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務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按照“四年集中攻堅、实事兩年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總體工作要求,温暖我市災後恢複重建和脫貧攻堅“雙攻堅”戰役打響後,人心全市扶貧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产业全市各級各部門下派的助力致富駐村幫扶工作組和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苦幹實幹,合力攻堅,实事市縣鄉三級咬定目標,温暖整體聯動,人心全力助推扶貧工作落地。产业 以精準扶貧為行動導向,助力致富實施扶持對象精準、实事扶貧項目精準、温暖扶貧措施精準、人心駐村幫扶精準、产业脫貧成效精準、助力致富資金使用精準。針對不同貧困戶致貧原因,實施不同扶貧計劃,具體落實災後重建幫扶、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 “幹部駐村幫扶工作要以解決民生難題為突破,改善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關鍵,促進困難群眾持續增收脫貧;要以鞏固基層基礎為根本,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市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緊緊圍繞“加強基層基礎、推進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四項任務,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執行意識,切實把抓好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的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集中智慧、集中人力、集中資金、集中領導,認真研究製定2016年幹部駐村工作年度計劃,切實增強執行力,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故事一 精準發力 圍繞產業扶貧市司法局駐村幹部周榮軍到馬富村村民果園裏走訪黃果柑收成情況 “今年,果子長勢如何?這兩天是不是可以采摘了啊?”2月21日一早,市司法局幫扶幹部周榮軍就和石棉縣宰羊鄉馬富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華一起到村裏的果園裏轉悠,這時很多村民已經在自家地裏“料理”果子,見到就在房前種黃果柑的李華雲,便關切地詢問起他,今年地裏黃果柑的情況。周榮軍到馬富村半年,但村裏誰家種了多少果樹、誰家圈裏有幾頭牛,他一清二楚,在他看來,“馬富村要想脫貧,黃果柑是關鍵。” 近五年來石棉縣舉辦了五屆黃果柑節,宰羊鄉馬富村已經成為“百裏金果長廊”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馬富村已栽種黃果柑1200餘畝,未來幾年將逐年翻倍增產,黃果柑已成為馬富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讓馬富村真正通過產業脫貧,實現全村經濟收入增長,種好黃果柑、賣好黃果柑,成了馬富村駐村幫扶工作組當下要解決的兩件大事。 疏果、架杆、施肥……“馬富村黃果柑專業技術服務隊”的成立從黃果柑種植技術上幫助村民解決了很大的困擾。 可如何拓展銷路,保證在黃果柑大豐收的今年,能賣個好價錢?這困擾著村民、也困擾著工作組。 一次偶然機會,周榮軍突然萌生出一個想法——借助互聯網,拓寬銷路!通過和駐村幫扶工作組其他幫扶幹部、村委會幹部調研論證,馬富村確定了“線上 線下”兩手抓的銷售思路:爭取新建“馬富村黃果柑交易中心”,主動對接“互聯網+扶貧”項目,建設好30畝精品果園,擴大“善品公社”項目覆蓋麵,增加黃果柑銷售效益。 幫扶過程中,將脫貧工作重點放在扶持產業發展的同時,一件件群眾期盼的實事也得到落實。 馬富村規劃新建機耕道4.7公裏、硬化機耕道8公裏、飲水及節水灌溉項目,總投資410餘萬元,並預計今年3月底全部完工。 “吃水難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好多年了,幸好幫扶幹部來了,我們終於告別挑水喝、喝沉澱水的日子了。”村民馬永花對幫扶幹部實施這些項目改善全村256戶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黃果柑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而感慨、感恩。 馬富村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得益於脫貧攻堅工作機製的建立。