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盛輔演出劇照 資料圖片 “孫盛輔先生,泰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雅安是京剧界雅安京劇界的泰鬥。”11月26日,泰斗在紀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盛輔先生的雅安大會上,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鄭萬金說。京剧界 1948年,泰斗孫盛輔到西康省雅安演出。雅安1949年後期,京剧界他所在的泰斗整個戲班集體加入解放軍部隊文工隊,隨部隊到西康省雅安。雅安1952年,京剧界他所在文工隊轉業地方並組建雅安京劇團,泰斗孫盛輔任副團長…… 三出打炮戲譽滿蓉城 “我的雅安父親孫盛輔是北京清河人,他初名成輔,京剧界乳名三海;8歲入富連成社。”11月26日,孫義明向與會人員介紹說,當年,富連成社是京劇界最有影響的科班,有“喜、連、盛、世、元、韻”七科,孫盛輔就是該社“盛”科的高材生。 當時,他由於與習武生的趙盛璧成績突出,曾共享“左輔右璧”的美稱。 孫盛輔初學老旦,兼習老生。曾因頂替譚富英主演《定軍山》而一鳴驚人,遂改攻文武老生,七年滿師時會演大小戲70多出。曾隨老師巡回演出於天津、青島、張家口等地。孫盛輔抗戰初期到西安在夏聲劇校擔任教師,曾到前線慰勞抗日將士,後轉至西安演出偶兼教學。 “1939年,父親到成都,他的三出打炮戲,在四川很出名。”孫義明說。 1939年4月,孫盛輔在華瀛大舞台首次登台,他的三出打炮戲是:頭天《定軍山》,第二天《失街亭·空城計·折馬談》,第三天《瓊林宴》,都是譚派劇目。 這種考試性的打炮戲是非常難演的,除非你真是人人盡知的大名角兒,一般演員搭班唱戲,用一句老話概括,叫做“搭班如投胎”。孫盛輔還沒演出,後台就有人說起閑話來了。孫盛輔自然懂得,要主動找到鼓師和琴師說說腔兒,多講“您可多兜著點兒”的好話,乃至供奉煙茶酒飯之類。 但孫盛輔沒有這樣去做,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定軍山》上演了。一些本班外班,內外兩行,前台後台,專業票友都集中到舞台,觀眾也居然全場爆滿。頭場黃忠討令便見功力。下一場,“背地裏堪笑諸葛亮”到“眼前若有諸葛亮,管叫他含羞帶愧臉無光”兩段(快板),嗓音高、亮、寬、厚,音色優美,底氣充沛,吐字如連珠炮,擲地有聲。 在那根本沒有擴音設備的大劇場裏,一千多觀眾可以非常清晰地聽到每一個字。最後唱的那句“管叫他”的“吸調”,直衝霄漢,聲震四方,全場觀眾報以雷鳴般的喝彩聲,四川觀眾喊出了“要得!” 第二天《失街亭·空城計·折馬談》,更為觀眾看重,戲票早已告罄。 孫盛輔在名家如林的成都一鳴驚人,果然“打鐵全憑本身硬”。 1939年至1941年和1946年至1947年,孫盛輔兩度到成都演出,譽滿蓉城。 執著追求 探索前進 “眼前若有諸葛亮,管叫他含羞帶愧臉無光……”在柯培德故居會議室內,孫盛輔的京劇《定軍山》正在播放。 嗓音高、亮、寬、厚,音色優美,底氣充沛;唱腔剛柔並濟、細膩委婉、高亢激昂;念白吐字清晰,擲地有聲,既悅耳動聽,又表情達意。 一曲京劇後,孫義明和孫盛輔的學生們又回憶起了他在雅安的故事。 “孫盛輔在1948年曾到過原西康省的雅安,1949年後就到雅安定居。”鄭萬金說。 1949年後期,孫盛輔所在的整個戲班集體加入解放軍部隊文工隊,隨部隊來到西康省雅安。 1952年,孫盛輔所在文工隊轉業地方並組建原雅安京劇團,孫盛輔任副團長。20世紀50年代後,他曾多次回成都演出。 孫盛輔雖是名家,但他不固步自封,幾十年如一日地執著追求,探索前進,突破前人的規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1949年後,他曾參加新編曆史劇和現代劇的演出,如《文天祥》、《闖王旗》、《海瑞》、《萬水千山》、《紅燈記》等。 1954年,當時的中國京劇藝術家李少春等到雅安,看到孫盛輔的《空城記》後,對他不斷改革、銳意求新的精神讚不絕口。 孫義明介紹,孫盛輔曆任劇協四川分會理事、省政協委員,原雅安京劇團副團長、攀枝花市京劇團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和藝術顧問等。 孫盛輔大半生都在四川度過,1982年11月8日在雅安病逝,終年74歲。 如今,孫盛輔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將京劇在國內外發揚光大;他的故事,激勵著雅安京劇愛好者繼續行走在傳承和發揚京劇的道路上。 記者 黃偉
