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康靖,做个做名35歲,精致精准四川邛崍人,人的医雅安市中醫醫院內一科主任、做个做名呼吸科主任。精致精准2008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人的医本科,做个做名學士學位。精致精准 師從四川省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夏前明教授、人的医四川省名老中醫廖誌立教授。做个做名第五批四川省名老中醫繼承人,精致精准四川省中醫藥學會肺病專委會現任常委,人的医四川省老年醫學會呼吸專委會現任委員,做个做名四川省老年醫學會肺康複專委會現任委員,精致精准四川省老年醫學會治未病專委會現任委員,人的医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經方分會現任委員,四川省康複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現任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係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積液、間質性肺病等均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特別是配合中藥湯劑治療,出院後明顯減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複發的次數,自創了一套肺康複訓練。 榮獲2013年四川省衛生廳先進個人、2018年四川省中醫藥產業推進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四川省首屆“新時代健康衛士”、2019年雅安市“最美親情白衣天使”稱號。 上高中時,康靖其他學科成績平平,但生物成績卻非常好,每次考試都是100分,上生物課勁頭非常足。 2001年夏天,康靖無意中閱讀了《陰陽五行》等書籍,他開始對這些理論所癡迷,想重拾祖業——中醫。 2003年,康靖高中畢業,報考了成都中醫藥大學。他知道,要想實現夢想,隻有奮鬥。 2009年,執業醫師考試,康靖超過了合格線130分,如願變成了“康醫生”……工作中的康靖 一個精致的人 邁進醫學的大門已經16年,從事醫務工作已經12年,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已經10年。 康靖現任市中醫醫院內一病區主任、呼吸科主任,從事中西結合的醫療工作,在呼吸係統治療上,醫術獨樹一幟,在省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6日,采訪康靖時,他正在病房給患者檢查,一邊熟練地檢查患者的呼吸機,一邊幫助患者進行診治,手法嫻熟。當他抬起頭來,與患者交流時,白皙的皮膚,眉毛似柳葉鑲刻在額頭,發際線利落而清晰。 “康主任對自身形象要求很嚴,非常注重細節。”護士長高誌華從康靖到市中醫醫院工作開始就認識他,“康主任經常告誡大家,許多醫療事故,就是出現在不經意間。”康靖對於自身形象的注重,可謂達到精致,對於工作中細節的把握,也是一絲不苟。 時間回到70多年前,成都簸箕街有幾間大藥房,那是康靖外曾祖父的產業。 “外曾祖父當時是成都有名的中藥材商,之前已經延續了多代。”在康靖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樓下滿滿的一屋中醫書籍。 2001年暑假,愛好體育運動的康靖意外受傷,腿部骨折。 被“困”在家的他,借機打開了父母的臥室,並翻出了一本名叫《陰陽五行》的書。 那個夏天,康靖絲毫沒有感覺到孤獨和無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我入了迷,開始研究相克相生。” 從初中到高中,成績平平的康靖一直都不是老師的“寵兒”。“我生物出奇的好,並且對生物有深厚的興趣。”出於對生物的好奇和陰陽五行的癡迷,他為自己選擇了專業——學中西醫。 從確立人生目標之後,康靖在學習上不斷自我完善。 “我選擇學醫,父母不讚同,也不反對,任由我個性發展。” 2003年,康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個夢想——邁進了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校門。 最初的中醫基礎理論學習,別人都覺得枯燥無味,但康靖卻覺得自己如魚得水,疑難點“手到擒來”。“我當時一下醒悟,原來《陰陽五行》便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在大學期間,康靖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 一個不息的奮鬥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康靖的書櫃占了家裏的一麵牆,上麵堆滿了各類醫學書籍。在書櫃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幅書法作品,上麵歪歪斜斜地寫著兩個字——奮鬥。 這兩個字背後是一段故事。 