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立言(右)一家三代都是老師 “‘休空去,莫白來’是世家师美祖父一生奉為圭臬的警言,也是传承传代承良直接影響我們祖孫三代人的人生準則。”3日,系列雅安市田家炳中學物理老師曹立言翻開祖父昔日的报道備課本,頗有感慨地說道。教育家风家风 自祖父曹宏1948年踏上三尺講台的世家师美那一刻起,教師這個職業便在曹家傳承至今。传承传代承良曹立言的系列祖父、祖母、报道父親、教育家风家风母親,世家师美甚至是传承传代承良嶽父、嶽母和妻子,系列一家8人全都從事教育工作。报道 對他們一家來說,選擇老師這份職業,過去不會懷疑,將來也不會離開,因為這份信仰已流淌在了血液裏,深深刻進了骨子裏。 祖輩: 教育事業的播種者 “‘來時呱呱叫,去時哈哈笑……’這是祖父在總結自己一生得失時,最為感歎的一句話,他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曹立言說道,祖父在自己心中的印象,用“勤勉”二字來形容最為貼切,而這體現在兩件事上:教書、看書。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的曹宏,本有機會到更好的地方發展,卻本著報效桑梓的想法,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漢源縣富林鎮任教。曾為求學,在寒冷的冬季,他也甘願穿著麻窩子草鞋,翻山越嶺幾個小時到雅安,接著又馬不停蹄搭乘去成都的車。從小便愛讀書的他,將這一愛好落實到了行動中,也影響了周圍的人。 而後,由於工作原因,曹宏攜其家人,來到了雅安,先後在雅安師範校、雅安中學、雅安市田家炳中學、雨城區第二中學等5所學校擔任地理、曆史老師,以其幽默風趣、剖析到位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 “引經據典是祖父的常用手段,他那時候還自製了一個活動地圖,類似於現在的PPT,非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曹立言說,在地圖相對應的位置挖個洞,然後在其背後貼上箭頭等標誌,再用線連起來,這樣一來,便可通過拽動線來拖動標誌,到達地圖上的指定位置,這種生動的授課方式能夠直接吸引學生眼球。 同時,為了能教予學生更多知識,曹宏涉獵廣泛,將看書作為自己的興趣。“用現在的話來說,把祖父形容成書癡也不為過。”在曹立言印象中,祖父埋頭伏案的背影記憶猶新。“祖父的工資基本上都是拿來買書的,家中曾經有5個大櫃子,全裝的書。”曹立言比劃著櫃子的大小,一人高的櫃子裏,都被曹宏買來的書塞得滿滿的。 “太陽好時,祖父便在窗戶前,不好時,便坐在沙發上看書、寫書、備課、改試卷。”曹立言說道,祖父對知識如此渴求,即使在生命快要燃盡的前一星期,仍然筆耕不輟。“當時看到他寫的文章都有些語句不通順了,但是祖父還是想繼續完成。” 為了照顧家庭,全力支持曹宏教書,妻子白瓊芳便提前退休在家。“祖母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隻要是她教過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名字都能一口叫出。”曹立言說道,這便是白瓊芳經常親自家訪學生家庭的緣故。在三尺講台上奉獻了30年青春的祖母,常常教育他,一定要以身作則,用心教書。 父輩: 教育事業的耕耘者 如果說對於祖輩的印象,更多的是勤勉,那麽,對於父輩的印象,曹立言覺得是嚴謹。 “自父親1980年到雅安市田家炳中學擔任實驗員至今,在學校的實驗室內,仍然可以尋找到他當年的足跡。”曹立言說道,由於其父曹憲對工作一絲不苟,在他管理實驗室器材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一直延續至今。其管理的器材從未出現過紕漏。 “父親不僅會整理器材,還會修器材。”曹立言自豪地說道,例如一般的電子器材損壞後,學校都不用另請師傅修理,找父親曹憲即可。 