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方凱家的昔日客廳掛滿了錦旗 一名普通老農,他沒有萬貫家產,帮困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幫困解難;他沒有上過學,解难今朝卻頻頻資助教育事業;如今年事已高,传递他仍不忘發揮餘熱,文明熱衷公益;他用自己的昔日實際行動播撒著愛心、傳遞著文明,帮困澆灌著城市文明之花。解难今朝 近日,传递記者在寶興縣見到了這位用行動詮釋大文明的文明“小人物”楊方凱。雖然已年近七旬,昔日但他仍然神采奕奕,帮困言語間盡顯豁達和大氣。解难今朝 微笑勸導傳遞文明 “楊伯,传递你真準時!”“楊伯,文明下雨怎麽不帶把傘哦!”6月28日,盡管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楊方凱仍然戴上紅袖章,按時走上街頭,開始了一天的文明勸導工作。所到之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會主動跟這位“老熟人”寒暄幾句。 寶興縣成立了文明勸導隊之際,楊方凱因為德高望重,受邀當上了文明勸導隊的隊長。哪裏有亂丟、亂擺,哪裏有亂停、亂貼行為,都逃不過楊方凱和8名隊員的“法眼”。被楊方凱抓住“現形”的,隻要經他指出,對方都會欣然接受並改正;撿煙頭、撕小廣告……更多的時候,楊方凱和隊友們則親自動手,為不文明的行為“善後”。 一次,寶興縣某局局長無意間將煙頭扔在了大街上,楊方凱看見後微笑著指出,這位局長虛心地接受了批評,並自覺將煙頭撿到垃圾桶內。事後,這位局長並沒有因此“記恨”楊方凱,反而心服口服:“這老者太‘凶’了,創建城市文明,真需要更多這樣的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也有人曾反駁楊方凱“寶器”“關你什麽事”。但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群眾理解並支持他的工作,並逐漸形成了文明意識。 如今,走進寶興縣城,“五亂”現象越來越少了,街道更整潔了、市場更有序了、市民良好的文明習慣正在養成。 “現在寶興縣正在打造熊貓古城、爭創省級文明城市,我要盡我所能,向群眾傳遞文明,讓文明之花開遍寶興縣城。”楊方凱說出了他的心願。 義務監督“護航”青少年 傳播文明,為創建文明城市出力。除了文明勸導員,楊方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網吧義務監督員。 每隔一段時間,楊方凱都會戴上網吧義務監督員證出入於全縣的網吧,對進入網吧的未成年人以及接待未成年人的網吧進行勸阻。 為了讓孩子們遠離電子遊戲經營場所,楊方凱還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到網吧對未成年人進行苦口婆心的開導,並經常與網吧老板交流談心,從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從廣大家長的心願到共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等各方麵,敦促他們自覺守法經營。 時間長了,不管是小孩還是網吧老板都給他麵子,很多小孩因此改掉了上網的習慣,有些在網吧上網的小孩兒一見到他,就會自覺從網吧悄悄開溜,而網吧老板也表態決心改正。很多學生家長都說:“有楊伯的監督,我們就放心多了。” 由於引導孩子有方,一些家長還親自登門請教開導孩子的辦法,有的家長甚至還將娃娃帶到楊方凱家裏請他幫忙“教育”。 對網吧的監督完全是義務的,監督縣城以外網吧的車費,楊方凱常常是自掏腰包,但他卻樂此不疲:“能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出力,這點車費算什麽!” 熱衷公益由來已久 楊方凱是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一個普通農民,幼年父母雙亡使他沒有上過學,從13歲便開始了獨立生活,在鋼鐵廠、硫磺廠、縣農場等打過工,收過廢品、做過生意。 憑著自己的勤勞,楊方凱的日子越過越好。但是,在他眼裏,這一切都是黨和黨的政策給他帶來的“甜頭”,他要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掙一塊錢,隻要有三角是我的就行了。” 正因為如此,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楊方凱就不間斷地資助學校、資助教育,幫助生活困難的人群,幫助老百姓修路架橋。多年來,他捐贈的現金、水泥等財物達70餘萬元。 他掙來的錢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而自己的積蓄卻為零。 楊方凱自己也記不清,他這幾十年來一共幫助了多少人。但受到過他幫助的人和他身邊的人,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老人家這種樂善好施的品質在當今社會是很難得的,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他這種精神更應得到傳承和弘揚。”楊方凱曾經資助過的某小學校長至今仍然被他感動著。 去過楊方凱家的人,都會對滿屋子的錦旗和獎狀驚歎不已。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小小的客廳牆麵竟被24麵錦旗覆蓋,而37張獎狀則不得不重重疊疊地放在牆麵的櫥窗裏,這些榮譽正是楊方凱老人多年來投身公益事業、做好事善舉的佐證。 而對於這些,楊方凱卻輕描淡寫地說:“我憑自己的勞動所得捐資,金額並不多,但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社會,也希望帶動身邊的人,伸出援手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 徐玉婷 70餘萬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楊方凱就不間斷地資助學校、資助教育,幫助生活困難的人群,幫助老百姓修路架橋。多年來,他捐贈的現金、水泥等財物達70餘萬元。 24和37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小小的客廳牆麵竟被24麵錦旗覆蓋,而37張獎狀則不得不重重疊疊地放在牆麵的櫥窗裏,這些榮譽正是楊方凱老人多年來投身公益事業、做好事善舉的佐證。 0.3元 但是,在他(楊方凱)眼裏,這一切都是黨和黨的政策給他帶來的“甜頭”,他要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掙一塊錢,隻要有三毛錢是我的就行了。”