大學期間,康靖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實習,學習嚴謹的他很受四川省名中醫廖誌立的喜歡。 廖誌立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形成了“簡”“效”“廉”為特色的中醫診療方法,在“望、聞、問、切”間,便對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 “老師殫見洽聞,非常了不起。”對廖誌立的崇拜,讓康靖感受到中醫知識的博大精深,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學習。 廖誌立也喜歡上了外表清秀,內心卻異常堅韌的康靖。於是,康靖常被老師邀請到家裏做客。當第一次推開老師的家門時,他驚在了原地——一麵大牆做成了書櫃,上麵堆滿了中醫書籍。 “老師在眾人麵前是光鮮‘大師’形象,其實背後,他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努力。”康靖說,廖誌立教授淵博的醫學知識,來自於他的不斷學習和臨床實踐,最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診療手法。 一個大師的煉成,需要經過千錘百煉。廖誌立告誡學生,從醫,首先要紮牢根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康靖也因此把學習醫學知識當成了愛好,成為了他人生的樂趣。 “參加工作後,落差非常大,夢想和現實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學畢業後,康靖來到名山區中醫醫院。從繁華的大都市來到小縣城,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覺得有些不適應。“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師當初的告誡。” 醫院背後有一座小山,獨在異鄉的康靖,總會到山上思考人生。 在名山區中醫醫院,康靖遇到了楊懷興等老師,並且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放手不放眼,一方麵讓我放開手腳幹;一方麵對每一個細節都認真對待。”但是,當時康靖心中唯一所想的就是早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 每天,康靖總是學習到深夜。一天晚上,他拿著筆在一張信箋紙上寫下了“奮鬥”二字,並粘貼在牆上,時刻勉勵自己。 2010年,當康靖離開名山區中醫醫院時,他特意將“奮鬥”從牆上取下來,並將其裝裱起來。從此,無論走到哪裏,“奮鬥”就跟到哪裏,並擺放在書櫃最顯眼的地方。 一個精準的行醫者 佛之心,仙之技! 從醫以來,這是康靖追求的最高境界。 85歲的肺積水患者鄭坤沛來自南充,康靖創新了“胸部置管引流”治療法,鄭坤沛慕名而來。“前兩天,一天吃不了幾口飯,現在一頓要吃一大碗,完全變了一個人。”鄭坤沛的家人稱讚康靖的療法立竿見影。 2010年3月,康靖以高出執業醫師資格合格分數130分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醫生。而他卻沒有按照之前的想法離開,而是選擇留在了雅安。“在這裏,有許多人幫助過我,我非常熱愛雅安這片土地,深受市中醫醫院中醫文化的熏陶。”康靖說,他對雅安有了特殊的感情。 “到市中醫醫院1個多月,就立即奔赴玉樹地震一線。”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發生後,康靖領命馳援玉樹,奔赴一線開展傷員救治工作。“30多個小時,車子一路狂奔,兩個司機輪番上陣。”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康靖再次作為救援人員,獨自一人奔赴寶興。 “我一直堅持到救援結束,最多一天接診60多人。”康靖說,一個多星期沒洗澡,是他駐守最難的事情。 經曆兩次地震救援,為康靖實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從成都中醫藥大學呼吸內科進修回來,康靖感到全身都是“功夫”。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呼吸內科,夏前明教授為康靖點亮人生第二盞明燈。“在撰寫病曆時,一名同學逗號打錯了地方,受到了夏前明老師的嚴厲批評,當時大家都覺得老師批評得‘過’了。”康靖說,夏前明軍人出身,作風非常嚴謹,在他心中還是一位“儒學大師”。 老師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讓康靖記憶深刻。 雖然身經多次疑難重症的救治,但在救治一名咯血病人時,卻讓康靖一生記憶猶新。“多種方法都用了,不僅沒有效果,並且病情還在加重。”康靖認為,他也是使用專家相同的方法,但卻沒有任何療效。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一連幾天,康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多咯少補”,最後夏前明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 2012年6月,一名從骨科轉到內科的患者,因哮喘,一直無法實施手術,並且采取了各種治療手段,一直不見效,手術時間也一推再推。