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老舊、科学車輛停放困難等是改造許多老舊小區居民麵臨的“難題”。近年來,新居隨著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斷推進,民幸一批批老舊小區“穿上新衣”,福感以嶄新的再升麵貌出現在大眾視野,小區居民獲得感、科学幸福感、改造安全感不斷增強。新居 11月14日,民幸在市區濱江花園小區,福感首先映入眼簾的再升是幹淨的地麵、規劃整齊的科学排水溝。在不遠處的改造小區綠化帶旁,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綠化修葺工作,新居小區麵貌煥然一新。目睹小區改造提升成果顯著,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旁觀者”成“踐行者” 科學改造見成效 濱江花園小區建成於2002年,隨著時間推移,小區陸續出現管網老化、排水不暢、路麵坑窪等問題,對該小區220戶居民日常生活和小區整體環境造成影響。 作為我市第二批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中的小區之一,在改造前,雨城區東城街道上壩路社區通過改造調查問卷、小區居民院壩會等方式,廣納民意,並結合實際對小區麵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類梳理,最終確定改造內容。由於區域優化調整,今年4月,濱江花園小區劃歸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管轄。 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黨委書記陳玨文介紹,改造分兩部分進行。 今年8月,濱江花園小區改造的第一部分“雨汙分流”及路麵硬化改造開始。在改造過程中,水中社區、小區物業、小區業委會等積極聯係施工單位,相互配合,通過組織會議的方式對改造工期、負責板塊、項目推進情況等交流協商,確保小區“改得徹底”,居民見到實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濱江花園小區在10月底完成了“雨汙分流”及路麵硬化改造。 “在這次改造完成後,社區會陸續開始第二部分的改造工作,主要包括牆麵粉刷、綠化修葺、智能停車棚安裝、門禁係統優化等。”陳玨文表示,在後續的改造過程中,水中社區會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工作,通過“社區+黨支部+業委會”的運作模式,齊抓共管、互促互進,引導小區居民參與到改造工作中。 “社區會采用組織會議的方式定期邀請小區居民針對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共同探討並製定解決方案,讓小區居民從小區改造的‘旁觀者’轉變為完善改造的‘踐行者’。”陳玨文說。 “硬改造”助力“軟提升” 豐富小區“內在美” 除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小區環境不斷優化,小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學習及文化娛樂需求也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距離該小區1公裏的水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居民李燕報名參加了八段錦培訓班。 “之前不知道社區開設了這麽多興趣班,現在我們小區劃歸水中社區管轄,剛好有時間過來看看。”李燕說。 “最近和李燕一樣報名參加‘社區學堂’的居民還有很多。”陳玨文表示,“對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是對‘麵子’的改造,對於小區居民的學習及文化娛樂需求等‘裏子’工程,我們也給予重視,雙管齊下,讓老舊小區改造取得實效。” 水中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八段錦,“社區學堂”還開設了古琴班、書法班、插花班、茶藝班…… “希望通過豐富的社區活動,讓小區居民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與溫暖,拉近小區居民間的距離,構建和諧鄰裏關係,以此提升老舊小區改造質效。”該工作人員說。 如今的濱江花園小區,環境優美、鄰裏和諧,一改往昔髒亂差的現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接下來,水中社區將持續聚焦老舊小區改造第二部分工作,積極向上對接,因地施策推動改造工作順利進行。通過聚力改造“硬設施”和提升“軟服務”並重,讓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實效,小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市融媒體中心 張天幸
基礎設施老舊、科学車輛停放困難等是改造許多老舊小區居民麵臨的“難題”。近年來,新居隨著我市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不斷推進,民幸一批批老舊小區“穿上新衣”,福感以嶄新的再升麵貌出現在大眾視野,小區居民獲得感、科学幸福感、改造安全感不斷增強。新居
11月14日,民幸在市區濱江花園小區,福感首先映入眼簾的再升是幹淨的地麵、規劃整齊的科学排水溝。在不遠處的改造小區綠化帶旁,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綠化修葺工作,新居小區麵貌煥然一新。目睹小區改造提升成果顯著,居民紛紛豎起大拇指。
“旁觀者”成“踐行者”
科學改造見成效
濱江花園小區建成於2002年,隨著時間推移,小區陸續出現管網老化、排水不暢、路麵坑窪等問題,對該小區220戶居民日常生活和小區整體環境造成影響。
作為我市第二批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中的小區之一,在改造前,雨城區東城街道上壩路社區通過改造調查問卷、小區居民院壩會等方式,廣納民意,並結合實際對小區麵臨的突出問題進行分類梳理,最終確定改造內容。由於區域優化調整,今年4月,濱江花園小區劃歸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管轄。
雨城區東城街道水中社區黨委書記陳玨文介紹,改造分兩部分進行。
今年8月,濱江花園小區改造的第一部分“雨汙分流”及路麵硬化改造開始。在改造過程中,水中社區、小區物業、小區業委會等積極聯係施工單位,相互配合,通過組織會議的方式對改造工期、負責板塊、項目推進情況等交流協商,確保小區“改得徹底”,居民見到實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濱江花園小區在10月底完成了“雨汙分流”及路麵硬化改造。
“在這次改造完成後,社區會陸續開始第二部分的改造工作,主要包括牆麵粉刷、綠化修葺、智能停車棚安裝、門禁係統優化等。”陳玨文表示,在後續的改造過程中,水中社區會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工作,通過“社區+黨支部+業委會”的運作模式,齊抓共管、互促互進,引導小區居民參與到改造工作中。
“社區會采用組織會議的方式定期邀請小區居民針對改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積極建言獻策,共同探討並製定解決方案,讓小區居民從小區改造的‘旁觀者’轉變為完善改造的‘踐行者’。”陳玨文說。
“硬改造”助力“軟提升”
豐富小區“內在美”
除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小區環境不斷優化,小區居民日益增長的學習及文化娛樂需求也是老舊小區改造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距離該小區1公裏的水中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二樓,居民李燕報名參加了八段錦培訓班。
“之前不知道社區開設了這麽多興趣班,現在我們小區劃歸水中社區管轄,剛好有時間過來看看。”李燕說。
“最近和李燕一樣報名參加‘社區學堂’的居民還有很多。”陳玨文表示,“對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是對‘麵子’的改造,對於小區居民的學習及文化娛樂需求等‘裏子’工程,我們也給予重視,雙管齊下,讓老舊小區改造取得實效。”
水中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八段錦,“社區學堂”還開設了古琴班、書法班、插花班、茶藝班……
“希望通過豐富的社區活動,讓小區居民感受到來自社區的關懷與溫暖,拉近小區居民間的距離,構建和諧鄰裏關係,以此提升老舊小區改造質效。”該工作人員說。
如今的濱江花園小區,環境優美、鄰裏和諧,一改往昔髒亂差的現象,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接下來,水中社區將持續聚焦老舊小區改造第二部分工作,積極向上對接,因地施策推動改造工作順利進行。通過聚力改造“硬設施”和提升“軟服務”並重,讓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實效,小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市融媒體中心 張天幸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