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農業大發展 高華康 攝 良好生態是蜂農的致富依靠 高華康 攝 大熊貓保護核心區蜂桶寨保護區大水溝保護基地 綠意盎然的景區神木壘 高華康 攝遊人如織的東拉山大峽穀 高華康 攝 漢白玉生產高效節能的大板生產線 不出遠門,寶興縣大溪鄉煙溪口村村民楊世江依托當地上萬畝野生竹林實現脫貧增收致富。绿色路打 多年前,发展富奔按照他所在林竹專業合作社與該縣林業局簽訂的振兴造協議,該合作社可在管理和保護好野生竹林基礎上,康新適度獲取經濟利益。引擎獲益方式主要是坚定在不破壞生態環境情況下,通過采集竹筍用於加工銷售。绿色路打 “隻要青山還在,发展富奔我們就能增收致富。振兴造”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康新珍寶,煙溪口村村民意識到,引擎守好這片綠意,坚定就能守護好自己和更多村民的绿色路打長久幸福。 思想決定高度,发展富奔思想同樣決定出路。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為契機,寶興縣於今年初明確提出了“一個奮鬥目標、一個主題、四件大事、六大提升工程”的總體發展思路,旨在奮力實現建設“生態強縣、美麗寶興”這個奮鬥目標,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個主題,千方百計抓好“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突破交通瓶頸、提升生態旅遊、發展園區經濟”四件大事,大力實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城鄉建設、民生保障、改革創新”六大提升工程,有力推動寶興從生態大縣向生態強縣轉變。 這是寶興麵對新時期發展振興機遇和挑戰時,對“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的生動實踐。 回望寶興過去五年的綠色發展道路,看看寶興是如何以生態優勢為依托,以生態文明為引領,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產業為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寶興特色的綠色發展振興之路。 生態發展 寶興發展信仰堅定 寶興之名,取於《禮記·中庸》中:“草木生之,禽獸聚之,寶藏興焉”,簡意為生態優越,物藏豐富。 “地處四川盆地邊緣,深藏於夾金山南麓,吸納青藏高原靈氣,浸潤青衣源頭甘露,儼然一塊美麗碧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資源稟賦,造就了今日寶興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和地位。 而寶興,也始終把生態視為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寶興漢白玉,一種在寶興儲藏極為豐富的礦產,因極高的品質,不僅暢銷世界各地,更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譽。 漢白玉加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石材廢漿,隨著近年來石材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始終以生態為發展之基的寶興,由此明確提出了致力於建設環境無汙染零排放“綠色工業”,達到以生態為發展永動力,以發展高效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基於此,自災後重建起,寶興縣就對該縣所有將複產的石材加工企業提出不容置疑的要求:所有企業在重建中都必須安裝廢漿循環處理係統,並在驗收合格後才能恢複投產。 4月17日,寶興縣漢白玉精品石材園區,玉龍石材有限公司負責人龍俊義正在廠房關注著“自動化石材廢漿處理係統”運行情況。隻見原本進入時還是乳白色的廢漿從另一端流出時,已變成可重複利用的清澈流水。與此同時,廢漿中含有的碳酸鈣成分則在完成脫水後變成了粉團狀。 “水可重複利用,脫水後的粉體也可進入重鈣加工廠變廢為寶。”在龍俊義看來,這種方式不僅能為企業節約長期生產成本,更能實現廢水零排放,生產發展、生態保護兩不誤。 也正是如此,通過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綜合循環和產業鏈的有效延伸,今日寶興已在工業發展中走出了一條節約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路子,有效促進了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這隻是寶興災後重建中,提升傳統產業中諸多亮點的一個縮影。 以2017年為例,寶興縣強力推進“散亂汙”企業整治,關停違規企業45家,同時完成56家水電企業生態流量下泄工程措施和在線監控,並對5座涉及寶興河珍稀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的電站全部實現整改。不僅如此,麵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10個問題、省環保督察組反饋的13個問題,以及大熊貓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專項督查發現的23個突出問題,寶興實現了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以來,對縣本級57件環保類信訪案件全部完成整改。 寶興縣森林覆蓋率達72.15%,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大熊貓世界遺產地等9個生態敏感區相互疊加地帶;先後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第六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省首批生態紅線劃定試點縣”…… 不隻這些,綠色發展探索和實踐的成效,在寶興還有很多,並為寶興今後的綠色發展振興,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生態富民 產業大道越走越寬 生態要保護,經濟要發展。寶興同樣清醒地認識到,製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生態保護措施,不會受到群眾歡迎。唯有與經濟相發展、民生相協調的生態保護,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圍繞農業有機化發展思路,做精做細特色農產品,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這是寶興縣全麵奪取災後重建勝利後,麵對新時期新挑戰、新機遇,堅定不移調整結構,抓升級轉型,實現三次產業新提升的縮影。五年後的今天,始終堅定前行在產業發展大道上的寶興,碩果累累—— 看現代農業發展提速。結合“9個1”茶葉環線建設,著力打造“3+N”特色經濟走廊,大圓包果藥蔬產業小環線初具規模。