楊方凱家的昔日客廳掛滿了錦旗
一名普通老農,他沒有萬貫家產,帮困卻幾十年如一日地幫困解難;他沒有上過學,解难今朝卻頻頻資助教育事業;如今年事已高,传递他仍不忘發揮餘熱,文明熱衷公益;他用自己的昔日實際行動播撒著愛心、傳遞著文明,帮困澆灌著城市文明之花。解难今朝
近日,传递記者在寶興縣見到了這位用行動詮釋大文明的文明“小人物”楊方凱。雖然已年近七旬,昔日但他仍然神采奕奕,帮困言語間盡顯豁達和大氣。解难今朝
微笑勸導傳遞文明
“楊伯,传递你真準時!”“楊伯,文明下雨怎麽不帶把傘哦!”6月28日,盡管天空下著蒙蒙細雨,楊方凱仍然戴上紅袖章,按時走上街頭,開始了一天的文明勸導工作。所到之處,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會主動跟這位“老熟人”寒暄幾句。
寶興縣成立了文明勸導隊之際,楊方凱因為德高望重,受邀當上了文明勸導隊的隊長。哪裏有亂丟、亂擺,哪裏有亂停、亂貼行為,都逃不過楊方凱和8名隊員的“法眼”。被楊方凱抓住“現形”的,隻要經他指出,對方都會欣然接受並改正;撿煙頭、撕小廣告……更多的時候,楊方凱和隊友們則親自動手,為不文明的行為“善後”。
一次,寶興縣某局局長無意間將煙頭扔在了大街上,楊方凱看見後微笑著指出,這位局長虛心地接受了批評,並自覺將煙頭撿到垃圾桶內。事後,這位局長並沒有因此“記恨”楊方凱,反而心服口服:“這老者太‘凶’了,創建城市文明,真需要更多這樣的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也有人曾反駁楊方凱“寶器”“關你什麽事”。但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群眾理解並支持他的工作,並逐漸形成了文明意識。
如今,走進寶興縣城,“五亂”現象越來越少了,街道更整潔了、市場更有序了、市民良好的文明習慣正在養成。
“現在寶興縣正在打造熊貓古城、爭創省級文明城市,我要盡我所能,向群眾傳遞文明,讓文明之花開遍寶興縣城。”楊方凱說出了他的心願。
義務監督“護航”青少年
傳播文明,為創建文明城市出力。除了文明勸導員,楊方凱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網吧義務監督員。
每隔一段時間,楊方凱都會戴上網吧義務監督員證出入於全縣的網吧,對進入網吧的未成年人以及接待未成年人的網吧進行勸阻。
為了讓孩子們遠離電子遊戲經營場所,楊方凱還經常利用閑暇時間,到網吧對未成年人進行苦口婆心的開導,並經常與網吧老板交流談心,從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到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從廣大家長的心願到共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等各方麵,敦促他們自覺守法經營。
時間長了,不管是小孩還是網吧老板都給他麵子,很多小孩因此改掉了上網的習慣,有些在網吧上網的小孩兒一見到他,就會自覺從網吧悄悄開溜,而網吧老板也表態決心改正。很多學生家長都說:“有楊伯的監督,我們就放心多了。”
由於引導孩子有方,一些家長還親自登門請教開導孩子的辦法,有的家長甚至還將娃娃帶到楊方凱家裏請他幫忙“教育”。
對網吧的監督完全是義務的,監督縣城以外網吧的車費,楊方凱常常是自掏腰包,但他卻樂此不疲:“能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出力,這點車費算什麽!”
熱衷公益由來已久
楊方凱是寶興縣五龍鄉東風村一個普通農民,幼年父母雙亡使他沒有上過學,從13歲便開始了獨立生活,在鋼鐵廠、硫磺廠、縣農場等打過工,收過廢品、做過生意。
憑著自己的勤勞,楊方凱的日子越過越好。但是,在他眼裏,這一切都是黨和黨的政策給他帶來的“甜頭”,他要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掙一塊錢,隻要有三角是我的就行了。”
正因為如此,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楊方凱就不間斷地資助學校、資助教育,幫助生活困難的人群,幫助老百姓修路架橋。多年來,他捐贈的現金、水泥等財物達70餘萬元。
他掙來的錢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而自己的積蓄卻為零。
楊方凱自己也記不清,他這幾十年來一共幫助了多少人。但受到過他幫助的人和他身邊的人,無不對他豎起大拇指。
“老人家這種樂善好施的品質在當今社會是很難得的,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他這種精神更應得到傳承和弘揚。”楊方凱曾經資助過的某小學校長至今仍然被他感動著。
去過楊方凱家的人,都會對滿屋子的錦旗和獎狀驚歎不已。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小小的客廳牆麵竟被24麵錦旗覆蓋,而37張獎狀則不得不重重疊疊地放在牆麵的櫥窗裏,這些榮譽正是楊方凱老人多年來投身公益事業、做好事善舉的佐證。
而對於這些,楊方凱卻輕描淡寫地說:“我憑自己的勞動所得捐資,金額並不多,但我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報社會,也希望帶動身邊的人,伸出援手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記者 徐玉婷
70餘萬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開始,楊方凱就不間斷地資助學校、資助教育,幫助生活困難的人群,幫助老百姓修路架橋。多年來,他捐贈的現金、水泥等財物達70餘萬元。
24和37
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小小的客廳牆麵竟被24麵錦旗覆蓋,而37張獎狀則不得不重重疊疊地放在牆麵的櫥窗裏,這些榮譽正是楊方凱老人多年來投身公益事業、做好事善舉的佐證。
0.3元
但是,在他(楊方凱)眼裏,這一切都是黨和黨的政策給他帶來的“甜頭”,他要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我掙一塊錢,隻要有三毛錢是我的就行了。”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