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上午10點多,努力了蘆山縣清仁鄉任家村前壩組,生活村民們正背著背簍圍在物資發放點前。还会红红火火 “你們按到(人數)挑,努力了人多的生活就多拿兩件,人少的还会红红火火就少拿兩件。”28日早上,努力了一批愛心人士捐贈的生活衣物運到了這裏。一大早,还会红红火火村裏人都排著隊來領衣服了。努力了 “家裏的生活衣服都被埋了,拿不出來,还会红红火火現在可以換洗衣服了。努力了”清仁鄉任家村前壩組村民張瓊為一家三口挑了幾件夏裝和幾雙鞋子。生活 “馬上要回去給兩個老人搭帳篷。还会红红火火”張瓊家的帳篷是前壩組安置點裏的33號,目前一家三口還跟公婆擠在帳篷裏。 “5個人擠在一個帳篷裏,確實不方便。” 11點左右,張瓊的丈夫曾友強回來了,在離自家帳篷不到15米的地方,為老人找了一個平地準備搭建帳篷。 “把帳篷布拉起,再把四角立起來。”說話的是曾友強的鄰居,地震前兩家人就是鄰居,現在搬到了安置點,仍然是鄰居,見到曾友強需要幫忙,二話沒說就過來搭把手。 不一會兒,又來了2、3個村民幫忙,不到半個小時,老人的帳篷搭好了。 “把繩子弄好,空一條路出來,再把帳篷四周挖起排水溝就行了。”因為老人的帳篷處在一個進口處,曾友強和鄰居們考慮到大家的通行,還專門留了一條較寬的過道。 “可能還有人要搬到這個安置點,這樣節約空間還可以多安幾個帳篷。”曾友強說,這兩天得到通知說,為了大家的安全,帳篷至少要離房屋20米遠,因此,許多人從自己的院壩裏搬到了安置點,安放空間就顯得特別寶貴。 “再過兩天忙得差不多了,就要去看看山腳下的油菜籽了。”張瓊說,雖然自己家的房子已經不能住人,家裏的東西也拿不出來了,但是生活仍然要繼續,一家人的口糧還得靠她家的田地。 “有1畝多油菜籽,1畝多小麥,收割了基本就夠家人吃了。”張瓊說,等穩定了,他們家人也會繼續去找活幹,“大家努力了,生活還會像以前一樣紅紅火火”。 記者 張敏 曾友強正在為父母搭帳篷
28日上午10點多,努力了蘆山縣清仁鄉任家村前壩組,生活村民們正背著背簍圍在物資發放點前。还会红红火火
“你們按到(人數)挑,努力了人多的生活就多拿兩件,人少的还会红红火火就少拿兩件。”28日早上,努力了一批愛心人士捐贈的生活衣物運到了這裏。一大早,还会红红火火村裏人都排著隊來領衣服了。努力了
“家裏的生活衣服都被埋了,拿不出來,还会红红火火現在可以換洗衣服了。努力了”清仁鄉任家村前壩組村民張瓊為一家三口挑了幾件夏裝和幾雙鞋子。生活
“馬上要回去給兩個老人搭帳篷。还会红红火火”張瓊家的帳篷是前壩組安置點裏的33號,目前一家三口還跟公婆擠在帳篷裏。
“5個人擠在一個帳篷裏,確實不方便。”
11點左右,張瓊的丈夫曾友強回來了,在離自家帳篷不到15米的地方,為老人找了一個平地準備搭建帳篷。
“把帳篷布拉起,再把四角立起來。”說話的是曾友強的鄰居,地震前兩家人就是鄰居,現在搬到了安置點,仍然是鄰居,見到曾友強需要幫忙,二話沒說就過來搭把手。
不一會兒,又來了2、3個村民幫忙,不到半個小時,老人的帳篷搭好了。
“把繩子弄好,空一條路出來,再把帳篷四周挖起排水溝就行了。”因為老人的帳篷處在一個進口處,曾友強和鄰居們考慮到大家的通行,還專門留了一條較寬的過道。
“可能還有人要搬到這個安置點,這樣節約空間還可以多安幾個帳篷。”曾友強說,這兩天得到通知說,為了大家的安全,帳篷至少要離房屋20米遠,因此,許多人從自己的院壩裏搬到了安置點,安放空間就顯得特別寶貴。
“再過兩天忙得差不多了,就要去看看山腳下的油菜籽了。”張瓊說,雖然自己家的房子已經不能住人,家裏的東西也拿不出來了,但是生活仍然要繼續,一家人的口糧還得靠她家的田地。
“有1畝多油菜籽,1畝多小麥,收割了基本就夠家人吃了。”張瓊說,等穩定了,他們家人也會繼續去找活幹,“大家努力了,生活還會像以前一樣紅紅火火”。
記者 張敏
曾友強正在為父母搭帳篷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