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法院幹警在街頭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司法向群眾宣傳法治保護資源環境知識。职能资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昨(5)日是保护世界環境日。記者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环境近年來全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发挥切實保護環境資源,司法2014年至今共依法審理環境資源類刑事、职能资源行政、保护民事案件1000餘件。环境 在司法保護環境資源體製機製建設中,发挥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7月經批複同意增設“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司法成為全省第二個設立環資庭的职能资源中級法院。目前,保护全市兩級法院全部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环境成為全省第二個在兩級法院全部設立環資庭的市級法院係統,為環資審判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強化與檢察機關及公安、森林公安、國土、住建、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建立健全環資審判綜合協調機製,加強與環保行政機關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加強環境司法、執法的工作聯動,搭建行政執法與司法良性互動平台,形成工作合力。 在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工作中,全市法院在全省率先開展“補植複綠”的修複性司法,在嚴懲犯罪的同時,注重引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積極修複因其犯罪行為受損的生態環境;同時,結合實際開展了“補栽補種”、“增殖放流”、繳納生態修複費用等一係列修複性司法工作,取得良好綜合效果。在推行修複性司法的同時,還結合實際打造環資保護警示教育基地,滎經縣法院建立了全省第一個用於補栽補種的補植複綠警示教育基地,在全省產生了廣泛的示範性影響。 2017年8月,我市被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全省環資案件提級管轄首批三個試點地區之一,在全省率先開展重大環資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全市法院認真貫徹落實提級管轄工作要求,對情節嚴重的環境資源犯罪試行提級管轄。 目前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在進一步規範打擊標準和範圍、統一裁判尺度、強化環保意識和引導社會認知等方麵的積極作用不斷顯現。同時,全市兩級法院還大力開展環資案件巡回審判,針對環資案件多發於邊遠山區和各類自然保護區,大部分群眾文化程度不高、環保法治意識淡薄,基層組織管理相對薄弱的特點,將涉及自然資源保護的案件庭審現場搬到案發地進行巡回審判,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警醒眾人、珍愛生態”的社會效果。 2017年11月,在全國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與實踐基地第二屆聯席會暨貴陽環境司法專門化十周年論壇上,我市法院被授予“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成為四川省唯一一個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目前,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按照規範化、製度化、有序化的要求開展,以市中級人民法院為統籌,因地製宜、突出實踐,在全市兩級法院確定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長江中上遊生物多樣性、修複性司法規範化建設、司法服務保障綠色經濟發展、自然災害環境影響恢複法律應對等八個司法實踐分支基地,力爭將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的建設作為雅安環境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和品牌,用兩到三年時間使雅安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工作達到“四川第一、全國一流”。 記者 周昆 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案例A 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基本案情: 2017年1月14日零時20分許,被告人項某駕駛一輛小轎車由寶興縣永富鄉往縣城方向行駛,行至永富鄉中崗村十一組時被寶興縣森林公安局民警擋獲,並從其所駕車輛後備箱中查獲三隻野生動物死體。經司法鑒定,三隻野生動物皆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俗稱獐子)。 審判結果: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項某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非法運輸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三隻,其行為已構成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且屬情節嚴重。最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項某犯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典型意義: 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寶興縣是野生動物保護核心區,轄區內大部分地域被劃為自然保護區。 該案的判決,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履職,嚴厲打擊非法獵殺、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決心,同時引導社會公眾嚴格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自然保護區的相關規定,牢固樹立保護野生動物、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 案例B 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基本案情: 2011年,被告人張某通過提供紅豆杉樹樣品、承諾以高價進行購買的方式指使王某等人組織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之後王某等人用油鋸砍伐紅豆杉共5株,並將鋸倒後的紅豆杉原木斷成筒狀,張某雇請車輛將采伐的紅豆杉實施轉運,在運送過程中被公安機關當場擋獲。 所查獲的木材經鑒定為紅豆杉,原木材體積為3.85立方米。被告人張某在案發後具有認罪、悔罪表現,購買紅豆杉樹苗2000株準備進行補栽補種。 審判結果: 根據張某的犯罪事實和情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犯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同時責令被告人通過補種紅豆杉樹苗的方式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複。 典型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美麗雅安、生態強市作為雅安發展的目標,對環境資源保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市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內生態環境資源豐富,但珍貴、瀕危野生植物稀少,生存環境脆弱,任意采伐將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 本案中,被告人張某通過高價收購方式指使他人砍伐紅豆杉五株,造成了國家一級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被破壞,其行為應受到相應的法律製裁。本案是我市被確定為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單位以來審結的全省首例提級管轄案件,開展對部分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環境資源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入落實省委、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人民法院在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的同時責令被告人對當地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複,彰顯了人民法院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落實修複性司法理念、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6月5日,法院幹警在街頭開展世界環境日宣傳,司法向群眾宣傳法治保護資源環境知識。职能资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訊 昨(5)日是保护世界環境日。記者從市中級人民法院了解到,环境近年來全市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司法職能,发挥切實保護環境資源,司法2014年至今共依法審理環境資源類刑事、职能资源行政、保护民事案件1000餘件。环境