我市製定《雅安市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組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每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要有1個駐村幫扶工作組,每月駐村工作組成員要召開一次以上碰頭會,匯總本月工作落實情況,研究製定下月工作計劃,派出單位要加強對駐村幹部的聯係、支持,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機關工作。 嚴格按照“五個一批”要求,著力推進精準識別工作,馬富村駐村幫扶工作組建立定期走訪調研製度,紮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完成貧困戶41戶156人的年度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推進“五個一批”到戶到人,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41戶156人,低保兜底6戶10人,醫療救助6戶21人,災後重建14戶56人。推動落實“兩本台賬”(《市司法局副科級以上幹部聯係貧困戶工作台賬》、《石棉縣、宰羊鄉、馬富村幹部聯係貧困戶工作台賬》)的建立,並定期向幫扶部門通報全村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情況。 故事二 依托優勢 謀劃產業發展市商務和糧食局幫扶幹部走訪慰問滎經縣虎崗村群眾 “晉書記,這麽一大早,你就過來了啊?快進屋!”2月29日一早,看到市商務和糧食局下派的駐村幹部晉兆平,滎經縣烈太鄉虎崗村白岩組村民王永富熱情地招呼他到家裏坐。 晉兆平一邊和王永富說著話,一邊徑直往他家的雞圈走去。 王永富現在一個人生活,家中早無親人,因腿神經萎縮,勞動力低下致貧,年純收入不足2000元。 為增加他的收入,在駐村幫扶工作組的籌措下,支持他搭建了雞圈,喂養了50隻土雞。晉兆平此次去,就是看看他喂養土雞的情況。 “端午節前後,土雞就可以出售了,大概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有了成本後再買50隻繼續喂養。”看到王永富對生活有信心,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晉兆平認真地點了點頭,還給他出主意,等他規模增大,幫助他聯係電商平台,增加銷售渠道。 在虎崗村,這樣的貧困戶還有56戶,貧困人口多達123人。駐村幫扶幹部通過入戶調查,“四個弄清”,對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基本情況、貧困程度進行摸底,並製作貧困戶動態管理表,配備照片,整理成檔。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針對不同致貧原因提供不同扶持。已70歲高齡的涼水組貧困戶楊聯輝是個殘疾人,兒子楊朝貴是低保戶,重度精神殘疾,年人均純收入1000元,基本無勞動能力。對此,市商務和糧食局和其他幫扶單位一起籌措資金15000元幫助其硬化院壩,並對其實行低保兜底幫扶措施,對口落實幫扶領導及聯係人。 按照結對幫扶全覆蓋的要求,局班子成員結對2戶、局機關結對1-2戶,市商務和糧食局對虎崗村56戶貧困戶全部進行結對幫扶。 但幫扶工作組深知,一個村真正要實現脫貧,關鍵還在於發展產業。 香菇種植、墨西哥海椒種植、生態土雞養殖、發展純淨水產業……在虎崗村,產業發展規模尚小,“雖然剛起步,但前景很好,加上老百姓也很勤勞,願意動手,是很有希望通過產業規模的擴大實現全村整體經濟提升的。”虎崗村村主任劉胡明對於村裏的發展很有信心,他還透露,在發展規劃裏,將結合幫扶幹部商務工作職能,在全村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著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電商扶貧”作為全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亮點和特色,以三產服務業發展規劃編製項目,以項目實施帶動全村發展。 “通過多次調研,我們發現虎崗村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完全可以抓住我市“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的機遇,為虎崗村引進康體養老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晉兆平介紹,依托產業興城,烈太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休閑也是虎崗村搞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一大機遇。 