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文傑在門診接診患者 在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以下簡稱:市人民醫院)有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支優秀的用心医團隊:他們以仁者之心、博愛之心,诠释前行守護人們消化係統的担当砥砺健康,以精湛的消疾化病醫術、高尚的用心医品德堅守醫者使命,為患者送去健康與安寧。诠释前行他們就是担当砥砺市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羅文傑和他帶領的團隊。 “專業的消疾化病事讓專業團體來做,這樣才能促進團隊的用心医發展。”從醫20多年,诠释前行對於消化係統疾病羅文傑有著自己的担当砥砺看法,“對於消化內科來說,消疾化病設備就是用心医我們的武器,而有戰鬥力、诠释前行凝聚力的團隊才能掌控好武器,為廣大患者‘消疾化病’。” 堅守初心 服務廣大患者 1996年,羅文傑從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進入雨城區人民醫院工作。工作期間,羅文傑目睹了患者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救治無效失去生命,讓他感覺無比痛心。“接診到疑難重症患者自己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讓我深深感受到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局限。”為此,羅文傑在閑暇時間埋首於書山題海之中準備研究生考試,於2000年考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消化專業繼續深造。 在讀期間,羅文傑師從中國炎症性腸病研究奠基人之一、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主任歐陽欽教授。歐陽欽教授認真嚴謹的治學風範、樸實低調的處事風格深深感染了羅文傑,讓他堅定了治病救人的行醫初心,決意在消化內科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在羅文傑心中,患者永遠是第一位的。自穿上白大褂二十多年來,羅文傑憑著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與患者建立了融洽和諧的醫患關係,全身心的付出和高度的責任心讓他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選擇學醫,我沒有什麽特殊的情結,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幹。”羅文傑說。 在羅文傑收治的眾多患者中,20出頭的小武(化名)是一比較特殊的患者。“最初她表現出糖尿病相關症狀,被收治入內分泌科。”入院後,因小武病情複雜、嚴重,當天晚上就開展了多科會診。經過會診,診斷為重症胰腺炎,轉入消化內科。 “重症胰腺炎病死率極高,小武的病情十分凶險。”羅文傑與科室團隊共同討論後,為小武製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首先將患者轉入重症監護室,進行呼吸支持,配合血液淨化治療,目的在於幫助患者盡快度過重症胰腺炎前期炎症反應階段。” 然而,小武非常不配合治療,對年輕醫生絲毫不信任。對此,羅文傑卻分外體諒和理解患者心情,不僅每天多次查房密切觀察病情,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為小武解釋相關診療手段。漸漸地,羅文傑取得了小武的信任。她開始積極配合治療,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並逐漸好轉。 去年正月,當人們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時,70多歲高齡的李忠(化名)卻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被緊急收治入院。 “患者此前已進行三次胃腸鏡檢查,未明確出血原因。”羅文傑立即與麻醉科、胃腸外科醫生共同會診,決定實施剖腹探查術。 經與患者家屬反複溝通和充分的術前準備,羅文傑帶領消化內科團隊與麻醉科、胃腸外科通力合作,從當晚九點半至淩晨六點半,為李忠進行了急診剖腹探查術,聯合術中胃腸鏡檢查,順利為患者找到了出血病灶並進行手術,患者術後恢複良好。 “如果當時不及時進行手術,後果不堪設想。”羅文傑說。醫護人員正在為患者進行胃鏡檢查消化內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堅定目標 提高診療水平 “當時設備非常稀缺,全院隻有兩台陳舊且老式的消化內鏡主機。”2003年,羅文傑通過人才引進進入市醫院工作時,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還未分科,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當時開設在小北街的門診隻有兩間檢查室,在照看好住院患者的同時,羅文傑、周祥慧等四位醫生輪流排班,在門診為患者做胃腸鏡檢查,有時會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 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羅文傑從檢查室走出來的時候,外麵已是繁星滿天。無數個披星戴月的夜裏,辛勞之後看著自己負責的病人逐漸康複,和家人歡笑相聚的時候,醫生這個職業帶來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讓他倍感驕傲。 市醫院院長邱雄和副院長邵澤勇都是消化專業出身,站在醫院全局和專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一直大力推進消化專科建設。“消化內科單獨建科,大力推進了科室專業化建設水平。”