全縣茶園達2.78萬畝,認證麵積居全市第一;全縣中藥材種植麵積達10.58萬畝,啟動申報寶興川牛膝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水果種植麵積2.5萬畝,蔬菜種植麵積3萬畝,有機犛牛存欄量保持1.3萬頭以上;4個藏香豬集約化養殖示範基地動工建設,啟動寶興蜂蜜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 與此同時,寶興還成功創建國家級有機農業(犛牛)示範基地,夾金山茶區域公共品牌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並被確定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全國第七批農業標準化優秀示範區、全國有機電子商務示範縣、省級現代農業建設重點縣。2017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62億元,同比增長4%。 看綠色工業提質增效。先後將73家企業整合為47家統一遷入工業園區,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成功打造了漢白玉精品產業園、漢白玉文化產業服務中心,並被評為省級石材外向型園區。擁有全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正興公司,易達光伏公司在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實現3家企業在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總投資1.5億元的正興石材產業園竣工投產,工業集中區廢渣綜合處理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技改升級再加速,引進廣東華峰與劍鋒製箔戰略合作,引進香港昊天集團全資收購漢龍公司。與此同時,飛地經濟破題起步,經開區寶興園區啟動建設。2017年,寶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1%。 看生態旅遊活力迸發。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成功創建熊貓古城、東拉山大峽穀、磽磧藏寨·神木壘、靈關石城、蜂桶寨·鄧池溝、空石林等6個國家4A級景區。此外,寶興神木壘景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磽磧藏族鄉咎落村被評為全國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平藏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嘎日村榮獲四川省旅遊扶貧示範村,夾拉村榮獲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蜂桶寨鄉榮獲四川省鄉村旅遊特色鄉(鎮),戴維新村被評為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穆坪鎮雪山村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和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稱號等諸多殊榮。與此同時,2017年,寶興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單位”,青衣江源景區被評為我省首批“森林康養國際合作示範基地”,磽磧藏寨·神木壘被四家單位評為“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 我們從產業發展振興、民生安康致富的美麗畫卷背後,清晰看到一組充滿活力的數據對比: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88元。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孫振宇
綠色農業大發展 高華康 攝
良好生態是蜂農的致富依靠 高華康 攝
大熊貓保護核心區蜂桶寨保護區大水溝保護基地
綠意盎然的景區神木壘 高華康 攝
遊人如織的東拉山大峽穀 高華康 攝
漢白玉生產高效節能的大板生產線
不出遠門,寶興縣大溪鄉煙溪口村村民楊世江依托當地上萬畝野生竹林實現脫貧增收致富。绿色路打
多年前,发展富奔按照他所在林竹專業合作社與該縣林業局簽訂的振兴造協議,該合作社可在管理和保護好野生竹林基礎上,康新適度獲取經濟利益。引擎獲益方式主要是坚定在不破壞生態環境情況下,通過采集竹筍用於加工銷售。绿色路打
“隻要青山還在,发展富奔我們就能增收致富。振兴造”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康新珍寶,煙溪口村村民意識到,引擎守好這片綠意,坚定就能守護好自己和更多村民的绿色路打長久幸福。
思想決定高度,发展富奔思想同樣決定出路。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大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堅定不移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為契機,寶興縣於今年初明確提出了“一個奮鬥目標、一個主題、四件大事、六大提升工程”的總體發展思路,旨在奮力實現建設“生態強縣、美麗寶興”這個奮鬥目標,圍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這個主題,千方百計抓好“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突破交通瓶頸、提升生態旅遊、發展園區經濟”四件大事,大力實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城鄉建設、民生保障、改革創新”六大提升工程,有力推動寶興從生態大縣向生態強縣轉變。
這是寶興麵對新時期發展振興機遇和挑戰時,對“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的生動實踐。
回望寶興過去五年的綠色發展道路,看看寶興是如何以生態優勢為依托,以生態文明為引領,以生態建設為基礎,以生態產業為支撐,走出了一條具有寶興特色的綠色發展振興之路。
生態發展
寶興發展信仰堅定
寶興之名,取於《禮記·中庸》中:“草木生之,禽獸聚之,寶藏興焉”,簡意為生態優越,物藏豐富。
“地處四川盆地邊緣,深藏於夾金山南麓,吸納青藏高原靈氣,浸潤青衣源頭甘露,儼然一塊美麗碧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資源稟賦,造就了今日寶興不可替代的生態作用和地位。
而寶興,也始終把生態視為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寶興漢白玉,一種在寶興儲藏極為豐富的礦產,因極高的品質,不僅暢銷世界各地,更享有“天下第一白”的美譽。
漢白玉加工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石材廢漿,隨著近年來石材加工產業的蓬勃發展,始終以生態為發展之基的寶興,由此明確提出了致力於建設環境無汙染零排放“綠色工業”,達到以生態為發展永動力,以發展高效保護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基於此,自災後重建起,寶興縣就對該縣所有將複產的石材加工企業提出不容置疑的要求:所有企業在重建中都必須安裝廢漿循環處理係統,並在驗收合格後才能恢複投產。