孫盛輔演出劇照 資料圖片
“孫盛輔先生,泰斗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雅安是京剧界雅安京劇界的泰鬥。”11月26日,泰斗在紀念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孫盛輔先生的雅安大會上,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鄭萬金說。京剧界
1948年,泰斗孫盛輔到西康省雅安演出。雅安1949年後期,京剧界他所在的泰斗整個戲班集體加入解放軍部隊文工隊,隨部隊到西康省雅安。雅安1952年,京剧界他所在文工隊轉業地方並組建雅安京劇團,泰斗孫盛輔任副團長……
三出打炮戲譽滿蓉城
“我的雅安父親孫盛輔是北京清河人,他初名成輔,京剧界乳名三海;8歲入富連成社。”11月26日,孫義明向與會人員介紹說,當年,富連成社是京劇界最有影響的科班,有“喜、連、盛、世、元、韻”七科,孫盛輔就是該社“盛”科的高材生。
當時,他由於與習武生的趙盛璧成績突出,曾共享“左輔右璧”的美稱。
孫盛輔初學老旦,兼習老生。曾因頂替譚富英主演《定軍山》而一鳴驚人,遂改攻文武老生,七年滿師時會演大小戲70多出。曾隨老師巡回演出於天津、青島、張家口等地。孫盛輔抗戰初期到西安在夏聲劇校擔任教師,曾到前線慰勞抗日將士,後轉至西安演出偶兼教學。
“1939年,父親到成都,他的三出打炮戲,在四川很出名。”孫義明說。
1939年4月,孫盛輔在華瀛大舞台首次登台,他的三出打炮戲是:頭天《定軍山》,第二天《失街亭·空城計·折馬談》,第三天《瓊林宴》,都是譚派劇目。
這種考試性的打炮戲是非常難演的,除非你真是人人盡知的大名角兒,一般演員搭班唱戲,用一句老話概括,叫做“搭班如投胎”。孫盛輔還沒演出,後台就有人說起閑話來了。孫盛輔自然懂得,要主動找到鼓師和琴師說說腔兒,多講“您可多兜著點兒”的好話,乃至供奉煙茶酒飯之類。
但孫盛輔沒有這樣去做,他要用實力證明自己的能力。
《定軍山》上演了。一些本班外班,內外兩行,前台後台,專業票友都集中到舞台,觀眾也居然全場爆滿。頭場黃忠討令便見功力。下一場,“背地裏堪笑諸葛亮”到“眼前若有諸葛亮,管叫他含羞帶愧臉無光”兩段(快板),嗓音高、亮、寬、厚,音色優美,底氣充沛,吐字如連珠炮,擲地有聲。
在那根本沒有擴音設備的大劇場裏,一千多觀眾可以非常清晰地聽到每一個字。最後唱的那句“管叫他”的“吸調”,直衝霄漢,聲震四方,全場觀眾報以雷鳴般的喝彩聲,四川觀眾喊出了“要得!”
第二天《失街亭·空城計·折馬談》,更為觀眾看重,戲票早已告罄。
孫盛輔在名家如林的成都一鳴驚人,果然“打鐵全憑本身硬”。
1939年至1941年和1946年至1947年,孫盛輔兩度到成都演出,譽滿蓉城。
執著追求 探索前進
“眼前若有諸葛亮,管叫他含羞帶愧臉無光……”在柯培德故居會議室內,孫盛輔的京劇《定軍山》正在播放。
嗓音高、亮、寬、厚,音色優美,底氣充沛;唱腔剛柔並濟、細膩委婉、高亢激昂;念白吐字清晰,擲地有聲,既悅耳動聽,又表情達意。
一曲京劇後,孫義明和孫盛輔的學生們又回憶起了他在雅安的故事。
“孫盛輔在1948年曾到過原西康省的雅安,1949年後就到雅安定居。”鄭萬金說。
1949年後期,孫盛輔所在的整個戲班集體加入解放軍部隊文工隊,隨部隊來到西康省雅安。
1952年,孫盛輔所在文工隊轉業地方並組建原雅安京劇團,孫盛輔任副團長。20世紀50年代後,他曾多次回成都演出。
孫盛輔雖是名家,但他不固步自封,幾十年如一日地執著追求,探索前進,突破前人的規範,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1949年後,他曾參加新編曆史劇和現代劇的演出,如《文天祥》、《闖王旗》、《海瑞》、《萬水千山》、《紅燈記》等。
1954年,當時的中國京劇藝術家李少春等到雅安,看到孫盛輔的《空城記》後,對他不斷改革、銳意求新的精神讚不絕口。
孫義明介紹,孫盛輔曆任劇協四川分會理事、省政協委員,原雅安京劇團副團長、攀枝花市京劇團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和藝術顧問等。
孫盛輔大半生都在四川度過,1982年11月8日在雅安病逝,終年74歲。
如今,孫盛輔桃李滿天下,他的學生將京劇在國內外發揚光大;他的故事,激勵著雅安京劇愛好者繼續行走在傳承和發揚京劇的道路上。
記者 黃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