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股票通市場熱點官网

【环球新视野】广东实施“五大工程” 奋力开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新局面

时间:2025-04-27 06:36:37来源:

今年9月17日是五大工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機構揭牌一周年的日子。為精準鏈接全球高級人才,环球橫琴合作區創新推出“琴澳跨境人才工程”,新视新局利用澳大、野广澳科大以及澳門技術創新研究院等平台,东实吸引全球人才到合作區生活、施奋时代工作,力开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

去年11月召開的强省省委人才工作會議,部署實施人才強省建設“五大工程”:實施戰略人才鍛造工程,建设壯大支撐科技自立自強的五大工程重要力量,在新的环球高度挺起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脊梁;實施人才培養強基工程,全麵提升人才供給自主可控能力,新视新局推動各類人才如雨後春筍般競相破土、野广茁壯成長;實施人才引進提質工程,东实集聚全球人才為我所用,積極有效引進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實施人才體製改革工程,全方位釋放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製度體係;實施人才生態優化工程,營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發展環境,厚植人才發展沃土。

邁上新征程,廣東正以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平人才高地為牽引,扭住“五大工程”精準發力,奮力開創新時代人才強省建設新局麵。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篤行不怠

打破體製機製障礙打造良好引才環境

形成強大“磁力場”集聚全球各路英才

十年來,廣東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紮實推進人才強省建設,形成集聚高端要素資源的強大“磁力場”,各類人才如雨後春筍般競相成長。據統計,2021年全省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總量超2000萬人,位居全國前列;全省高新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量穩居全國首位,有力支撐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5年排名全國第一。

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

針對人才發展體製機製障礙,廣東近年來陸續出台《關於我省深化人才發展體製機製改革的實施意見》等一係列政策文件,通過簡政放權破解人才發展束縛,用減壓鬆綁釋放人才活力。隨著《廣東省人才發展條例》《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等法規的頒布實施,我省人才工作的法治環境不斷優化。

下放職權,讓用人單位有更多“話事權”。廣東建立高層次人才專項編製周轉池,有效破解事業單位引才留才難問題。出台係列職稱評價改革實施方案,向300多個社會組織、行業協會、用人單位下放職稱評審權。在開展人事製度改革試點的廣東高水平大學,針對設置哪些崗位、招什麽人、職稱怎麽評、薪酬如何分配等關鍵事權,高校擁有更大自主權。

健全引才用才機製,廣東推進人才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近年來,“人才優粵卡”申領群體越來越廣,持卡人可憑卡享受戶籍辦理、子女入學、社會保險、交通出行等14項服務,便捷辦理停居留、出入境、工商登記等18類事項。

法治環境成為廣東吸引人才的有力加分項。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係等方麵下功夫,我省知識產權綜合發展指數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

一係列人才激勵保障機製陸續推出。探索建立首席科學家負責製等新的組織管理模式,下放科研項目直接費用調劑權,建立資金撥付綠色通道,廣東科研人員擁有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人才流動更趨自由。鄉村振興、“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等重點部署牽引帶動各類人才下沉基層一線,在廣闊天地成長成才。為破解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人才引進難題,廣東上線“百萬農民線上免費培訓工程”,開展“鄉村工匠”職稱評定,推動建設鄉村振興人才驛站,激活基層人才隊伍“一池春水”。

潮湧珠江,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廣東正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奮鬥身影

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代表、廣州市技師學院專業教研組組長趙曉霞:

幫助更多技能人才擁有出彩人生

南方日報:為何選擇從事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在從教生涯中,最自豪的事是什麽?

趙曉霞:1998年我從天津職業技術師範學院畢業,受到廣東製造業和技工教育蓬勃發展的吸引,南下來到廣州從事技工教育工作,至今已經20多年了。

雖然過去了好幾年,但一想起2017年世界技能大賽上,我的學生黃楓傑取得原型製作項目首枚金牌的場景,我依然十分激動。這個來自雷州農村的孩子長期刻苦鑽研,以紮實的工藝和技能摘得桂冠,還獲得“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一係列榮譽。

讓我更自豪的是,現在黃楓傑也成為了廣州市技師學院的一名老師,培養的學生有4人進入國家集訓隊、1人獲世界技能大賽優勝獎、1人獲全國技能大賽金牌。他以勤奮和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也正在積極影響更多年輕人。

南方日報:結合自己的經曆,你認為廣東支持技能人才培養方麵,有哪些特點和好的做法?

趙曉霞:廣東始終重視技工教育發展,現在廣東具有全國規模最大的技工教育體係,高技能人才年培養量、世界和國家技能競賽獲獎人數等指標均居全國第一。從身邊事來看,我明顯感到廣東培育技能人才的三個特點。

首先是對技能人才培養的投入持續增多,場地優化、設備購入、專業建設都有更充足的資金保障。以前很多學生隻能共用一台設備學習,現在兩三名學生用一台設備,學生實操機會多了,學得更紮實了。而且,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持續延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無縫對接”,幫助學生更快適應產業的快速變化。

為加快提升教師能力,職教老師們獲得了更多國培、省培免費培訓的機會,“廣東技工”、職業教育“雙師型”名教師工作室、“嶺南英傑”等工程有序推進,讓更多老師能與時俱進提升專業技能,更好培育學生。

另外,廣東積極舉辦“省長杯”工業設計大賽、省級職業技能大賽等100多個技能比賽,以賽促學、以賽促訓,學生實操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南方日報:作為一名技工教育工作者,對自己有什麽要求和期待?

趙曉霞: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是我不懈努力的方向。我要繼續積極參與到廣東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設中,投身到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能人才培養中,幫助更多孩子學好技能。

我也希望,未來能進一步拓寬技工院校學生升學深造的通道,培養更多理論與技能俱佳的創新型、應用型、複合型專業技術人才,更好支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姚瑤實習生餘慧琪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標簽: 五大工程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