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解莫解諧格肆,主播阿木呢切莫蘇高齡補貼、双语上线声入低保補貼金名字格肆畢諾格,村务卡迪尼捷捷木納噠……” “父老鄉親們,人心我現在開始播報高齡補貼和低保補貼金名冊,主播請大家認真聽好……” 近日,双语上线声入石棉縣栗子坪鄉元根村的村务廣播站“熱度”大漲。每逢“開播”,人心村子裏就會傳來一陣彝語、主播接著又一陣漢語。双语上线声入每每此時,村务房前屋後、人心田間地頭的主播村民便會駐足收聽。 雙語“主播”播報的双语上线声入內容並不新奇,其實就是村务村務公開欄裏的內容。但這對不少村民來說,還是頭一回把村務信息弄明白。 “張書記,昨天有村民詢問我們村安保設施項目的施工單位。”今年3月的一天,栗子坪鄉紀委書記、西衝村第一書記張宗輝剛來到村委會就被告知。村民們正在收聽彝漢雙語廣播 “奇怪,上個月不是已經將這個項目的信息都張貼在村委會公示欄了嗎,難道是村務公開出了問題?”帶著疑問,張宗輝開始一探究竟。 經過一番了解,他弄清了原因。“村務信息的確按要求進行了公示,但看的人卻不多。準確地說,是能看明白的人太少了。” 西衝村是典型的彝族聚集區,村民幾乎都是彝族同胞,日常使用漢語進行簡單交流尚且還行,但要看懂村務公開欄裏的內容就很吃力了。於是,村務公開欄前聚集的人越來越少…… “症結”找到了,該鄉紀委隨即組織鄉上有關部門會同村“兩委”負責人商討解決辦法,決定轉換思路,變被動為主動,“看不懂,那就聽;漢語聽不懂,就翻譯成彝語!” 幾天後,西衝村的廣播站傳來了聲音,涉及安保設施項目的建設情況被翻譯成彝語傳到了村子的每一處角落。直至項目實施完畢,通過“村村響”保障著村民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以前我很少去看公開欄,因為看不懂。現在搞的這個‘村村響’,聽懂了,好得很!” “今天講的是高齡補貼和低保補貼,我不用去銀行查就曉得發了多少錢!” …… 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木呷(彝語:能幹)!” 元根村廣播員正用彝漢雙語播報享受2021年第一季度高齡、低保等人員名單 緊接著,更多的雙語“主播”在栗子坪鄉各個村上線了。該縣紀委監委以栗子坪鄉為試點,聯合組織、宣傳、民政等部門,由村務公開向黨務公開拓展,明確“分層次分重點、點麵結合、雙語全覆蓋”的宣講原則,組織少數民族幹部為宣講助力,巧借“村村響”雙語“喊話”,第一時間將疫情防控、換屆紀律、森林防滅火、惠民富民政策等內容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讓“鄉音”傳遞“黨聲”,“聲”入人心。 截至目前,該縣已運用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語言進村入寨開展宣傳黨的政策和紀法知識活動27場次,受教育幹部群眾人數2.59萬人,藏彝漢翻譯已達1.9萬餘字。 記者 伍悅
本報訊 “解莫解諧格肆,主播阿木呢切莫蘇高齡補貼、双语上线声入低保補貼金名字格肆畢諾格,村务卡迪尼捷捷木納噠……”
“父老鄉親們,人心我現在開始播報高齡補貼和低保補貼金名冊,主播請大家認真聽好……”
近日,双语上线声入石棉縣栗子坪鄉元根村的村务廣播站“熱度”大漲。每逢“開播”,人心村子裏就會傳來一陣彝語、主播接著又一陣漢語。双语上线声入每每此時,村务房前屋後、人心田間地頭的主播村民便會駐足收聽。
雙語“主播”播報的双语上线声入內容並不新奇,其實就是村务村務公開欄裏的內容。但這對不少村民來說,還是頭一回把村務信息弄明白。
“張書記,昨天有村民詢問我們村安保設施項目的施工單位。”今年3月的一天,栗子坪鄉紀委書記、西衝村第一書記張宗輝剛來到村委會就被告知。
村民們正在收聽彝漢雙語廣播
“奇怪,上個月不是已經將這個項目的信息都張貼在村委會公示欄了嗎,難道是村務公開出了問題?”帶著疑問,張宗輝開始一探究竟。
經過一番了解,他弄清了原因。“村務信息的確按要求進行了公示,但看的人卻不多。準確地說,是能看明白的人太少了。”
西衝村是典型的彝族聚集區,村民幾乎都是彝族同胞,日常使用漢語進行簡單交流尚且還行,但要看懂村務公開欄裏的內容就很吃力了。於是,村務公開欄前聚集的人越來越少……
“症結”找到了,該鄉紀委隨即組織鄉上有關部門會同村“兩委”負責人商討解決辦法,決定轉換思路,變被動為主動,“看不懂,那就聽;漢語聽不懂,就翻譯成彝語!”
幾天後,西衝村的廣播站傳來了聲音,涉及安保設施項目的建設情況被翻譯成彝語傳到了村子的每一處角落。直至項目實施完畢,通過“村村響”保障著村民們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以前我很少去看公開欄,因為看不懂。現在搞的這個‘村村響’,聽懂了,好得很!”
“今天講的是高齡補貼和低保補貼,我不用去銀行查就曉得發了多少錢!”
……
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木呷(彝語:能幹)!”
元根村廣播員正用彝漢雙語播報享受2021年第一季度高齡、低保等人員名單
緊接著,更多的雙語“主播”在栗子坪鄉各個村上線了。該縣紀委監委以栗子坪鄉為試點,聯合組織、宣傳、民政等部門,由村務公開向黨務公開拓展,明確“分層次分重點、點麵結合、雙語全覆蓋”的宣講原則,組織少數民族幹部為宣講助力,巧借“村村響”雙語“喊話”,第一時間將疫情防控、換屆紀律、森林防滅火、惠民富民政策等內容翻譯成少數民族語言,讓“鄉音”傳遞“黨聲”,“聲”入人心。
截至目前,該縣已運用藏族、彝族等少數民族語言進村入寨開展宣傳黨的政策和紀法知識活動27場次,受教育幹部群眾人數2.59萬人,藏彝漢翻譯已達1.9萬餘字。
記者 伍悅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