羅文傑說。 2014年,市醫院購入三台新型消化內鏡設備、超聲胃、腸鏡、十二指腸鏡以及飛利浦中型C臂,科室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我國,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占據腫瘤發病率的“半壁江山”。如果能在癌症早期進行幹預,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預後效果。 在羅文傑的深思熟慮和科室成員的共同商議下,確定了科室的主要發展方向:一是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二是肝膽、胰膽疾病的治療,主要針對膽管結石、膽管腫瘤、胰腺腫瘤等疾病。 近年來,我國消化疾病診療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尤其是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微創手術的發展,使得消化內科醫生逐步外科化。市醫院消化內科緊跟國際內鏡技術發展步伐,全麵開展消化內科內鏡下診療技術。 針對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從日本留學回來後,邵澤勇帶領科室開展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同時在胃腸道早期腫瘤的識別方麵下了很多功夫,在內鏡下早期消化道腫瘤的發現及治療領域頗有建樹。 “他(邵澤勇)把尖端的技術帶到醫院,讓科室發展有著重要的設備和技術支撐。”羅文傑說。 “ESD是目前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的標準技術,對於適應症範圍內的病變可以治愈,效果等同於外科手術。”羅文傑在以ESD為代表的治療技術基礎上,科室陸續開展經內鏡粘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內鏡粘膜下腫物挖除術(ESE)、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TR)以及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等技術。在超聲內鏡方麵,由陳歐、鄭旭主導的胃腸道早期腫瘤、胃腸道粘膜下腫瘤及膽胰疾病診治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2015年,羅文傑、陳歐、謝明容、王博分別前往原成都軍區總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進修,將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引入科室。ERCP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並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是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 “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科室大量開展無痛胃腸鏡檢查。”在羅文傑看來,較之於普通胃腸鏡,無痛胃腸鏡的優勢十分明顯:無痛舒適,患者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過程,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了患者耐受性;診斷率和安全性高,鎮靜狀態下胃腸蠕動減慢,能更好地觀察胃腸道,檢查無死角;耗時短、恢複快,尖端設備的應用和專業醫生的操作縮短了檢查時間,患者檢查後很快就可恢複。 “打鐵還需自身硬。下一步,科室將把消化係統疾病血管介入治療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近期會派年輕醫生去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學習相關診療技術,針對門靜脈高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肝癌等疑難疾病展開介入治療。”羅文傑說。 凝心聚力 打造一流團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羅文傑以身作則,勤勉工作,目標管理意識強,率領科室不斷爭創業績;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科室成員個人能力,把科室員工凝聚成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 “對於消化內科醫生來說,既要具備消化內科醫學知識儲備和思維,同時也要膽大心細,需要手、眼、心的全麵配合。”羅文傑為了讓科室年輕醫生快速成長,除夯實他們的內鏡診斷及操作的基本功之外,經常組織科室醫生進行業務學習、交流、討論,讓年輕醫生輪流上台,學習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新動態,幫助他們成為醫、教、研、講四項全能的新“四有新人”。 “科室組建了專門的管理小組,由陳歐醫生負責重點專科的管理,謝江柳醫生負責教學的管理。”羅文傑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專人專項管理科研、教學,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讓科室運轉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科室在最近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複評檢查和扶貧項目中表現優異、成績斐然,屢次獲得醫院的表揚。 