艺雅安7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进入這其中就有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省级
在中國六大茶類中,非遗黃茶產品極少,蒙顶名录而產自蒙頂山茶區的黄芽蒙頂黃芽即是最負盛名的黃茶產品之一,從唐代至清末皆為貢品。传统但尊貴、制作典雅的工艺蒙頂黃芽卻一直鮮為人知,昔日皇家飲品,进入今日是省级怎樣走向尋常百姓家的。而今,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這多少讓雅安茶界人士看見了希望,重振蒙頂黃芽似乎指日可待。
話說蒙頂黃芽 黃茶中的精品
黃色的外形,黃色的茶湯,滋味醇和,口感清爽,用專業術語講,即外形色澤黃亮、湯色嫩黃明亮、甜香濃鬱,這說的就是蒙頂黃芽。
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區的傳統名茶,擁有千餘年曆史,從唐代至清末皆為貢品,是六大茶類中的代表名茶之一。黃芽非常金貴,采摘於清明前,要選擇色澤黃綠、芽肥的單芽製作而成,每製作500克幹茶就需要大約50000個鮮芽。在加工工藝上,亦十分複雜,特別是其中的“悶黃”工藝,更是難以掌握,而“悶黃”是形成黃芽獨特品質的關鍵。
身份尊貴,加上工藝獨特,就形成了蒙頂黃芽特殊的韻味和曆史文化。但是,事實上蒙頂黃芽在市場上較為少見,更鮮為人知。隨市場風向標而走的本地茶企業,在加工中生產蒙頂黃芽的量亦極小,因此市場上出現得更多的還是綠茶。黃茶,對於消費者而言,還是陌生的。
不僅蒙頂黃芽,傳統的霍山黃芽、君山銀針亦走得十分艱難,生產量比蒙頂黃芽還小。當前,黃茶中的名品,大多出現在茶葉教材中,實物鮮見。
此次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市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書謙認為,這應該是一個發展蒙頂黃芽好的開端。
陳書謙長期關注著蒙頂黃芽的發展。在他看來,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品中最值得宣傳、最具品牌價值的茶葉,應該是蒙頂山茶中的主打產品,可以通過打造蒙頂黃芽來帶動蒙頂甘露、石花等茶葉的發展。這主要基於當前市場上黃茶極少,蒙頂黃芽可以借此闖出一條路來,而市場上綠茶眾多,叫響蒙頂甘露、石花難度更大。
陳書謙談到,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中的高端茶,真正的蒙頂黃芽價值不菲,發展蒙頂黃芽,首先應該加以保護,在加工、定位、質量、價格等方麵都要以一流的標準來做。
叫響蒙頂黃芽 需傳承與創新
關於蒙頂黃芽,市茶葉學會副理事長黃文林在接受采訪時曾這樣告訴記者,“縱觀當今全國茶葉市場,提起綠茶,大家知道有碧螺春;提起黑茶,大家知道有普洱茶;提起黃茶,卻沒有一個完整的印象,說不出一個明確的茶葉品種,有鑒於此,我們將以蒙頂黃芽為切入口,推動蒙頂山茶中的蒙頂甘露、蒙頂石花等品牌的發展。”
這是在2009年市茶葉學會組織召開的蒙頂黃芽專題研討及品鑒會上,黃文林的觀點。當年,舉辦蒙頂黃芽專題研討及品鑒會,為的就是促進雅安茶界人士達成對“蒙頂黃芽”的共識,規範蒙頂黃芽的工藝與風格標準,以此帶動雅安茶產業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當時,生產蒙頂黃芽的雅安茶企業大多選送了蒙頂黃芽茶樣來品鑒,最後共品鑒出3個優質茶樣,然後再品鑒,形成了對蒙頂黃芽的共識。
參會人員公認,“蒙頂黃芽”是雅安茶葉的頂級產品,是打造蒙頂山茶品牌的切入口;其次,“蒙頂黃芽”在茶樹品種選擇、采摘時間、采摘方法上要進行統一;再次,“蒙頂黃芽”加工工藝需要規範化,在繼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以適應現代市場的需求;其四,不論怎樣創新,必須保留“蒙頂黃芽”的基本品質特征;最後,必須保證茶葉的安全,堅持質量安全第一。
這五個共識隻是大方向的定論,涉及的具體標準等細節,會後各家企業都在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而今,當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陳書謙表示,蒙頂黃芽是蒙頂山茶中的珍貴品種,需要將其傳統製作工藝傳承下去,也需要進行創新,更需要加大宣傳,從而真正叫響蒙頂黃芽!
