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坪土司堅參囊康畫像 一張位列紫光閣的骁勇王国畫像,講述土司王朝龐大實力和征戰曆史。紫光 畫像背後,阁元隱藏他所帶領的勋画像能征善戰的猛士,無聲講述著鐵血往事。统帅 今天的和勇寶興縣穆坪鎮,昨天是骁勇王国穆坪土司王猛士的出生地。 看風雲史詩如何落幕,紫光聽傳奇故事流傳不絕。阁元 4月25日,勋画像寶興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劉勇正對電腦上的统帅圖片仔細研究著。 圖片上,和勇一個頭戴戰鬥花翎,骁勇王国帶著配劍的紫光清朝官員形象躍然紙上。圖片說明為穆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阁元 “這張照片是南京大學教授所提供的穆坪土司畫像。”劉勇說,“這張照片據說現在存於德國,對研究穆坪土司文化有極高的價值。” 圖片的提供者,是寶興縣相關部門聘請的專門從事西南土司製度研究的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萬朝林博士。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其名書寫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他於1772年賞戴花翎,並賞“誠勤”名號。 出生於實力龐大的土司王朝 “‘堅木參那木喀’是穆坪土司王夭夭的長子,他的名字還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劉勇說,“寶興縣的相關史料上一般寫成堅參囊康。” 堅參囊康出生於穆坪土司最強大的時期,繼承著其祖父堅參雍中七和其母王夭夭的土司領地。 看著堅木參那木喀的畫像,劉勇的思緒回到了穆坪土司王國最強盛的時代。 時間回溯到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穆坪土司領地的千餘名兵勇在土司衙門前集結,土司堅參雍中七立正向勇士們作戰前動員。 當時,穆坪土司歸明正土司管轄。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1699年)駐打箭爐(今康定)營官昌側集烈霸占打箭爐,盤剝商旅,苛虐土司,進而打死明正土司蛇蠟喳吧。隨後,昌側集烈率兵沿大渡河東岸岩州等地進攻,直抵天全。康熙三十九年十月(1700年),四川提督唐希順提兵平叛,穆坪土司隨軍效力。 明正土司,全稱是明正宣慰使司、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轄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和雅江縣、道孚縣,涼山州冕寧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它還管轄著包括天全六番招討司、穆坪土司在內的多個土司。 作為明正土司屬部,堅參雍中七立率兵首先進入西爐(清代四川西部的打箭爐所轄的行政區域,曆來為藏族聚居區),因為他在各地土司中的威望很高,沿路他還招撫了50多個土司歸順朝廷。 堅參雍中七立率領部隊,與朝廷派出的作戰部隊一起,擊敗了造反的昌側集烈,將其正法。平定叛亂後,朝廷找尋明正土司的繼承人,因為蛇蠟喳吧沒有兒子,於是明正土司的大印就由蛇蠟喳吧的妻子工喀掌管。 工喀多方考慮,為找尋靠山,將獨女桑結許配給了當時威望很高的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 堅參雍中七立的這次出征,不僅獲得了朝廷的嘉獎,還贏得美人歸,也讓穆坪土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當然,在曆任的穆坪土司中,最讓人稱道的還不是堅參雍中七立,而是他的老婆桑結和他的兒媳婦王夭夭,因為她們在任時,穆坪土司的實力是最龐大的。”李崇剛說。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堅參雍中七立率領800勇士前往冕寧平亂,不幸陣亡。當時,堅參雍中七立的兒子還小,穆坪土司的權印就移交到桑結手中。