故事三 因地製宜 完善基礎設施漢源縣天罡村鐵匠河防洪堤建設中 要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關鍵在於針對貧困村實際,積極協同村“兩委”因地製宜、科學合理製定和實施村級扶貧規劃、年度工作計劃、貧困戶幫扶方案和脫貧計劃。在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基礎設施條件落後是該村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鐵匠河,穿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而過。每年到夏季汛期,河水漫延,越過破舊的河堤,衝進村莊、淹沒農田,給村民帶去了重大的經濟損失,也威脅著村民的生命安全。 由市水務局和縣鄉兩級組成的駐村幫扶工作組了解到情況後,下定決心要把這個難題給村民解決了。疏挖河槽、修建堤防、完善配套設施……“趕在2015年年底,這項給我們老百姓帶來大實惠、大利益的工程完工了!說實話,開春下地幹活,我都有底氣了!”天罡村老百姓對工作組給他們做的這件大實事很是肯定。 在市水務局幫扶幹部金璞的心裏,“解決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當務之急”,走村串巷,和老百姓聊天、實地查看,金璞發現,在天罡村最令人頭疼的還是基礎設施。“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太薄弱是這個村致貧的很大一個原因。”於是,在和村兩委、其他駐村幹部商量後,決定首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截至去年年底,在天罡村完成了9組道路的維修養護,25戶群眾的飲水項目,鐵匠河防洪堤(天罡段)和6、7組田間支渠的建設。“這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路,我們投工投勞搞建設也是分內之事,今年3、4、10組長約1.8公裏,寬4米的通組路就是村民共同勞動的成果。”村民高興利告訴記者,修路時自己天天準時參加,就盼著早點能通路,解決出行問題。 “不僅是道路,我們的安全飲水問題也是工作組來了之後幫解決的。你看這水,水壓大、水量足!”高興利擰開了家中院子裏的自來水水龍頭,白花花的自來水直往外流。他告訴記者,從前雖然也有自來水喝,可是水壓太小,而且水質不好,如今村裏安全飲水項目完工,25戶約80名群眾可以喝上放心水了。 金璞介紹,市水務局2015年共幫扶天罡村投資62萬元建設水利項目3個,除河堤項目建設和安全飲水項目外,還發展田間支渠項目解決天罡村6、7組村民的灌溉用水。 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同時,工作組也牽掛著村裏的貧困戶,思考著如何開展產業扶貧,從根本上脫貧。“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傳統種植養殖,脫貧壓力依然很大。”金璞介紹,結合前期摸底情況,市水務局現在已經對每戶貧困戶製定了具體的脫貧計劃,並建立了幫扶台賬,明確幫扶責任和幫扶成效,確保貧困戶能如期脫貧。對致富動力不足的村民,采取思想扶智的方法,激發其勤勞致富的願望;對經濟困難,無致富能力的村民,采取幫困解難的方法,幫助其脫貧致富;對缺乏技術,致富無門的村民,采取培訓送技術的方式,扶其走上致富路。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張雨蝶
市水務局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
按照“四年集中攻堅、实事兩年鞏固提升”脫貧攻堅總體工作要求,温暖我市災後恢複重建和脫貧攻堅“雙攻堅”戰役打響後,人心全市扶貧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产业全市各級各部門下派的助力致富駐村幫扶工作組和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苦幹實幹,合力攻堅,实事市縣鄉三級咬定目標,温暖整體聯動,人心全力助推扶貧工作落地。产业
以精準扶貧為行動導向,助力致富實施扶持對象精準、实事扶貧項目精準、温暖扶貧措施精準、人心駐村幫扶精準、产业脫貧成效精準、助力致富資金使用精準。針對不同貧困戶致貧原因,實施不同扶貧計劃,具體落實災後重建幫扶、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移民搬遷安置、低保政策兜底、醫療救助扶持。
“幹部駐村幫扶工作要以解決民生難題為突破,改善困難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要以發展特色產業為關鍵,促進困難群眾持續增收脫貧;要以鞏固基層基礎為根本,發揮基層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市直機關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按照省委、市委的要求,緊緊圍繞“加強基層基礎、推進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四項任務,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執行意識,切實把抓好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的政治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集中智慧、集中人力、集中資金、集中領導,認真研究製定2016年幹部駐村工作年度計劃,切實增強執行力,推動工作落地見效。