康靖說:“肺部感染不解決,病人無法上手術台。”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康靖開始從真菌入手,並很快取得了療效。“一般都是由細菌引起,真菌非常少見,不同的病毒,治療手段也完全不一樣。”康靖介紹,在診治中,很容易遺漏。 …… 一步一步走來,在不斷攻克疑難重症的同時,康靖也逐漸從學生轉變成為“講者”,在越來越廣闊的舞台上進行學術交流。“已經參加了500多次學術交流,收獲了知識,積累了經驗。”康靖認為,“隻知套路,不知心法”是從醫大忌。 康靖,學醫一輩子,奮鬥一輩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代慶
人物檔案:
康靖,做个做名35歲,精致精准四川邛崍人,人的医雅安市中醫醫院內一科主任、做个做名呼吸科主任。精致精准2008年畢業於成都中醫藥大學,人的医本科,做个做名學士學位。精致精准
師從四川省中醫醫院呼吸科主任夏前明教授、人的医四川省名老中醫廖誌立教授。做个做名第五批四川省名老中醫繼承人,精致精准四川省中醫藥學會肺病專委會現任常委,人的医四川省老年醫學會呼吸專委會現任委員,做个做名四川省老年醫學會肺康複專委會現任委員,精致精准四川省老年醫學會治未病專委會現任委員,人的医四川省中醫藥發展促進會經方分會現任委員,四川省康複醫學會呼吸專業委員會現任委員。
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呼吸係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肺炎、呼吸衰竭、胸腔積液、間質性肺病等均收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特別是配合中藥湯劑治療,出院後明顯減少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複發的次數,自創了一套肺康複訓練。
榮獲2013年四川省衛生廳先進個人、2018年四川省中醫藥產業推進工作先進個人、2018年四川省首屆“新時代健康衛士”、2019年雅安市“最美親情白衣天使”稱號。
上高中時,康靖其他學科成績平平,但生物成績卻非常好,每次考試都是100分,上生物課勁頭非常足。
2001年夏天,康靖無意中閱讀了《陰陽五行》等書籍,他開始對這些理論所癡迷,想重拾祖業——中醫。
2003年,康靖高中畢業,報考了成都中醫藥大學。他知道,要想實現夢想,隻有奮鬥。
2009年,執業醫師考試,康靖超過了合格線130分,如願變成了“康醫生”……
工作中的康靖
一個精致的人
邁進醫學的大門已經16年,從事醫務工作已經12年,成為一名真正的醫生已經10年。
康靖現任市中醫醫院內一病區主任、呼吸科主任,從事中西結合的醫療工作,在呼吸係統治療上,醫術獨樹一幟,在省內有一定的知名度。
6日,采訪康靖時,他正在病房給患者檢查,一邊熟練地檢查患者的呼吸機,一邊幫助患者進行診治,手法嫻熟。當他抬起頭來,與患者交流時,白皙的皮膚,眉毛似柳葉鑲刻在額頭,發際線利落而清晰。
“康主任對自身形象要求很嚴,非常注重細節。”護士長高誌華從康靖到市中醫醫院工作開始就認識他,“康主任經常告誡大家,許多醫療事故,就是出現在不經意間。”康靖對於自身形象的注重,可謂達到精致,對於工作中細節的把握,也是一絲不苟。
時間回到70多年前,成都簸箕街有幾間大藥房,那是康靖外曾祖父的產業。
“外曾祖父當時是成都有名的中藥材商,之前已經延續了多代。”在康靖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樓下滿滿的一屋中醫書籍。
2001年暑假,愛好體育運動的康靖意外受傷,腿部骨折。
被“困”在家的他,借機打開了父母的臥室,並翻出了一本名叫《陰陽五行》的書。
那個夏天,康靖絲毫沒有感覺到孤獨和無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讀書上。“我入了迷,開始研究相克相生。”
從初中到高中,成績平平的康靖一直都不是老師的“寵兒”。“我生物出奇的好,並且對生物有深厚的興趣。”出於對生物的好奇和陰陽五行的癡迷,他為自己選擇了專業——學中西醫。
從確立人生目標之後,康靖在學習上不斷自我完善。
“我選擇學醫,父母不讚同,也不反對,任由我個性發展。”
2003年,康靖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第一個夢想——邁進了成都中醫藥大學的校門。
最初的中醫基礎理論學習,別人都覺得枯燥無味,但康靖卻覺得自己如魚得水,疑難點“手到擒來”。“我當時一下醒悟,原來《陰陽五行》便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在大學期間,康靖學科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為同學中的佼佼者。
一個不息的奮鬥者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康靖的書櫃占了家裏的一麵牆,上麵堆滿了各類醫學書籍。在書櫃最顯眼的位置,有一幅書法作品,上麵歪歪斜斜地寫著兩個字——奮鬥。
這兩個字背後是一段故事。
大學期間,康靖在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實習,學習嚴謹的他很受四川省名中醫廖誌立的喜歡。