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明正土司工喀病歿,作為明正土司之女的桑結繼承了明正土司大印,集明正、穆坪兩大土司權力於一身。雍正三年(1725年),桑結在地震中身亡。朝廷讓桑結的兒子堅參達結掌管明正、穆坪兩地土司大印。 堅參達結在任土司8年後,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明正與穆坪土司就封給了堅參達結的兩個老婆,其中穆坪土司就由他的小老婆王夭夭掌印。當時,王夭夭有兩個兒子,而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卻沒有兒子,當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去世後,王夭夭的小兒子繼承明正土司位,大兒子繼承穆坪土司位。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穆坪土司。當時,堅參囊康還在他的母親的幫助下,統治著穆坪土司,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去世, 堅參囊康迎來了自己的獨立時代。 穆坪土司戰功的巔峰 “在清朝,能夠在紫光閣有畫像,說明著他對朝廷的貢獻很大,而這正得益清廷對大小金川的平定。”劉勇說。 在寶興縣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內的一塊石碑上,寫著紅軍口號,而在石碑的一角,還可見“阿桂”字樣。 阿桂(1717—1797),清代名將。曾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 據寶興縣文管所所長宋甘文介紹,在穆坪鎮的舊土司衙門,曾有紀念阿桂的石碑。 乾隆十一年(1746),大金川發生叛亂,朝廷派出阿桂平定戰亂。在曆史上著名的乾隆金川之役中,穆坪土司隨征調派,主要負責搬運糧草,並遊說叛部歸順朝廷,史書記載為“很有功績”。穆坪土司除成為阿桂平叛的堅強後盾外,屬下兵將也立下不少戰功。 據《寶興文史資料》記載,1774年,皇帝聖諭,“四川自力軍務以來,各土司夷民急公勇躍,甚屬可嘉。今大功指日告成,該土司等益加奮勉出力,允宜沛膏恩,用昭優撫”,清廷對明正、穆坪土司年年緩征、免征賦,特準明正土司堅參德昌,穆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等土司頭目二十九人到北京上朝,各賜不同等級的官服,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讚。1775年,皇帝又特許堅木參那木喀等人“上禦河觀光,賜宴……優厚有加。” 堅參囊康自幼接愛了漢族文化的熏陶,又擅長征戰,在清廷平定金川這役中累立戰功,欽賜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軍功加衙一等,記錄十次、記大功三次。 堅參囊康的戰績在寶興流傳,引出那些無數的“安勇”猛士。 鐵血王國的“安勇” 在穆坪土司的王國裏,臣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絨巴人”,分布於東河鹽井以下至西河一代,世代務農,性情溫和。另一類被稱為“隆巴人”,他們大多居住於磽磧一帶,性情剛烈,驍勇善戰。每逢戰事,各部族的頭人便將隆巴壯士編成軍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勇”。 《雅州府誌》上載,安勇戰士頭戴皮盔,身披皮甲,掛腰刀,插彎弓倒勾,多以步兵為主。作戰勇猛,“臨敵蜂擁前驅,不避利害”,可謂視死如歸。 石達開就曾和安勇交手。 如今,在五龍鄉一條名叫“老佤溝”的山穀裏,一座安勇軍官的墳墓已經聳立了上百年。此墓建於清朝同治十二年,為夫妻合葬墓。其男主人名叫楊井壽,現僅有頭顱埋於墓內。 在整個清朝,穆坪土司始終如日中天。縱觀史籍,這種鼎盛和“安勇”的赫赫戰功密切相關。 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康地綠營軍官謀反,占據西爐。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率部千人,連克數地,首先進入西爐。皇帝大悅。 