4月17日,寶興縣漢白玉精品石材園區,玉龍石材有限公司負責人龍俊義正在廠房關注著“自動化石材廢漿處理係統”運行情況。隻見原本進入時還是乳白色的廢漿從另一端流出時,已變成可重複利用的清澈流水。與此同時,廢漿中含有的碳酸鈣成分則在完成脫水後變成了粉團狀。
“水可重複利用,脫水後的粉體也可進入重鈣加工廠變廢為寶。”在龍俊義看來,這種方式不僅能為企業節約長期生產成本,更能實現廢水零排放,生產發展、生態保護兩不誤。
也正是如此,通過產業鏈上下遊資源綜合循環和產業鏈的有效延伸,今日寶興已在工業發展中走出了一條節約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路子,有效促進了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
這隻是寶興災後重建中,提升傳統產業中諸多亮點的一個縮影。
以2017年為例,寶興縣強力推進“散亂汙”企業整治,關停違規企業45家,同時完成56家水電企業生態流量下泄工程措施和在線監控,並對5座涉及寶興河珍稀魚類市級自然保護區的電站全部實現整改。不僅如此,麵對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10個問題、省環保督察組反饋的13個問題,以及大熊貓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專項督查發現的23個突出問題,寶興實現了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以來,對縣本級57件環保類信訪案件全部完成整改。
寶興縣森林覆蓋率達72.15%,是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重點保護區域,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大熊貓世界遺產地等9個生態敏感區相互疊加地帶;先後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第六批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全省首批生態紅線劃定試點縣”……
不隻這些,綠色發展探索和實踐的成效,在寶興還有很多,並為寶興今後的綠色發展振興,打下了良好的生態基礎。
生態富民
產業大道越走越寬
生態要保護,經濟要發展。寶興同樣清醒地認識到,製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生態保護措施,不會受到群眾歡迎。唯有與經濟相發展、民生相協調的生態保護,才具有持久生命力。
圍繞農業有機化發展思路,做精做細特色農產品,著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這是寶興縣全麵奪取災後重建勝利後,麵對新時期新挑戰、新機遇,堅定不移調整結構,抓升級轉型,實現三次產業新提升的縮影。五年後的今天,始終堅定前行在產業發展大道上的寶興,碩果累累——
看現代農業發展提速。結合“9個1”茶葉環線建設,著力打造“3+N”特色經濟走廊,大圓包果藥蔬產業小環線初具規模。全縣茶園達2.78萬畝,認證麵積居全市第一;全縣中藥材種植麵積達10.58萬畝,啟動申報寶興川牛膝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水果種植麵積2.5萬畝,蔬菜種植麵積3萬畝,有機犛牛存欄量保持1.3萬頭以上;4個藏香豬集約化養殖示範基地動工建設,啟動寶興蜂蜜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認證。
與此同時,寶興還成功創建國家級有機農業(犛牛)示範基地,夾金山茶區域公共品牌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並被確定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縣、全國第七批農業標準化優秀示範區、全國有機電子商務示範縣、省級現代農業建設重點縣。2017年,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62億元,同比增長4%。
看綠色工業提質增效。先後將73家企業整合為47家統一遷入工業園區,產業聚集效應不斷增強。成功打造了漢白玉精品產業園、漢白玉文化產業服務中心,並被評為省級石材外向型園區。擁有全市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正興公司,易達光伏公司在天府(四川)聯合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實現3家企業在川藏股權交易中心成功掛牌。總投資1.5億元的正興石材產業園竣工投產,工業集中區廢渣綜合處理場完成主體工程建設。技改升級再加速,引進廣東華峰與劍鋒製箔戰略合作,引進香港昊天集團全資收購漢龍公司。與此同時,飛地經濟破題起步,經開區寶興園區啟動建設。2017年,寶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3.1%。
看生態旅遊活力迸發。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名單,成功創建熊貓古城、東拉山大峽穀、磽磧藏寨·神木壘、靈關石城、蜂桶寨·鄧池溝、空石林等6個國家4A級景區。此外,寶興神木壘景區被評為國家級生態旅遊示範區,磽磧藏族鄉咎落村被評為全國首批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和平藏寨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嘎日村榮獲四川省旅遊扶貧示範村,夾拉村榮獲第二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蜂桶寨鄉榮獲四川省鄉村旅遊特色鄉(鎮),戴維新村被評為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穆坪鎮雪山村榮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範例和省鄉村旅遊精品村寨稱號等諸多殊榮。與此同時,2017年,寶興夾金山國家森林公園被評為“全國森林康養試點單位”,青衣江源景區被評為我省首批“森林康養國際合作示範基地”,磽磧藏寨·神木壘被四家單位評為“四川省森林康養基地”。
我們從產業發展振興、民生安康致富的美麗畫卷背後,清晰看到一組充滿活力的數據對比:2013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88元。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5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0元。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孫振宇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