發展蒙頂黃芽 企業在行動
蒙頂黃芽始終牽動著雅安茶界業內人士的心。它尊貴而典雅,特殊的曆史背景、漂亮的外形和醇和的味道,讓雅安本地茶企業一直將其視為珍品。雖然每年生產量都不大,但都將其當作最尊貴的茶品。除此,這些茶企業家還不斷為蒙頂黃芽吆喝。他們不甘讓尊貴的蒙頂黃芽從此寂寞,一直想叫響蒙頂黃芽,讓尊貴的蒙頂黃芽為更多消費者知曉。
那麽,近年來在發展蒙頂黃芽的路上,這些茶企業有哪些舉措與收獲呢?
而今,當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列入省級非遺名錄後,他們又有何感想?
為此,記者采訪了長期致力於蒙頂黃芽發展的兩家茶葉公司,四川蒙頂山味獨珍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味獨珍茶業”)和四川蒙頂山躍華茶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躍華茶業”)。
味獨珍茶業
2007年,為迎接2008年北京奧運會,北京老舍茶館掌門人尹智君女士以奧運五環旗的色彩構成契合中國國飲——茶的類別,構思創意了五環茶產品。味獨珍茶業選送的蒙頂黃芽有幸入選,成為奧運五環茶中唯一的黃茶。
之後,蒙頂黃芽的名氣大增。味獨珍茶業陸續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當然,雖然量都不大,但蒙頂黃芽在業內的知曉度迅速提升。不少茶界人士表示,原來你們還生產有蒙頂黃芽!但是,在普通市場上,蒙頂黃芽仍然少有人購買。
2008年,味獨珍茶業的董事長張強帶著蒙頂黃芽去參加了第二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茶博會上,雲集了各個地方的好茶,但遺憾的是卻沒有黃茶出現,蒙頂黃芽成為黃茶家族的唯一代表!為此,張強在博覽會上大聲喊出:“請別忘了黃芽!”
他想讓來參加博覽會的人們記住,在中國六大茶類中還有黃茶的存在,特別是蒙頂黃芽。蒙頂黃芽作為唯一一個黃茶類茶葉亮相也引起了媒體的關注,第二天,福建當地媒體《閩北日報》即以“請別忘了黃芽”為題刊發了報道,並對蒙頂黃芽進行了高度評價。
……
從2007年到現在,張強還在不斷為蒙頂黃芽吆喝。今年,他又帶著蒙頂黃芽去了2011中國(上海)國際茶業博覽會,在這次博覽會上,“味獨珍”牌蒙頂黃芽以其優良的品質,從中脫穎而出,榮獲2011“中國名茶”評選金獎。
張強(味獨珍茶業董事長)
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這是發展蒙頂黃芽的幸事。蒙頂黃芽的製作工藝本身非常具有特色,進入省級非遺名錄後,有利於進一步做好蒙頂黃芽製作工藝的保護和傳承,更有利於將蒙頂黃芽這份珍貴名茶推廣到消費者中去。下一步,在傳承、創新蒙頂黃芽傳統製作工藝上,公司還將推出一些具體措施。
躍華茶業
2009年4月,從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上,“躍華牌”蒙頂山茶(蒙頂黃芽)榮獲第十六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金牛獎,成為當年四川唯一一個金獎產品獲得者。
從此,躍華茶業關於蒙頂黃芽的研究一直不斷。於是,在2010年1月底,雅安躍華黃茶研究所便應運而成立,成為四川省首個以研究蒙頂黃芽為目的的茶葉研究所。
雅安躍華黃茶研究所的成立還頗有淵源。該黃茶研究所的前身是名山精品黃茶研究所,由原享受國務院津貼的茶樹育種專家,國家級茶樹良種名山白豪131的選育者,高級農藝師李廷鬆先生於2007年注冊成立,後因李廷鬆先生辭世而終止。2009年,躍華茶業帶著對李廷鬆先生勇於開拓的敬意,也考慮到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征得李廷鬆先生親人同意的前提下,有償獲得了精品黃茶研究所的所有權和研發權。
而後,在市、縣科技、工商部門的指導配合下,躍華茶業在注銷原精品黃茶研究所的同時,注冊了雅安躍黃茶研究所。
據悉,躍華茶業做出成立躍華黃茶研究所的決定實屬不易,因為企業正處於發展期,處處需要投入財力與精力,但最終決定成立黃茶研究所,主要是考慮到產品是企業發展的基礎,蒙頂黃芽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成立研究所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發展好蒙頂黃芽,最終實現蒙頂黃芽的標準化、規範化生產。
為了進一步助推黃芽發展,研究所還聘請了十餘位市內外著名茶葉專家擔任研究所顧問。
現在,研究所在蒙頂黃芽的研究上已小有成就,目前正在申請一項創新性生產蒙頂黃芽工藝的專利。
萬楊傑(躍華茶業總經理)
一直以來,公司都把蒙頂黃芽定位為頂級產品,目前,也正在為蒙頂黃芽量身定做一款新的包裝。現在,蒙頂黃芽的傳統製作工藝進入省級非遺名錄,那麽我們將更有底氣來宣傳推廣蒙頂黃芽了,因為它本身就是我們的傳統名茶。
記者 夏平容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