清朝雍正十三年,年僅29歲的女土司王夭夭統兵五百遠征貴州等地,戰績昭然,受朝廷嘉獎。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穆坪土司堅參囊康協助朝廷平定金川叛亂,居功甚偉,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讚,是為穆坪土司戰功之巔峰。 在“安勇”壯士的呐喊聲裏,穆坪土司王國逐漸壯大。到清朝中期,其疆域已經北達小金縣南部,東接汶川縣加渴瓦寺,西含康定魚通,成為嘉絨藏族十八土司裏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土司。 記者黃偉
穆坪土司堅參囊康畫像
一張位列紫光閣的骁勇王国畫像,講述土司王朝龐大實力和征戰曆史。紫光
畫像背後,阁元隱藏他所帶領的勋画像能征善戰的猛士,無聲講述著鐵血往事。统帅
今天的和勇寶興縣穆坪鎮,昨天是骁勇王国穆坪土司王猛士的出生地。
看風雲史詩如何落幕,紫光聽傳奇故事流傳不絕。阁元
4月25日,勋画像寶興縣政協辦公室主任劉勇正對電腦上的统帅圖片仔細研究著。
圖片上,和勇一個頭戴戰鬥花翎,骁勇王国帶著配劍的紫光清朝官員形象躍然紙上。圖片說明為穆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阁元
“這張照片是南京大學教授所提供的穆坪土司畫像。”劉勇說,“這張照片據說現在存於德國,對研究穆坪土司文化有極高的價值。”
圖片的提供者,是寶興縣相關部門聘請的專門從事西南土司製度研究的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萬朝林博士。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其名書寫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他於1772年賞戴花翎,並賞“誠勤”名號。
出生於實力龐大的土司王朝
“‘堅木參那木喀’是穆坪土司王夭夭的長子,他的名字還有‘甲木參納木’‘堅木參那木喀’等寫法。”劉勇說,“寶興縣的相關史料上一般寫成堅參囊康。”
堅參囊康出生於穆坪土司最強大的時期,繼承著其祖父堅參雍中七和其母王夭夭的土司領地。
看著堅木參那木喀的畫像,劉勇的思緒回到了穆坪土司王國最強盛的時代。
時間回溯到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穆坪土司領地的千餘名兵勇在土司衙門前集結,土司堅參雍中七立正向勇士們作戰前動員。
當時,穆坪土司歸明正土司管轄。 康熙三十八年七月(1699年)駐打箭爐(今康定)營官昌側集烈霸占打箭爐,盤剝商旅,苛虐土司,進而打死明正土司蛇蠟喳吧。隨後,昌側集烈率兵沿大渡河東岸岩州等地進攻,直抵天全。康熙三十九年十月(1700年),四川提督唐希順提兵平叛,穆坪土司隨軍效力。
明正土司,全稱是明正宣慰使司、長河西魚通寧遠軍民宣慰使司(轄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境內和雅江縣、道孚縣,涼山州冕寧縣境內大部分地區),它還管轄著包括天全六番招討司、穆坪土司在內的多個土司。
作為明正土司屬部,堅參雍中七立率兵首先進入西爐(清代四川西部的打箭爐所轄的行政區域,曆來為藏族聚居區),因為他在各地土司中的威望很高,沿路他還招撫了50多個土司歸順朝廷。
堅參雍中七立率領部隊,與朝廷派出的作戰部隊一起,擊敗了造反的昌側集烈,將其正法。平定叛亂後,朝廷找尋明正土司的繼承人,因為蛇蠟喳吧沒有兒子,於是明正土司的大印就由蛇蠟喳吧的妻子工喀掌管。
工喀多方考慮,為找尋靠山,將獨女桑結許配給了當時威望很高的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
堅參雍中七立的這次出征,不僅獲得了朝廷的嘉獎,還贏得美人歸,也讓穆坪土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
