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友人與大熊貓人偶合影 法國客人與大熊貓專家在雅安碧峰峽基地合影 埃斯佩萊特市長(左二)及夫人(左一)與戴維新村村民互動交流 比利牛斯山下,一座法國小城叫埃斯佩萊特;離歐洲萬裏之外的法国夾金山下雅安市寶興縣,一個叫鄧池溝的朋友小村莊,因為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追寻兩地緊緊聯係在一起——150年前,法国阿爾芒·戴維在鄧池溝發現大熊貓,朋友把大熊貓帶向全世界,追寻引發延續至今的法国“大熊貓熱”。 4月15日,朋友50餘名來自法國埃斯佩萊特的追寻客人走進大熊貓故鄉——寶興,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法国溯源大熊貓與世界相遇的朋友過程與故事。此前,追寻法國客人還參觀了碧峰峽風景區、法国蒙頂山風景區等地,朋友體驗感受雅安的生態文化。 感受雅安茶文化 近距離接觸大熊貓 每一座城市都有獨屬自己的符號,象征著身份,代表著城市文化。 雅安的符號,毋庸置疑是“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是此次大熊貓溯源之旅的第一站。 在雅安碧峰峽基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仿佛知道遠方客人來了,或坐在地上吃東西,或往樹上攀爬,或倒掛在樹杈上……以各種有趣可愛的姿勢吸引著戴維家族後人及法國客人。 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講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從出生到成年的變化過程及狀態等,讓法國客人感受“熊貓老家”的傳奇魅力。許多客人由此第一次與大熊貓有了親密接觸。 蒙頂山作為此次溯源之旅的中間一站,將雅安“世界茶源”這張名片遞向大洋彼岸。 登上蒙頂山,法國客人了解蒙頂山茶文化,在品茗過程中體驗蓋碗茶的喝法。“這是大自然的味道,雖然有點苦,卻有淡淡的清香味。”一位法國客人在品嚐蒙頂山茶後說。 茶藝、茶技表演——天風十二品、龍行十八式,一柔一剛、一文一武,堪稱蒙山派“雙璧”。 “天風十二品”茶技師穿著美麗的漢服,向法國客人展示泡茶、聞茶、送茶、飲茶的茶禮。我市的經典茶藝表演將法國客人帶到遙遠古時,杯盞之間,茶人將茶香融入蒙頂山的清風之中。 “龍行十八式”是蒙頂山“禪茶”中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茶技師手持一米多的長嘴銅壺,一招一式模仿龍的動作,靜與動之間,令人目不暇接。法國客人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不僅領略雅安生態文化,更感受到雅安茶文化之美。 為表示感謝,法國代表團唱起家鄉歌謠。蒙頂山天蓋寺響起來自大洋彼岸的歌聲,引得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沿著戴維足跡 探尋大熊貓發現之旅 隨後,溯源之旅來到寶興縣蜂桶寨鄉鄧池溝戴維新村。 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中,該新村為紀念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而建。 “太神奇了,竹子居然能做成如此精美的工藝品,上麵還有大熊貓圖案。”年僅17歲的歐赫燕訥拿出手機,拍攝一個用竹絲製作而成的花瓶。她要用手機拍攝下這個神奇的工藝品,回去給朋友看。“我和我的朋友都很喜歡大熊貓,但隻是在書籍和互聯網上見過。這次來到大熊貓故鄉看見真正的大熊貓,感覺很興奮。” 在戴維廣場,10多名法國客人來到阿爾芒·戴維雕像前。阿爾芒·戴維家族後裔讓·戴維說,每次在電視上看見大熊貓,母親就會自豪地告訴他,大熊貓是戴維家族先輩發現的。通過查閱阿爾芒·戴維的資料,他知道了寶興鄧池溝,夢想有一天可以來到這裏,“今天終於實現了夢想,而且還看見真正的大熊貓,比電視裏的大熊貓可愛多了。” 在這次大熊貓溯源之旅中,從大熊貓的發現到大熊貓的喜好再到它的習性等,讓·戴維對大熊貓有了更深的了解。 鄧池溝之旅不僅讓法國客人圓夢大熊貓,而且這裏的美景也讓他們讚歎不已。 4月的鄧池溝雖然還有些春寒料峭,但櫻花已經盛開,數十棟鄉村民居全部采用“讓土味更濃”的外牆風格——不用白色的牆灰和牆磚,取而代之的是用泥土、秸稈、水泥混合後噴塗在牆麵上,如土坯牆般的色彩;而位於民居前後的,則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小花園,鮮花綠樹和水景貫穿於整個新村。 “哇!太美妙了,我感覺是在公園裏散步。”法國客人讓·皮埃爾連連點讚。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傳播雅安大熊貓文化,提高雅安美譽度,持續推廣“一座最滋潤城市”的旅遊口號,打響雅安特色旅遊名片。 承載傳播重任 架起文化交流橋梁 在大熊貓起源館開館儀式現場,由畫家童昌信送出的一幅大熊貓元素太極圖贏得掌聲陣陣。 “大熊貓自古以來不僅以忠厚、憨態可掬、和平吉祥的形象示人,更是在憨態的背後隱藏著深廣的奧秘。黑白二色的極簡外表、反差極強的色彩、巧妙的黑白布局,構成‘滾動的太極圖’,太極圖乃靜止的大熊貓。”童昌信說,這幅圖象征著他對國與國之間和諧相處的期盼、對和平友善的向往。 童昌信還表示,每次出國交流學習,他總是會帶上自己關於大熊貓的作品贈送給其他國家友人,盡全力傳播中國大熊貓文化。 走進起源館,雅安市原副市長、原省旅遊局巡視員、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孫前,向法國客人介紹了大熊貓起源曆史、生物特性、發現命名過程和大熊貓外交、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大熊貓文化交流等內容。 埃斯佩萊特市市長讓·瑪利也來到鄧池溝。在參觀大熊貓起源館和戴維新村後,他對中國保護傳統文化並且努力推廣的做法表示讚賞,認為這是值得學習的,“回去後,我會辦一些展覽,向市民講述戴維和大熊貓的故事;還會在城市植入大熊貓元素,對市政廳進行裝修,在裏麵掛上戴維、大熊貓乃至鄧池溝的圖片。讓市民知道,我們的城市曾經有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他把可愛的大熊貓從鄧池溝帶向了世界。” 這次溯源之旅讓法國客人驚訝和感動。在阿爾芒·戴維曾經擔任過神甫的教堂裏,他們唱了三首分別代表感恩、和諧、尊重的歌曲,表達此次來到“熊貓老家”的心情。 參觀完起源館,法國客人告訴記者,自己仿佛穿越回“戴維年代”,也明白了為什麽那麽多人會為大熊貓著迷,更明白了戴維發現大熊貓是多麽偉大的事情。 法國客人勒嘎紐阿在現場拿起一張印有大熊貓的明信片,並找到工作人員蓋上郵戳,“我想把它寄到法國,送給我的孫子,讓他感受來自中國的大熊貓文化。我想這一定非常有意義。”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張雨蝶 鄭暘
法國友人與大熊貓人偶合影
法國客人與大熊貓專家在雅安碧峰峽基地合影
埃斯佩萊特市長(左二)及夫人(左一)與戴維新村村民互動交流
比利牛斯山下,一座法國小城叫埃斯佩萊特;離歐洲萬裏之外的法国夾金山下雅安市寶興縣,一個叫鄧池溝的朋友小村莊,因為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追寻兩地緊緊聯係在一起——150年前,法国阿爾芒·戴維在鄧池溝發現大熊貓,朋友把大熊貓帶向全世界,追寻引發延續至今的法国“大熊貓熱”。
4月15日,朋友50餘名來自法國埃斯佩萊特的追寻客人走進大熊貓故鄉——寶興,紀念大熊貓科學發現150周年,法国溯源大熊貓與世界相遇的朋友過程與故事。此前,追寻法國客人還參觀了碧峰峽風景區、法国蒙頂山風景區等地,朋友體驗感受雅安的生態文化。
感受雅安茶文化 近距離接觸大熊貓
每一座城市都有獨屬自己的符號,象征著身份,代表著城市文化。
雅安的符號,毋庸置疑是“大熊貓”。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峽基地是此次大熊貓溯源之旅的第一站。
在雅安碧峰峽基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仿佛知道遠方客人來了,或坐在地上吃東西,或往樹上攀爬,或倒掛在樹杈上……以各種有趣可愛的姿勢吸引著戴維家族後人及法國客人。
現場,工作人員向大家講解大熊貓的生活習性,包括從出生到成年的變化過程及狀態等,讓法國客人感受“熊貓老家”的傳奇魅力。許多客人由此第一次與大熊貓有了親密接觸。
蒙頂山作為此次溯源之旅的中間一站,將雅安“世界茶源”這張名片遞向大洋彼岸。
登上蒙頂山,法國客人了解蒙頂山茶文化,在品茗過程中體驗蓋碗茶的喝法。“這是大自然的味道,雖然有點苦,卻有淡淡的清香味。”一位法國客人在品嚐蒙頂山茶後說。
茶藝、茶技表演——天風十二品、龍行十八式,一柔一剛、一文一武,堪稱蒙山派“雙璧”。
