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6月2日,承古位於青衣江畔的人遗天全縣某農家樂內,一位頭發花白的风祭老人手持一炷香,對著麵前畫幅裏傲骨錚錚、诗人衣袂飄飄的屈原人像恭敬地鞠躬,老人的承古身後,是人遗一群神情莊重,合著老人的风祭節拍鞠躬行禮的人…… 這是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天全縣文化人士舉行的诗人首屆二郎山詩人節紀念屈原儀式暨“文化天全·耕讀之鄉”研討會,來自市作協、屈原名山縣以及天全本土的承古50餘位文化人士參加了研討會。 祭拜屈原後,人遗在天全縣委宣傳部任職的风祭本土文學愛好者楊賢斌向與會人員介紹屈原生平;致力於天全本土文化研究的江漢平宣讀了祭文。 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因楚國國破在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殉國,屈原這位才華橫溢、忠貞不屈的愛國詩人,為後世留下了詩歌巨著《離騷》,傳誦至今。 端午節,也是屈原的忌日。吃粽子、劃龍舟,就是後人為了紀念他而形成的風俗習慣。 2000多年後,在青衣江畔的天全縣,文人騷客齊聚一堂,用詩來祭祀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這是天全文化人士赤誠情懷的直接體現。 院外江水嗚咽,院內詩聲琅琅,在屈原的畫像前,與會人員朗誦詩歌,憶古思今、撫今追昔。祭拜儀式結束後,與會人員就如何打造“文化天全·耕讀之鄉”進行討論。 “如今,端午節已經成為國家法定假日,但有關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活動卻並不多,我們用獨有的方式來祭拜屈原,一方麵傳承民俗文化,另一方麵也促進天全本土文化的發展。”活動組織者說。 記者 黃偉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