故事一
精準發力 圍繞產業扶貧
市司法局駐村幹部周榮軍到馬富村村民果園裏走訪黃果柑收成情況
“今年,果子長勢如何?這兩天是不是可以采摘了啊?”2月21日一早,市司法局幫扶幹部周榮軍就和石棉縣宰羊鄉馬富村黨支部書記李建華一起到村裏的果園裏轉悠,這時很多村民已經在自家地裏“料理”果子,見到就在房前種黃果柑的李華雲,便關切地詢問起他,今年地裏黃果柑的情況。周榮軍到馬富村半年,但村裏誰家種了多少果樹、誰家圈裏有幾頭牛,他一清二楚,在他看來,“馬富村要想脫貧,黃果柑是關鍵。”
近五年來石棉縣舉辦了五屆黃果柑節,宰羊鄉馬富村已經成為“百裏金果長廊”重要組成部分。目前馬富村已栽種黃果柑1200餘畝,未來幾年將逐年翻倍增產,黃果柑已成為馬富村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讓馬富村真正通過產業脫貧,實現全村經濟收入增長,種好黃果柑、賣好黃果柑,成了馬富村駐村幫扶工作組當下要解決的兩件大事。
疏果、架杆、施肥……“馬富村黃果柑專業技術服務隊”的成立從黃果柑種植技術上幫助村民解決了很大的困擾。
可如何拓展銷路,保證在黃果柑大豐收的今年,能賣個好價錢?這困擾著村民、也困擾著工作組。
一次偶然機會,周榮軍突然萌生出一個想法——借助互聯網,拓寬銷路!通過和駐村幫扶工作組其他幫扶幹部、村委會幹部調研論證,馬富村確定了“線上 線下”兩手抓的銷售思路:爭取新建“馬富村黃果柑交易中心”,主動對接“互聯網+扶貧”項目,建設好30畝精品果園,擴大“善品公社”項目覆蓋麵,增加黃果柑銷售效益。
幫扶過程中,將脫貧工作重點放在扶持產業發展的同時,一件件群眾期盼的實事也得到落實。
馬富村規劃新建機耕道4.7公裏、硬化機耕道8公裏、飲水及節水灌溉項目,總投資410餘萬元,並預計今年3月底全部完工。
“吃水難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好多年了,幸好幫扶幹部來了,我們終於告別挑水喝、喝沉澱水的日子了。”村民馬永花對幫扶幹部實施這些項目改善全村256戶村民生產生活條件,為黃果柑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而感慨、感恩。
馬富村幫扶工作取得實效,得益於脫貧攻堅工作機製的建立。我市製定《雅安市幹部駐村幫扶工作組管理辦法(試行)》,明確每個建檔立卡的貧困村要有1個駐村幫扶工作組,每月駐村工作組成員要召開一次以上碰頭會,匯總本月工作落實情況,研究製定下月工作計劃,派出單位要加強對駐村幹部的聯係、支持,不得要求其提前返回機關工作。
嚴格按照“五個一批”要求,著力推進精準識別工作,馬富村駐村幫扶工作組建立定期走訪調研製度,紮實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完成貧困戶41戶156人的年度信息采集更新工作,推進“五個一批”到戶到人,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41戶156人,低保兜底6戶10人,醫療救助6戶21人,災後重建14戶56人。推動落實“兩本台賬”(《市司法局副科級以上幹部聯係貧困戶工作台賬》、《石棉縣、宰羊鄉、馬富村幹部聯係貧困戶工作台賬》)的建立,並定期向幫扶部門通報全村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情況。
故事二
依托優勢 謀劃產業發展
市商務和糧食局幫扶幹部走訪慰問滎經縣虎崗村群眾
“晉書記,這麽一大早,你就過來了啊?快進屋!”2月29日一早,看到市商務和糧食局下派的駐村幹部晉兆平,滎經縣烈太鄉虎崗村白岩組村民王永富熱情地招呼他到家裏坐。
晉兆平一邊和王永富說著話,一邊徑直往他家的雞圈走去。
王永富現在一個人生活,家中早無親人,因腿神經萎縮,勞動力低下致貧,年純收入不足2000元。
為增加他的收入,在駐村幫扶工作組的籌措下,支持他搭建了雞圈,喂養了50隻土雞。晉兆平此次去,就是看看他喂養土雞的情況。
“端午節前後,土雞就可以出售了,大概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有了成本後再買50隻繼續喂養。”看到王永富對生活有信心,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脫貧致富,晉兆平認真地點了點頭,還給他出主意,等他規模增大,幫助他聯係電商平台,增加銷售渠道。
在虎崗村,這樣的貧困戶還有56戶,貧困人口多達123人。駐村幫扶幹部通過入戶調查,“四個弄清”,對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基本情況、貧困程度進行摸底,並製作貧困戶動態管理表,配備照片,整理成檔。