“天風十二品”茶技師穿著美麗的漢服,向法國客人展示泡茶、聞茶、送茶、飲茶的茶禮。我市的經典茶藝表演將法國客人帶到遙遠古時,杯盞之間,茶人將茶香融入蒙頂山的清風之中。
“龍行十八式”是蒙頂山“禪茶”中獨創的十八道獻茶技藝。茶技師手持一米多的長嘴銅壺,一招一式模仿龍的動作,靜與動之間,令人目不暇接。法國客人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非常棒的體驗,不僅領略雅安生態文化,更感受到雅安茶文化之美。
為表示感謝,法國代表團唱起家鄉歌謠。蒙頂山天蓋寺響起來自大洋彼岸的歌聲,引得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沿著戴維足跡 探尋大熊貓發現之旅
隨後,溯源之旅來到寶興縣蜂桶寨鄉鄧池溝戴維新村。
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中,該新村為紀念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而建。
“太神奇了,竹子居然能做成如此精美的工藝品,上麵還有大熊貓圖案。”年僅17歲的歐赫燕訥拿出手機,拍攝一個用竹絲製作而成的花瓶。她要用手機拍攝下這個神奇的工藝品,回去給朋友看。“我和我的朋友都很喜歡大熊貓,但隻是在書籍和互聯網上見過。這次來到大熊貓故鄉看見真正的大熊貓,感覺很興奮。”
在戴維廣場,10多名法國客人來到阿爾芒·戴維雕像前。阿爾芒·戴維家族後裔讓·戴維說,每次在電視上看見大熊貓,母親就會自豪地告訴他,大熊貓是戴維家族先輩發現的。通過查閱阿爾芒·戴維的資料,他知道了寶興鄧池溝,夢想有一天可以來到這裏,“今天終於實現了夢想,而且還看見真正的大熊貓,比電視裏的大熊貓可愛多了。”
在這次大熊貓溯源之旅中,從大熊貓的發現到大熊貓的喜好再到它的習性等,讓·戴維對大熊貓有了更深的了解。
鄧池溝之旅不僅讓法國客人圓夢大熊貓,而且這裏的美景也讓他們讚歎不已。
4月的鄧池溝雖然還有些春寒料峭,但櫻花已經盛開,數十棟鄉村民居全部采用“讓土味更濃”的外牆風格——不用白色的牆灰和牆磚,取而代之的是用泥土、秸稈、水泥混合後噴塗在牆麵上,如土坯牆般的色彩;而位於民居前後的,則是家家戶戶都有的小花園,鮮花綠樹和水景貫穿於整個新村。
“哇!太美妙了,我感覺是在公園裏散步。”法國客人讓·皮埃爾連連點讚。
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以文化交流的方式傳播雅安大熊貓文化,提高雅安美譽度,持續推廣“一座最滋潤城市”的旅遊口號,打響雅安特色旅遊名片。
承載傳播重任 架起文化交流橋梁
在大熊貓起源館開館儀式現場,由畫家童昌信送出的一幅大熊貓元素太極圖贏得掌聲陣陣。
“大熊貓自古以來不僅以忠厚、憨態可掬、和平吉祥的形象示人,更是在憨態的背後隱藏著深廣的奧秘。黑白二色的極簡外表、反差極強的色彩、巧妙的黑白布局,構成‘滾動的太極圖’,太極圖乃靜止的大熊貓。”童昌信說,這幅圖象征著他對國與國之間和諧相處的期盼、對和平友善的向往。
童昌信還表示,每次出國交流學習,他總是會帶上自己關於大熊貓的作品贈送給其他國家友人,盡全力傳播中國大熊貓文化。
走進起源館,雅安市原副市長、原省旅遊局巡視員、大熊貓文化研究學者孫前,向法國客人介紹了大熊貓起源曆史、生物特性、發現命名過程和大熊貓外交、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大熊貓文化交流等內容。
埃斯佩萊特市市長讓·瑪利也來到鄧池溝。在參觀大熊貓起源館和戴維新村後,他對中國保護傳統文化並且努力推廣的做法表示讚賞,認為這是值得學習的,“回去後,我會辦一些展覽,向市民講述戴維和大熊貓的故事;還會在城市植入大熊貓元素,對市政廳進行裝修,在裏麵掛上戴維、大熊貓乃至鄧池溝的圖片。讓市民知道,我們的城市曾經有一個了不起的人,是他把可愛的大熊貓從鄧池溝帶向了世界。”
這次溯源之旅讓法國客人驚訝和感動。在阿爾芒·戴維曾經擔任過神甫的教堂裏,他們唱了三首分別代表感恩、和諧、尊重的歌曲,表達此次來到“熊貓老家”的心情。
參觀完起源館,法國客人告訴記者,自己仿佛穿越回“戴維年代”,也明白了為什麽那麽多人會為大熊貓著迷,更明白了戴維發現大熊貓是多麽偉大的事情。
法國客人勒嘎紐阿在現場拿起一張印有大熊貓的明信片,並找到工作人員蓋上郵戳,“我想把它寄到法國,送給我的孫子,讓他感受來自中國的大熊貓文化。我想這一定非常有意義。”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張雨蝶 鄭暘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