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購車、手机P上貸款擔保、人征申請信用卡……當今社會,信当心被譽為“經濟身份證”的手机P上個人征信報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個人征信的人征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於是信当心,越來越多的手机P上人開始希望能有什麽辦法更加快速有效地查詢到個人征信報告,而這一賣點也被不少商家看在了眼裏。人征 這不,信当心近日,手机P上就有這樣一條“個人信用報告”查詢APP下載廣告在微信朋友圈裏推送,人征其更是信当心聲稱可“通過手機APP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為您免去銀行排隊等候的手机P上麻煩……”。那麽,人征通過這樣的信当心手機APP查詢到的個人信用報告到底可信麽?是否能得到銀行的認可?市民在使用時是否會存在什麽安全隱患? 事實 通過手機注冊成功後即可查詢 記者隨即通過某搜索引擎輸入“個人征信查詢APP”,立刻出現了不下三款個人信用查詢的APP。按照提示,記者下載並打開其中一種軟件應用後,進入“添加征信賬戶”界麵。通過點擊“添加征信賬戶”、“首次開通央行征信查詢”、填寫“身份信息界麵”、補充“用戶信息”、注冊登錄名和密碼進行登錄、10分鍾內回答係統5個問題等一係列操作,便完成了賬戶注冊。 隨後,APP頁麵發出提示:“係統將會在24小時內,將申請查詢的驗證碼發到您預留的手機上。” 接著,四個多小時後,記者收到了驗證碼,開始查詢個人信用報告。通過查詢發現,該APP提供的個人信用報告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到的關鍵內容一樣。隻不過,該APP查詢到的個人信用報告是簡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到的內容更為詳細。 疑問 是否存在個人隱私安全隱患 那麽,通過手機查詢個人征信報告這事兒,市民到底怎麽看的呢? 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市民,他們有表示方便的,有表示擔憂的,而表示擔憂的占了絕大多數。 “還有這種軟件?那確實挺方便的,可以隨時查看我個人的征信記錄,也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的征信自覺!不過,會不會泄露了我的個人隱私呢?”80後市民張新宇對此種軟件的功能很讚賞,不過也對其安全性表示擔憂。 市民廖小川認為,手機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確很給力,不過也拋出了疑問:“那要是拿著手機去銀行辦理貸款,銀行也會認嗎?” 正準備去中國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劉傑表示,他隻相信人民銀行這一正規監管機構,不敢輕易相信第三方查詢軟件,擔心個人隱私會被泄露。 銀行 不認可手機生成的個人征信報告 那麽,拿著手機生成的個人征信報告去銀行辦理貸款業務,銀行又是怎麽看的呢?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市區朝陽街的一家銀行,其工作人員當即表示,市民通過手機軟件查詢到的個人征信隻是對個人了解自己的信用度,以及了解信用卡是否有違規使用等情況有提醒作用,而客戶僅憑手機個人出示的征信報告用處不大,他們不看這個。 “若市民有貸款等需求,且與我行簽訂了查詢授權書,我們的征信專員便會通過銀行版本的征信係統查詢欲貸款方的個人征信報告,而不需要個人提供這方麵的報告,手機出示的報告也沒有太大用處。”該銀行工作人員說。 記者隨後又谘詢了市區內的其他幾家銀行,均表示辦理貸款,查詢個人征信報告都有銀行專門的人員自行去查詢。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短期頻繁地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可能會對辦理貸款等業務造成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人民銀行並無多次查詢個人征信影響個人信用的規定,但是各家銀行的規定不同,個人的信用貸款業務是根據各家銀行所定的征信係統來看的,短期頻繁查詢確實有一定影響,自查可以,但是要適度。 現狀 市民可通過四種方式查詢個人征信 那麽,市民若是想了解自己的個人征信情況,可通過哪些途徑進行查詢呢?該負責人給出了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現場查詢。即前往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櫃台進行現場查詢,需攜帶身份證; 第二,自助機具查詢。目前,我市在各級政務大廳都布置了個人征信自助查詢機具,市民可前往自助查詢; 第三,互聯網查詢。市民需要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網站(即http://www.pbccrc.org.cn)進行注冊、提交申請,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 第四,可辦理貸款業務的各銀行網點查詢。市民若有貸款需求,需與銀行簽署授權協議書,便可了解個人征信情況。 不過,該負責人建議,市民最好不要選擇第三方機構生產的APP進行個人征信報告查詢,以免泄露個人隱私。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龍華
個人購車、手机P上貸款擔保、人征申請信用卡……當今社會,信当心被譽為“經濟身份證”的手机P上個人征信報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個人征信的人征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於是信当心,越來越多的手机P上人開始希望能有什麽辦法更加快速有效地查詢到個人征信報告,而這一賣點也被不少商家看在了眼裏。人征
這不,信当心近日,手机P上就有這樣一條“個人信用報告”查詢APP下載廣告在微信朋友圈裏推送,人征其更是信当心聲稱可“通過手機APP上查詢個人信用報告,為您免去銀行排隊等候的手机P上麻煩……”。那麽,人征通過這樣的信当心手機APP查詢到的個人信用報告到底可信麽?是否能得到銀行的認可?市民在使用時是否會存在什麽安全隱患?