之後,由於工作原因,曹憲被調往雨城區教育局工作。雖走下了三尺講台,卻開始了另一種教育工作。“當時都50歲了,擔心他從未使用過電子文檔、電子表格等軟件,會有點困難,結果他隻用了很短的時間,不僅了解了軟件操作,用得比年輕人還熟。”曹立言說,父親敢於嚐試新挑戰以及對待工作嚴謹的態度,獲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同樣的,跟父親一樣態度的母親張忠秀,也將嚴謹的態度延續到工作中。“一輩子都在跟小朋友打交道,從事幼教的母親,總能想到許多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曹立言說道,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母親更傾向於了解孩子內心所想。 孫輩: 教育事業的延續者 談及為何做一名老師,曹立言思考後說:“想不出來原因,可能是言傳身教,覺得自己屬於這份工作。”回想起小時候,曹立言經常跟著祖父跑到學校上課,祖父站在講台上教書的樣子,便成了他模仿的對象。 小時候的他,常在祖父上課和批改試卷的廢紙上,拿起紅筆進行勾畫,然後笑著讓別人叫他曹老師。這種父輩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立誌也要成為一名老師。 在曹立言回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要屬2006年9月10日那一天。這一天,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教師節,但對於曹立言一家來說,卻是祖孫三代同為教師的第一個教師節。 “那天,祖母張羅了一大桌飯菜,祖父難得地斟上一杯葡萄酒,然後說,立言,今天是你當上老師的第一個教師節,現在我們全家都能過教師節了。”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背後卻飽含了祖孫三代人對教育事業的執著。 目前,已教了13年書的曹立言,在家中教齡是最小的。在他的心中,教師是一個值得傳承的榮譽。“祖父給我起名時,要我做到立言,這不僅飽含了對我做人、做事的期盼,從另一方麵也是希望我能在教師這條道路上樹立好的榜樣。”曹立言說。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
曹立言(右)一家三代都是老師
“‘休空去,莫白來’是世家师美祖父一生奉為圭臬的警言,也是传承传代承良直接影響我們祖孫三代人的人生準則。”3日,系列雅安市田家炳中學物理老師曹立言翻開祖父昔日的报道備課本,頗有感慨地說道。教育家风家风
自祖父曹宏1948年踏上三尺講台的世家师美那一刻起,教師這個職業便在曹家傳承至今。传承传代承良曹立言的系列祖父、祖母、报道父親、教育家风家风母親,世家师美甚至是传承传代承良嶽父、嶽母和妻子,系列一家8人全都從事教育工作。报道
對他們一家來說,選擇老師這份職業,過去不會懷疑,將來也不會離開,因為這份信仰已流淌在了血液裏,深深刻進了骨子裏。
祖輩:
教育事業的播種者
“‘來時呱呱叫,去時哈哈笑……’這是祖父在總結自己一生得失時,最為感歎的一句話,他從不後悔自己的選擇。”曹立言說道,祖父在自己心中的印象,用“勤勉”二字來形容最為貼切,而這體現在兩件事上:教書、看書。
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法學院的曹宏,本有機會到更好的地方發展,卻本著報效桑梓的想法,義無反顧地回到了家鄉漢源縣富林鎮任教。曾為求學,在寒冷的冬季,他也甘願穿著麻窩子草鞋,翻山越嶺幾個小時到雅安,接著又馬不停蹄搭乘去成都的車。從小便愛讀書的他,將這一愛好落實到了行動中,也影響了周圍的人。
而後,由於工作原因,曹宏攜其家人,來到了雅安,先後在雅安師範校、雅安中學、雅安市田家炳中學、雨城區第二中學等5所學校擔任地理、曆史老師,以其幽默風趣、剖析到位的講課風格,深受學生歡迎。