廖誌立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形成了“簡”“效”“廉”為特色的中醫診療方法,在“望、聞、問、切”間,便對病人的病情了如指掌。
“老師殫見洽聞,非常了不起。”對廖誌立的崇拜,讓康靖感受到中醫知識的博大精深,自己要更加努力地學習。
廖誌立也喜歡上了外表清秀,內心卻異常堅韌的康靖。於是,康靖常被老師邀請到家裏做客。當第一次推開老師的家門時,他驚在了原地——一麵大牆做成了書櫃,上麵堆滿了中醫書籍。
“老師在眾人麵前是光鮮‘大師’形象,其實背後,他付出了常人所不能想象的努力。”康靖說,廖誌立教授淵博的醫學知識,來自於他的不斷學習和臨床實踐,最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診療手法。
一個大師的煉成,需要經過千錘百煉。廖誌立告誡學生,從醫,首先要紮牢根基,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康靖也因此把學習醫學知識當成了愛好,成為了他人生的樂趣。
“參加工作後,落差非常大,夢想和現實完全不是一回事。”大學畢業後,康靖來到名山區中醫醫院。從繁華的大都市來到小縣城,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他都覺得有些不適應。“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老師當初的告誡。”
醫院背後有一座小山,獨在異鄉的康靖,總會到山上思考人生。
在名山區中醫醫院,康靖遇到了楊懷興等老師,並且得到了他們的幫助。“放手不放眼,一方麵讓我放開手腳幹;一方麵對每一個細節都認真對待。”但是,當時康靖心中唯一所想的就是早日考取執業醫師資格證。
每天,康靖總是學習到深夜。一天晚上,他拿著筆在一張信箋紙上寫下了“奮鬥”二字,並粘貼在牆上,時刻勉勵自己。
2010年,當康靖離開名山區中醫醫院時,他特意將“奮鬥”從牆上取下來,並將其裝裱起來。從此,無論走到哪裏,“奮鬥”就跟到哪裏,並擺放在書櫃最顯眼的地方。
一個精準的行醫者
佛之心,仙之技!
從醫以來,這是康靖追求的最高境界。
85歲的肺積水患者鄭坤沛來自南充,康靖創新了“胸部置管引流”治療法,鄭坤沛慕名而來。“前兩天,一天吃不了幾口飯,現在一頓要吃一大碗,完全變了一個人。”鄭坤沛的家人稱讚康靖的療法立竿見影。
2010年3月,康靖以高出執業醫師資格合格分數130分的成績,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醫生。而他卻沒有按照之前的想法離開,而是選擇留在了雅安。“在這裏,有許多人幫助過我,我非常熱愛雅安這片土地,深受市中醫醫院中醫文化的熏陶。”康靖說,他對雅安有了特殊的感情。
“到市中醫醫院1個多月,就立即奔赴玉樹地震一線。”2010年4月14日,玉樹地震發生後,康靖領命馳援玉樹,奔赴一線開展傷員救治工作。“30多個小時,車子一路狂奔,兩個司機輪番上陣。”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康靖再次作為救援人員,獨自一人奔赴寶興。
“我一直堅持到救援結束,最多一天接診60多人。”康靖說,一個多星期沒洗澡,是他駐守最難的事情。
經曆兩次地震救援,為康靖實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2年,從成都中醫藥大學呼吸內科進修回來,康靖感到全身都是“功夫”。
在成都中醫藥大學呼吸內科,夏前明教授為康靖點亮人生第二盞明燈。“在撰寫病曆時,一名同學逗號打錯了地方,受到了夏前明老師的嚴厲批評,當時大家都覺得老師批評得‘過’了。”康靖說,夏前明軍人出身,作風非常嚴謹,在他心中還是一位“儒學大師”。
老師一絲不苟的工作作風,讓康靖記憶深刻。
雖然身經多次疑難重症的救治,但在救治一名咯血病人時,卻讓康靖一生記憶猶新。“多種方法都用了,不僅沒有效果,並且病情還在加重。”康靖認為,他也是使用專家相同的方法,但卻沒有任何療效。
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一連幾天,康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多咯少補”,最後夏前明一句話點醒了夢中人。
2012年6月,一名從骨科轉到內科的患者,因哮喘,一直無法實施手術,並且采取了各種治療手段,一直不見效,手術時間也一推再推。康靖說:“肺部感染不解決,病人無法上手術台。”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康靖開始從真菌入手,並很快取得了療效。“一般都是由細菌引起,真菌非常少見,不同的病毒,治療手段也完全不一樣。”康靖介紹,在診治中,很容易遺漏。
……
一步一步走來,在不斷攻克疑難重症的同時,康靖也逐漸從學生轉變成為“講者”,在越來越廣闊的舞台上進行學術交流。“已經參加了500多次學術交流,收獲了知識,積累了經驗。”康靖認為,“隻知套路,不知心法”是從醫大忌。
康靖,學醫一輩子,奮鬥一輩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代慶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