事實
通過手機注冊成功後即可查詢
記者隨即通過某搜索引擎輸入“個人征信查詢APP”,立刻出現了不下三款個人信用查詢的APP。按照提示,記者下載並打開其中一種軟件應用後,進入“添加征信賬戶”界麵。通過點擊“添加征信賬戶”、“首次開通央行征信查詢”、填寫“身份信息界麵”、補充“用戶信息”、注冊登錄名和密碼進行登錄、10分鍾內回答係統5個問題等一係列操作,便完成了賬戶注冊。
隨後,APP頁麵發出提示:“係統將會在24小時內,將申請查詢的驗證碼發到您預留的手機上。”
接著,四個多小時後,記者收到了驗證碼,開始查詢個人信用報告。通過查詢發現,該APP提供的個人信用報告和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到的關鍵內容一樣。隻不過,該APP查詢到的個人信用報告是簡版,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查詢到的內容更為詳細。
疑問
是否存在個人隱私安全隱患
那麽,通過手機查詢個人征信報告這事兒,市民到底怎麽看的呢?
記者隨機采訪了10位市民,他們有表示方便的,有表示擔憂的,而表示擔憂的占了絕大多數。
“還有這種軟件?那確實挺方便的,可以隨時查看我個人的征信記錄,也一定程度上培養了我的征信自覺!不過,會不會泄露了我的個人隱私呢?”80後市民張新宇對此種軟件的功能很讚賞,不過也對其安全性表示擔憂。
市民廖小川認為,手機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確很給力,不過也拋出了疑問:“那要是拿著手機去銀行辦理貸款,銀行也會認嗎?”
正準備去中國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查詢個人征信報告的劉傑表示,他隻相信人民銀行這一正規監管機構,不敢輕易相信第三方查詢軟件,擔心個人隱私會被泄露。
銀行
不認可手機生成的個人征信報告
那麽,拿著手機生成的個人征信報告去銀行辦理貸款業務,銀行又是怎麽看的呢?
隨後,記者來到位於市區朝陽街的一家銀行,其工作人員當即表示,市民通過手機軟件查詢到的個人征信隻是對個人了解自己的信用度,以及了解信用卡是否有違規使用等情況有提醒作用,而客戶僅憑手機個人出示的征信報告用處不大,他們不看這個。
“若市民有貸款等需求,且與我行簽訂了查詢授權書,我們的征信專員便會通過銀行版本的征信係統查詢欲貸款方的個人征信報告,而不需要個人提供這方麵的報告,手機出示的報告也沒有太大用處。”該銀行工作人員說。
記者隨後又谘詢了市區內的其他幾家銀行,均表示辦理貸款,查詢個人征信報告都有銀行專門的人員自行去查詢。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短期頻繁地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可能會對辦理貸款等業務造成影響。中國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征信管理相關負責人認為,雖然人民銀行並無多次查詢個人征信影響個人信用的規定,但是各家銀行的規定不同,個人的信用貸款業務是根據各家銀行所定的征信係統來看的,短期頻繁查詢確實有一定影響,自查可以,但是要適度。
現狀
市民可通過四種方式查詢個人征信
那麽,市民若是想了解自己的個人征信情況,可通過哪些途徑進行查詢呢?該負責人給出了以下幾個方式:
第一,現場查詢。即前往人民銀行雅安中心支行櫃台進行現場查詢,需攜帶身份證;
第二,自助機具查詢。目前,我市在各級政務大廳都布置了個人征信自助查詢機具,市民可前往自助查詢;
第三,互聯網查詢。市民需要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網站(即http://www.pbccrc.org.cn)進行注冊、提交申請,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
第四,可辦理貸款業務的各銀行網點查詢。市民若有貸款需求,需與銀行簽署授權協議書,便可了解個人征信情況。
不過,該負責人建議,市民最好不要選擇第三方機構生產的APP進行個人征信報告查詢,以免泄露個人隱私。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蔣龍華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