2016年獲批進行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建設,2019年驗收掛牌。 2019年全省三級醫院消化內科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得分排名全省第八名。 2020年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專科)科技影響力評價中進入全省前十五。 …… 時光荏苒,在醫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羅文傑率領的消化內科團隊的齊心協力下,科室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成果。 多年來,羅文傑帶領自己的團隊穩步前行,積極進取。展望未來,羅文傑表示,將帶領科室團隊秉承以人為本、以技術為特色的辦醫理念,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打造特色診療項目,並積極帶領基層醫院學科發展壯大,引領雅安乃至川西地區消化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本報記者 周代慶
羅文傑在門診接診患者
在雅安市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雅安醫院)(以下簡稱:市人民醫院)有這樣一個人,這樣一支優秀的用心医團隊:他們以仁者之心、博愛之心,诠释前行守護人們消化係統的担当砥砺健康,以精湛的消疾化病醫術、高尚的用心医品德堅守醫者使命,為患者送去健康與安寧。诠释前行他們就是担当砥砺市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羅文傑和他帶領的團隊。
“專業的消疾化病事讓專業團體來做,這樣才能促進團隊的用心医發展。”從醫20多年,诠释前行對於消化係統疾病羅文傑有著自己的担当砥砺看法,“對於消化內科來說,消疾化病設備就是用心医我們的武器,而有戰鬥力、诠释前行凝聚力的團隊才能掌控好武器,為廣大患者‘消疾化病’。”
堅守初心
服務廣大患者
1996年,羅文傑從瀘州醫學院(現西南醫科大學)畢業,進入雨城區人民醫院工作。工作期間,羅文傑目睹了患者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救治無效失去生命,讓他感覺無比痛心。“接診到疑難重症患者自己卻束手無策的無力感,讓我深深感受到自身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的局限。”為此,羅文傑在閑暇時間埋首於書山題海之中準備研究生考試,於2000年考入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消化專業繼續深造。
在讀期間,羅文傑師從中國炎症性腸病研究奠基人之一、華西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科主任歐陽欽教授。歐陽欽教授認真嚴謹的治學風範、樸實低調的處事風格深深感染了羅文傑,讓他堅定了治病救人的行醫初心,決意在消化內科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在羅文傑心中,患者永遠是第一位的。自穿上白大褂二十多年來,羅文傑憑著對患者認真負責的態度,與患者建立了融洽和諧的醫患關係,全身心的付出和高度的責任心讓他贏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評。
“選擇學醫,我沒有什麽特殊的情結,既然選擇了就要好好幹。”羅文傑說。
在羅文傑收治的眾多患者中,20出頭的小武(化名)是一比較特殊的患者。“最初她表現出糖尿病相關症狀,被收治入內分泌科。”入院後,因小武病情複雜、嚴重,當天晚上就開展了多科會診。經過會診,診斷為重症胰腺炎,轉入消化內科。
“重症胰腺炎病死率極高,小武的病情十分凶險。”羅文傑與科室團隊共同討論後,為小武製定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首先將患者轉入重症監護室,進行呼吸支持,配合血液淨化治療,目的在於幫助患者盡快度過重症胰腺炎前期炎症反應階段。”
然而,小武非常不配合治療,對年輕醫生絲毫不信任。對此,羅文傑卻分外體諒和理解患者心情,不僅每天多次查房密切觀察病情,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為小武解釋相關診療手段。漸漸地,羅文傑取得了小武的信任。她開始積極配合治療,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製並逐漸好轉。
去年正月,當人們還沉浸在過年的熱鬧氣氛時,70多歲高齡的李忠(化名)卻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被緊急收治入院。
“患者此前已進行三次胃腸鏡檢查,未明確出血原因。”羅文傑立即與麻醉科、胃腸外科醫生共同會診,決定實施剖腹探查術。
經與患者家屬反複溝通和充分的術前準備,羅文傑帶領消化內科團隊與麻醉科、胃腸外科通力合作,從當晚九點半至淩晨六點半,為李忠進行了急診剖腹探查術,聯合術中胃腸鏡檢查,順利為患者找到了出血病灶並進行手術,患者術後恢複良好。
“如果當時不及時進行手術,後果不堪設想。”羅文傑說。
醫護人員正在為患者進行胃鏡檢查
消化內科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堅定目標
提高診療水平
“當時設備非常稀缺,全院隻有兩台陳舊且老式的消化內鏡主機。”2003年,羅文傑通過人才引進進入市醫院工作時,消化內科和內分泌科還未分科,工作條件十分艱苦。當時開設在小北街的門診隻有兩間檢查室,在照看好住院患者的同時,羅文傑、周祥慧等四位醫生輪流排班,在門診為患者做胃腸鏡檢查,有時會工作到晚上十一二點。
數不清有多少個夜晚,羅文傑從檢查室走出來的時候,外麵已是繁星滿天。無數個披星戴月的夜裏,辛勞之後看著自己負責的病人逐漸康複,和家人歡笑相聚的時候,醫生這個職業帶來的存在感和價值感讓他倍感驕傲。
市醫院院長邱雄和副院長邵澤勇都是消化專業出身,站在醫院全局和專業發展的戰略高度,一直大力推進消化專科建設。“消化內科單獨建科,大力推進了科室專業化建設水平。”羅文傑說。