“當然,在曆任的穆坪土司中,最讓人稱道的還不是堅參雍中七立,而是他的老婆桑結和他的兒媳婦王夭夭,因為她們在任時,穆坪土司的實力是最龐大的。”李崇剛說。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堅參雍中七立率領800勇士前往冕寧平亂,不幸陣亡。當時,堅參雍中七立的兒子還小,穆坪土司的權印就移交到桑結手中。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明正土司工喀病歿,作為明正土司之女的桑結繼承了明正土司大印,集明正、穆坪兩大土司權力於一身。雍正三年(1725年),桑結在地震中身亡。朝廷讓桑結的兒子堅參達結掌管明正、穆坪兩地土司大印。
堅參達結在任土司8年後,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去世。明正與穆坪土司就封給了堅參達結的兩個老婆,其中穆坪土司就由他的小老婆王夭夭掌印。當時,王夭夭有兩個兒子,而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卻沒有兒子,當堅參達結的大老婆去世後,王夭夭的小兒子繼承明正土司位,大兒子繼承穆坪土司位。
乾隆十一年(1745年),王氏長子堅參囊康襲職穆坪土司。當時,堅參囊康還在他的母親的幫助下,統治著穆坪土司,直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去世, 堅參囊康迎來了自己的獨立時代。
穆坪土司戰功的巔峰
“在清朝,能夠在紫光閣有畫像,說明著他對朝廷的貢獻很大,而這正得益清廷對大小金川的平定。”劉勇說。
在寶興縣紅軍長征翻越夾金山紀念館內的一塊石碑上,寫著紅軍口號,而在石碑的一角,還可見“阿桂”字樣。
阿桂(1717—1797),清代名將。曾定伊犁、討緬甸、平定大小金川,戰功赫赫,封誠謀英勇公。
據寶興縣文管所所長宋甘文介紹,在穆坪鎮的舊土司衙門,曾有紀念阿桂的石碑。
乾隆十一年(1746),大金川發生叛亂,朝廷派出阿桂平定戰亂。在曆史上著名的乾隆金川之役中,穆坪土司隨征調派,主要負責搬運糧草,並遊說叛部歸順朝廷,史書記載為“很有功績”。穆坪土司除成為阿桂平叛的堅強後盾外,屬下兵將也立下不少戰功。
據《寶興文史資料》記載,1774年,皇帝聖諭,“四川自力軍務以來,各土司夷民急公勇躍,甚屬可嘉。今大功指日告成,該土司等益加奮勉出力,允宜沛膏恩,用昭優撫”,清廷對明正、穆坪土司年年緩征、免征賦,特準明正土司堅參德昌,穆坪土司堅木參那木喀等土司頭目二十九人到北京上朝,各賜不同等級的官服,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讚。1775年,皇帝又特許堅木參那木喀等人“上禦河觀光,賜宴……優厚有加。”
堅參囊康自幼接愛了漢族文化的熏陶,又擅長征戰,在清廷平定金川這役中累立戰功,欽賜誠勤巴圖魯穆坪宣慰使司,軍功加衙一等,記錄十次、記大功三次。
堅參囊康的戰績在寶興流傳,引出那些無數的“安勇”猛士。
鐵血王國的“安勇”
在穆坪土司的王國裏,臣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稱為“絨巴人”,分布於東河鹽井以下至西河一代,世代務農,性情溫和。另一類被稱為“隆巴人”,他們大多居住於磽磧一帶,性情剛烈,驍勇善戰。每逢戰事,各部族的頭人便將隆巴壯士編成軍隊。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安勇”。
《雅州府誌》上載,安勇戰士頭戴皮盔,身披皮甲,掛腰刀,插彎弓倒勾,多以步兵為主。作戰勇猛,“臨敵蜂擁前驅,不避利害”,可謂視死如歸。
石達開就曾和安勇交手。
如今,在五龍鄉一條名叫“老佤溝”的山穀裏,一座安勇軍官的墳墓已經聳立了上百年。此墓建於清朝同治十二年,為夫妻合葬墓。其男主人名叫楊井壽,現僅有頭顱埋於墓內。
在整個清朝,穆坪土司始終如日中天。縱觀史籍,這種鼎盛和“安勇”的赫赫戰功密切相關。
清朝康熙三十九年,康地綠營軍官謀反,占據西爐。穆坪土司堅參雍中七立率部千人,連克數地,首先進入西爐。皇帝大悅。
清朝雍正十三年,年僅29歲的女土司王夭夭統兵五百遠征貴州等地,戰績昭然,受朝廷嘉獎。
清朝乾隆三十九年,穆坪土司堅參囊康協助朝廷平定金川叛亂,居功甚偉,名列紫光閣五十功臣像讚,是為穆坪土司戰功之巔峰。
在“安勇”壯士的呐喊聲裏,穆坪土司王國逐漸壯大。到清朝中期,其疆域已經北達小金縣南部,東接汶川縣加渴瓦寺,西含康定魚通,成為嘉絨藏族十八土司裏地盤最大,實力最強的土司。
記者黃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