在司法保護環境資源體製機製建設中,发挥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6年7月經批複同意增設“雅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司法成為全省第二個設立環資庭的职能资源中級法院。目前,保护全市兩級法院全部成立了“環境資源審判庭”,环境成為全省第二個在兩級法院全部設立環資庭的市級法院係統,為環資審判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同時,強化與檢察機關及公安、森林公安、國土、住建、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的配合與協調,建立健全環資審判綜合協調機製,加強與環保行政機關的信息交流與反饋,加強環境司法、執法的工作聯動,搭建行政執法與司法良性互動平台,形成工作合力。
在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工作中,全市法院在全省率先開展“補植複綠”的修複性司法,在嚴懲犯罪的同時,注重引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積極修複因其犯罪行為受損的生態環境;同時,結合實際開展了“補栽補種”、“增殖放流”、繳納生態修複費用等一係列修複性司法工作,取得良好綜合效果。在推行修複性司法的同時,還結合實際打造環資保護警示教育基地,滎經縣法院建立了全省第一個用於補栽補種的補植複綠警示教育基地,在全省產生了廣泛的示範性影響。
2017年8月,我市被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為全省環資案件提級管轄首批三個試點地區之一,在全省率先開展重大環資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全市法院認真貫徹落實提級管轄工作要求,對情節嚴重的環境資源犯罪試行提級管轄。
目前試點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在進一步規範打擊標準和範圍、統一裁判尺度、強化環保意識和引導社會認知等方麵的積極作用不斷顯現。同時,全市兩級法院還大力開展環資案件巡回審判,針對環資案件多發於邊遠山區和各類自然保護區,大部分群眾文化程度不高、環保法治意識淡薄,基層組織管理相對薄弱的特點,將涉及自然資源保護的案件庭審現場搬到案發地進行巡回審判,起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警醒眾人、珍愛生態”的社會效果。
2017年11月,在全國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與實踐基地第二屆聯席會暨貴陽環境司法專門化十周年論壇上,我市法院被授予“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成為四川省唯一一個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目前,實踐基地建設工作按照規範化、製度化、有序化的要求開展,以市中級人民法院為統籌,因地製宜、突出實踐,在全市兩級法院確定了大熊貓國家公園、長江中上遊生物多樣性、修複性司法規範化建設、司法服務保障綠色經濟發展、自然災害環境影響恢複法律應對等八個司法實踐分支基地,力爭將環境資源司法實踐基地的建設作為雅安環境資源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亮點和品牌,用兩到三年時間使雅安的環境資源司法保護工作達到“四川第一、全國一流”。
記者 周昆
司法保護環境資源典型案例:
案例A 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
基本案情:
2017年1月14日零時20分許,被告人項某駕駛一輛小轎車由寶興縣永富鄉往縣城方向行駛,行至永富鄉中崗村十一組時被寶興縣森林公安局民警擋獲,並從其所駕車輛後備箱中查獲三隻野生動物死體。經司法鑒定,三隻野生動物皆係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俗稱獐子)。
審判結果: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項某違反國家野生動物保護法規,非法運輸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林麝三隻,其行為已構成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且屬情節嚴重。最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項某犯非法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二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
典型意義:
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在維護自然生態平衡方麵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寶興縣是野生動物保護核心區,轄區內大部分地域被劃為自然保護區。
該案的判決,展示了人民法院依法履職,嚴厲打擊非法獵殺、運輸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決心,同時引導社會公眾嚴格遵守野生動物保護法和自然保護區的相關規定,牢固樹立保護野生動物、愛護生態環境的意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
案例B 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
2011年,被告人張某通過提供紅豆杉樹樣品、承諾以高價進行購買的方式指使王某等人組織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紅豆杉,之後王某等人用油鋸砍伐紅豆杉共5株,並將鋸倒後的紅豆杉原木斷成筒狀,張某雇請車輛將采伐的紅豆杉實施轉運,在運送過程中被公安機關當場擋獲。
所查獲的木材經鑒定為紅豆杉,原木材體積為3.85立方米。被告人張某在案發後具有認罪、悔罪表現,購買紅豆杉樹苗2000株準備進行補栽補種。
根據張某的犯罪事實和情節,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被告人張某犯非法采伐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一萬元,同時責令被告人通過補種紅豆杉樹苗的方式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製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美麗雅安、生態強市作為雅安發展的目標,對環境資源保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市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區內生態環境資源豐富,但珍貴、瀕危野生植物稀少,生存環境脆弱,任意采伐將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逆轉的危害。
本案中,被告人張某通過高價收購方式指使他人砍伐紅豆杉五株,造成了國家一級珍稀瀕危野生植物資源被破壞,其行為應受到相應的法律製裁。本案是我市被確定為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單位以來審結的全省首例提級管轄案件,開展對部分重大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提級管轄試點工作,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加強環境資源保護、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深入落實省委、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人民法院在對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的同時責令被告人對當地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複,彰顯了人民法院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落實修複性司法理念、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