2014年,市醫院購入三台新型消化內鏡設備、超聲胃、腸鏡、十二指腸鏡以及飛利浦中型C臂,科室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我國,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等消化道惡性腫瘤占據腫瘤發病率的“半壁江山”。如果能在癌症早期進行幹預,患者可以得到很好的預後效果。
在羅文傑的深思熟慮和科室成員的共同商議下,確定了科室的主要發展方向:一是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二是肝膽、胰膽疾病的治療,主要針對膽管結石、膽管腫瘤、胰腺腫瘤等疾病。
近年來,我國消化疾病診療技術水平突飛猛進,尤其是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下微創手術的發展,使得消化內科醫生逐步外科化。市醫院消化內科緊跟國際內鏡技術發展步伐,全麵開展消化內科內鏡下診療技術。
針對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從日本留學回來後,邵澤勇帶領科室開展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同時在胃腸道早期腫瘤的識別方麵下了很多功夫,在內鏡下早期消化道腫瘤的發現及治療領域頗有建樹。
“他(邵澤勇)把尖端的技術帶到醫院,讓科室發展有著重要的設備和技術支撐。”羅文傑說。
“ESD是目前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前病變及早期癌的標準技術,對於適應症範圍內的病變可以治愈,效果等同於外科手術。”羅文傑在以ESD為代表的治療技術基礎上,科室陸續開展經內鏡粘膜下隧道腫瘤切除術(STER)、內鏡粘膜下腫物挖除術(ESE)、內鏡下全層切除術(EFTR)以及經口內鏡下肌切開術(POEM)等技術。在超聲內鏡方麵,由陳歐、鄭旭主導的胃腸道早期腫瘤、胃腸道粘膜下腫瘤及膽胰疾病診治工作也開展得有聲有色。
2015年,羅文傑、陳歐、謝明容、王博分別前往原成都軍區總醫院、上海長海醫院進修,將內鏡下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引入科室。ERCP不用開刀、創傷小,手術時間短,並發症較外科手術少,住院時間也大大縮短,深受患者歡迎,是胰膽疾病重要的治療手段。
“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科室大量開展無痛胃腸鏡檢查。”在羅文傑看來,較之於普通胃腸鏡,無痛胃腸鏡的優勢十分明顯:無痛舒適,患者在無痛狀態下完成整個檢查過程,減輕了患者的恐懼心理,提高了患者耐受性;診斷率和安全性高,鎮靜狀態下胃腸蠕動減慢,能更好地觀察胃腸道,檢查無死角;耗時短、恢複快,尖端設備的應用和專業醫生的操作縮短了檢查時間,患者檢查後很快就可恢複。
“打鐵還需自身硬。下一步,科室將把消化係統疾病血管介入治療作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近期會派年輕醫生去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學習相關診療技術,針對門靜脈高壓、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肝癌等疑難疾病展開介入治療。”羅文傑說。
凝心聚力
打造一流團隊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羅文傑以身作則,勤勉工作,目標管理意識強,率領科室不斷爭創業績;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充分發揮科室成員個人能力,把科室員工凝聚成一支有戰鬥力的團隊。
“對於消化內科醫生來說,既要具備消化內科醫學知識儲備和思維,同時也要膽大心細,需要手、眼、心的全麵配合。”羅文傑為了讓科室年輕醫生快速成長,除夯實他們的內鏡診斷及操作的基本功之外,經常組織科室醫生進行業務學習、交流、討論,讓年輕醫生輪流上台,學習消化內鏡診療領域的新動態,幫助他們成為醫、教、研、講四項全能的新“四有新人”。
“科室組建了專門的管理小組,由陳歐醫生負責重點專科的管理,謝江柳醫生負責教學的管理。”羅文傑高度重視教學和科研,專人專項管理科研、教學,有效提高了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讓科室運轉更加科學、合理、高效。科室在最近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複評檢查和扶貧項目中表現優異、成績斐然,屢次獲得醫院的表揚。
2016年獲批進行四川省醫學甲級重點專科建設,2019年驗收掛牌。
2019年全省三級醫院消化內科醫療服務能力和質量得分排名全省第八名。
2020年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專科)科技影響力評價中進入全省前十五。
……
時光荏苒,在醫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在羅文傑率領的消化內科團隊的齊心協力下,科室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成果。
多年來,羅文傑帶領自己的團隊穩步前行,積極進取。展望未來,羅文傑表示,將帶領科室團隊秉承以人為本、以技術為特色的辦醫理念,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技術,打造特色診療項目,並積極帶領基層醫院學科發展壯大,引領雅安乃至川西地區消化疾病診治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患者在“家門口”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本報記者 周代慶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