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發展靠的共谋共寻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和資本經營,更重要的企业是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近日,发展滎經縣滎河鄉煤業聯合支部書記孟勤剛由衷地感歎,百姓黨支部可以把黨組織的致富之路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轉化為企業的共谋共寻核心競爭力,抱團闖市場共同發展;黨支部還可以號召企業以工惠農,企业促農增收,发展實現共同富裕。百姓 支部就是致富之路主心骨 抱團闖市場共謀發展 10月31日,豔陽高照。共谋共寻滎經縣滎河鄉紅鑫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內氣氛熱烈,企业孟勤剛正在和鄉黨委書記蔡珩等討論此次技改擴能如何發揮黨支部的发展作用。 孟勤剛說:“滎河鄉是百姓我們縣的產煤老區,有6家煤廠,致富之路如何抱團闖市場,帶動周邊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一直是我們企業思考的問題。”2010年,6家煤廠聯合成立了滎河鄉煤業聯合支部,共有來自各煤礦業主及管理人員的黨員21名。 煤業聯合支部成立後,采用支部加協會的形式,讓煤業支部與鄉煤協有效結合,讓黨旗飄起來,讓身份亮出來,積極開展交流、視察活動,在交流中加強合作,整合信息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為滎河鄉煤產業的上檔升級服好務。據孟勤剛介紹,今年4月,支部組織黨員職工前往樂山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不斷完善管理製度,促進企業健康成長。近期,針對各煤場專業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支部通過合作,把各個礦在機電、通風等的專業人才聚集起來,組成專家組,到各礦巡回義診,節約了成本,解決了問題。 支部就是一盞燈 工業惠農共走致富路 “想致富,找支部,真的是這個道理啊!”10月31日,滎經縣滎河鄉紅星村村民楊成明在自家養豬場感慨地說。 在外打工幾年的楊成明,今年投入20萬元,修了一個800平米的養豬場,目前已養了母豬、種豬共計90頭。“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想發展個項目,結果滎河鄉煤業支部找到我,給我送來4000元的扶持金,與我一起分析商定了養豬這個發展項目。”楊成明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非常感謝黨支部的支持。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就是想走出一條路子,帶領周圍的老百姓一同致富。” 去年年底,煤業聯合支部成立了工業反哺農業基金會,集中資金3萬多元。“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挖完也就沒有了,所以老百姓不能光靠這個過日子。我們都是本方本土的人,就是想通過發揮這個基金會的作用,鼓勵老百姓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共同致富,隻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孟勤剛說,目前,已有4戶農戶在他們的鼓勵下,開始走上養豬的致富路。“現在我們企業還處在技改擴能的困難時期,等過了這一陣,翻過這個坎,基金會的資金會越來越多的。”煤業支部同時還做好結對幫扶,有選擇性地讓煤業支部的黨員與有發展意願的群眾進行結對,確定項目發展生產,力爭聯係一戶,見效一戶。 “滎河因煤而興,對煤炭產業依存度很高,我們鄉以引導提升為抓手,把煤業支部打造成服務發展,支農惠農的典範。建好這個支部,對於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蔡珩說。 特約記者 王雪婷
“企業發展靠的共谋共寻不僅僅是技術創新和資本經營,更重要的企业是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近日,发展滎經縣滎河鄉煤業聯合支部書記孟勤剛由衷地感歎,百姓黨支部可以把黨組織的致富之路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轉化為企業的共谋共寻核心競爭力,抱團闖市場共同發展;黨支部還可以號召企業以工惠農,企业促農增收,发展實現共同富裕。百姓
支部就是致富之路主心骨
抱團闖市場共謀發展
10月31日,豔陽高照。共谋共寻滎經縣滎河鄉紅鑫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內氣氛熱烈,企业孟勤剛正在和鄉黨委書記蔡珩等討論此次技改擴能如何發揮黨支部的发展作用。
孟勤剛說:“滎河鄉是百姓我們縣的產煤老區,有6家煤廠,致富之路如何抱團闖市場,帶動周邊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一直是我們企業思考的問題。”2010年,6家煤廠聯合成立了滎河鄉煤業聯合支部,共有來自各煤礦業主及管理人員的黨員21名。
煤業聯合支部成立後,采用支部加協會的形式,讓煤業支部與鄉煤協有效結合,讓黨旗飄起來,讓身份亮出來,積極開展交流、視察活動,在交流中加強合作,整合信息資源、技術資源、資本資源,為滎河鄉煤產業的上檔升級服好務。據孟勤剛介紹,今年4月,支部組織黨員職工前往樂山參觀學習,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不斷完善管理製度,促進企業健康成長。近期,針對各煤場專業技術人才缺失的問題,支部通過合作,把各個礦在機電、通風等的專業人才聚集起來,組成專家組,到各礦巡回義診,節約了成本,解決了問題。
支部就是一盞燈
工業惠農共走致富路
“想致富,找支部,真的是這個道理啊!”10月31日,滎經縣滎河鄉紅星村村民楊成明在自家養豬場感慨地說。
在外打工幾年的楊成明,今年投入20萬元,修了一個800平米的養豬場,目前已養了母豬、種豬共計90頭。“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還是想發展個項目,結果滎河鄉煤業支部找到我,給我送來4000元的扶持金,與我一起分析商定了養豬這個發展項目。”楊成明說,“在我最困難的時候,非常感謝黨支部的支持。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就是想走出一條路子,帶領周圍的老百姓一同致富。”
去年年底,煤業聯合支部成立了工業反哺農業基金會,集中資金3萬多元。“煤炭是不可再生資源,挖完也就沒有了,所以老百姓不能光靠這個過日子。我們都是本方本土的人,就是想通過發揮這個基金會的作用,鼓勵老百姓發展種植、養殖產業,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基礎上,擴大規模共同致富,隻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孟勤剛說,目前,已有4戶農戶在他們的鼓勵下,開始走上養豬的致富路。“現在我們企業還處在技改擴能的困難時期,等過了這一陣,翻過這個坎,基金會的資金會越來越多的。”煤業支部同時還做好結對幫扶,有選擇性地讓煤業支部的黨員與有發展意願的群眾進行結對,確定項目發展生產,力爭聯係一戶,見效一戶。
“滎河因煤而興,對煤炭產業依存度很高,我們鄉以引導提升為抓手,把煤業支部打造成服務發展,支農惠農的典範。建好這個支部,對於整個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蔡珩說。
特約記者 王雪婷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