“引經據典是祖父的常用手段,他那時候還自製了一個活動地圖,類似於現在的PPT,非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曹立言說,在地圖相對應的位置挖個洞,然後在其背後貼上箭頭等標誌,再用線連起來,這樣一來,便可通過拽動線來拖動標誌,到達地圖上的指定位置,這種生動的授課方式能夠直接吸引學生眼球。
同時,為了能教予學生更多知識,曹宏涉獵廣泛,將看書作為自己的興趣。“用現在的話來說,把祖父形容成書癡也不為過。”在曹立言印象中,祖父埋頭伏案的背影記憶猶新。“祖父的工資基本上都是拿來買書的,家中曾經有5個大櫃子,全裝的書。”曹立言比劃著櫃子的大小,一人高的櫃子裏,都被曹宏買來的書塞得滿滿的。
“太陽好時,祖父便在窗戶前,不好時,便坐在沙發上看書、寫書、備課、改試卷。”曹立言說道,祖父對知識如此渴求,即使在生命快要燃盡的前一星期,仍然筆耕不輟。“當時看到他寫的文章都有些語句不通順了,但是祖父還是想繼續完成。”
為了照顧家庭,全力支持曹宏教書,妻子白瓊芳便提前退休在家。“祖母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地方,隻要是她教過的學生,每個學生的名字都能一口叫出。”曹立言說道,這便是白瓊芳經常親自家訪學生家庭的緣故。在三尺講台上奉獻了30年青春的祖母,常常教育他,一定要以身作則,用心教書。
父輩:
教育事業的耕耘者
如果說對於祖輩的印象,更多的是勤勉,那麽,對於父輩的印象,曹立言覺得是嚴謹。
“自父親1980年到雅安市田家炳中學擔任實驗員至今,在學校的實驗室內,仍然可以尋找到他當年的足跡。”曹立言說道,由於其父曹憲對工作一絲不苟,在他管理實驗室器材的過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一直延續至今。其管理的器材從未出現過紕漏。
“父親不僅會整理器材,還會修器材。”曹立言自豪地說道,例如一般的電子器材損壞後,學校都不用另請師傅修理,找父親曹憲即可。
之後,由於工作原因,曹憲被調往雨城區教育局工作。雖走下了三尺講台,卻開始了另一種教育工作。“當時都50歲了,擔心他從未使用過電子文檔、電子表格等軟件,會有點困難,結果他隻用了很短的時間,不僅了解了軟件操作,用得比年輕人還熟。”曹立言說,父親敢於嚐試新挑戰以及對待工作嚴謹的態度,獲得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
同樣的,跟父親一樣態度的母親張忠秀,也將嚴謹的態度延續到工作中。“一輩子都在跟小朋友打交道,從事幼教的母親,總能想到許多別人想不到的東西。”曹立言說道,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母親更傾向於了解孩子內心所想。
孫輩:
教育事業的延續者
談及為何做一名老師,曹立言思考後說:“想不出來原因,可能是言傳身教,覺得自己屬於這份工作。”回想起小時候,曹立言經常跟著祖父跑到學校上課,祖父站在講台上教書的樣子,便成了他模仿的對象。
小時候的他,常在祖父上課和批改試卷的廢紙上,拿起紅筆進行勾畫,然後笑著讓別人叫他曹老師。這種父輩潛移默化的影響,讓他立誌也要成為一名老師。
在曹立言回憶中,印象最深刻的,還要屬2006年9月10日那一天。這一天,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教師節,但對於曹立言一家來說,卻是祖孫三代同為教師的第一個教師節。
“那天,祖母張羅了一大桌飯菜,祖父難得地斟上一杯葡萄酒,然後說,立言,今天是你當上老師的第一個教師節,現在我們全家都能過教師節了。”就是這樣一句簡單的話語,背後卻飽含了祖孫三代人對教育事業的執著。
目前,已教了13年書的曹立言,在家中教齡是最小的。在他的心中,教師是一個值得傳承的榮譽。“祖父給我起名時,要我做到立言,這不僅飽含了對我做人、做事的期盼,從另一方麵也是希望我能在教師這條道路上樹立好的榜樣。”曹立言說。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