按照精準扶貧要求,針對不同致貧原因提供不同扶持。已70歲高齡的涼水組貧困戶楊聯輝是個殘疾人,兒子楊朝貴是低保戶,重度精神殘疾,年人均純收入1000元,基本無勞動能力。對此,市商務和糧食局和其他幫扶單位一起籌措資金15000元幫助其硬化院壩,並對其實行低保兜底幫扶措施,對口落實幫扶領導及聯係人。
按照結對幫扶全覆蓋的要求,局班子成員結對2戶、局機關結對1-2戶,市商務和糧食局對虎崗村56戶貧困戶全部進行結對幫扶。
但幫扶工作組深知,一個村真正要實現脫貧,關鍵還在於發展產業。
香菇種植、墨西哥海椒種植、生態土雞養殖、發展純淨水產業……在虎崗村,產業發展規模尚小,“雖然剛起步,但前景很好,加上老百姓也很勤勞,願意動手,是很有希望通過產業規模的擴大實現全村整體經濟提升的。”虎崗村村主任劉胡明對於村裏的發展很有信心,他還透露,在發展規劃裏,將結合幫扶幹部商務工作職能,在全村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將著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將“電商扶貧”作為全村脫貧致富的一個亮點和特色,以三產服務業發展規劃編製項目,以項目實施帶動全村發展。
“通過多次調研,我們發現虎崗村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完全可以抓住我市“十三五”養老服務業發展規劃的機遇,為虎崗村引進康體養老項目,解決村民就業問題,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賺錢。”晉兆平介紹,依托產業興城,烈太循環經濟園區建設,發展生態農業觀光休閑也是虎崗村搞鄉村旅遊脫貧致富的一大機遇。
故事三
因地製宜 完善基礎設施
漢源縣天罡村鐵匠河防洪堤建設中
要開展好駐村幫扶工作,關鍵在於針對貧困村實際,積極協同村“兩委”因地製宜、科學合理製定和實施村級扶貧規劃、年度工作計劃、貧困戶幫扶方案和脫貧計劃。在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基礎設施條件落後是該村發展滯後的重要原因之一。
鐵匠河,穿漢源縣宜東鎮天罡村而過。每年到夏季汛期,河水漫延,越過破舊的河堤,衝進村莊、淹沒農田,給村民帶去了重大的經濟損失,也威脅著村民的生命安全。
由市水務局和縣鄉兩級組成的駐村幫扶工作組了解到情況後,下定決心要把這個難題給村民解決了。疏挖河槽、修建堤防、完善配套設施……“趕在2015年年底,這項給我們老百姓帶來大實惠、大利益的工程完工了!說實話,開春下地幹活,我都有底氣了!”天罡村老百姓對工作組給他們做的這件大實事很是肯定。
在市水務局幫扶幹部金璞的心裏,“解決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當務之急”,走村串巷,和老百姓聊天、實地查看,金璞發現,在天罡村最令人頭疼的還是基礎設施。“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太薄弱是這個村致貧的很大一個原因。”於是,在和村兩委、其他駐村幹部商量後,決定首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截至去年年底,在天罡村完成了9組道路的維修養護,25戶群眾的飲水項目,鐵匠河防洪堤(天罡段)和6、7組田間支渠的建設。“這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路,我們投工投勞搞建設也是分內之事,今年3、4、10組長約1.8公裏,寬4米的通組路就是村民共同勞動的成果。”村民高興利告訴記者,修路時自己天天準時參加,就盼著早點能通路,解決出行問題。
“不僅是道路,我們的安全飲水問題也是工作組來了之後幫解決的。你看這水,水壓大、水量足!”高興利擰開了家中院子裏的自來水水龍頭,白花花的自來水直往外流。他告訴記者,從前雖然也有自來水喝,可是水壓太小,而且水質不好,如今村裏安全飲水項目完工,25戶約80名群眾可以喝上放心水了。
金璞介紹,市水務局2015年共幫扶天罡村投資62萬元建設水利項目3個,除河堤項目建設和安全飲水項目外,還發展田間支渠項目解決天罡村6、7組村民的灌溉用水。
在建設基礎設施的同時,工作組也牽掛著村裏的貧困戶,思考著如何開展產業扶貧,從根本上脫貧。“村民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和傳統種植養殖,脫貧壓力依然很大。”金璞介紹,結合前期摸底情況,市水務局現在已經對每戶貧困戶製定了具體的脫貧計劃,並建立了幫扶台賬,明確幫扶責任和幫扶成效,確保貧困戶能如期脫貧。對致富動力不足的村民,采取思想扶智的方法,激發其勤勞致富的願望;對經濟困難,無致富能力的村民,采取幫困解難的方法,幫助其脫貧致富;對缺乏技術,致富無門的村民,采取培訓送技術的方式,扶其走上致富路。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張雨蝶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