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護士悉心照顧患者。 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配藥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為患者實施高難度手術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學習討論。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查房,了解患者恢複情況。救人 這樣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默默醫者隊伍,他們承擔著大量複雜、奉献大型且風險性極高的心无协力胸心類手術,在專業領域不斷探索,旁骛挽救著無數急危重症病人。治病 在雅安,他們率先開展肺癌根治術、同心食管癌切除術、默默巨大縱隔腫瘤切除術,奉献並成功救治多例心髒刀刺傷患者等,心无协力從死神手中搶回一個個生命。 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他們永不止步,為延續生命而保駕護航,他們就是——雅安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專家醫護團隊。 為詳細了解該科室的業務水平和服務範圍,進一步揭開胸心外科的神秘麵紗,近日,記者到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一探究竟。 【健康支招】 心平氣和 癌症治療有效果 心中有數 定期體檢早預防 癌症雖然是一個難治性疾病,但是對於癌症要抱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目前,很多人因為得癌症,便會焦慮不安,認為既然已經無法根治,便放棄治療,最終導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麵對癌症,應該采取的正確方式是什麽呢?怎樣才能做到早預防、早治療?近日,記者采訪了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治醫師張榕,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麵對‘談癌色變’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癌症非常可怕,但是仍然要抱有良好的心態,因為積極的心理對癌症的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張榕介紹,肺癌位於主要癌症發病情況之首,每年新發病例約70.5萬。“盡管如此,其治愈率也是非常高的,在采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之後,最終的治愈率非常可觀。” 很多癌症患者以為得癌症之後必定會麵臨死亡,這也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在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下,二期及以下的病期肺癌,經過完整的治療後,生存率可以達到5年之內100%。因此,麵對癌症,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早期發現癌症,治愈率和根治率也是很可觀的。在現代社會中,抽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由於抽煙而引發的一係列病症也是屢見不鮮。 “我們都知道,抽煙直接損害的是肺、胃等髒器,所以為了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主動到醫院接受檢查。”張榕建議,定期檢查是預防癌症的一個有效方法,通過拍胸部CT等手段,能做到及早遏製癌症的魔爪。針對35歲以上的中年人,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全身檢查。 【走進科室】 潛心鑽研 拓展業務領域 專心致誌 醫教研齊頭並進 能夠開展關於肺癌、食管癌手術的科室,不同於一般的臨床和門診科室——這裏直麵的是生死,是與死神一對一的較量。 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的專家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獨立於2007年,目前科室有副主任醫師2名、醫學碩士1名、主治醫師4名。 作為一個以承接大型手術為主的科室,胸心外科醫護團隊在專業領域上不斷探索,力求減輕病人的痛苦,現階段已經開展肺癌根治術(包括高難度的支氣管血管雙袖式切除)、食管癌切除術(包括胃食管頸部吻合術)、巨大縱膈腫瘤切除術、漏鬥雞胸等複雜手術。 同時,胸心外科積極與時代接軌,開展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肺葉切除、胸腺瘤切除等,標誌著區域內食管微創手術時代的到來。 在心髒手術方麵,開展心內直視手術,包括房間隔修補、心室間隔修補等複雜先心、風濕性心髒病的單雙瓣置換等手術,並成功救治多例心髒刀刺傷患者。這對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的專業水平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近年來,為建設一支專業水平更高,為患者提供更先進醫療技術服務的隊伍,胸心外科不曾停下交流學習的腳步,一直精益求精探索特色治療方式,並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邀請專家來市人民醫院開展學術交流,派科室醫生前往上級醫院學習,為科室技術水平提升和專科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他們認為,患者為大,要用心對待每一場手術,就必須不斷學習先進技能。 手術動人心魄 效果振奮人心 【醫患故事】 走進市人民醫院住院大樓,踏進胸心外科的走廊,映入眼簾的是一封在大紅紙上寫下的感謝信;大紅紙占了整整一麵牆,信中的話語感人而又溫暖……這是一名病人為感謝胸心外科醫護團隊而寫的感謝信。 類似的感謝信,在胸心外科還有很多。 自2007年以來的10年時間裏,胸心外科醫護團隊無私奉獻,贏得無數感謝信,而每一封感謝信背後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患者不慎“傷心” 家屬心急如焚 同心協力施救 醫生煞費苦心 “空白、虛脫、死亡……這是我回想那天的情形能夠找出來的形容詞。我感覺心髒裏麵的血液像水一樣噴出,毫不誇張地說,雖然我很想大口呼吸,但是連呼吸都會感覺血液加速地往外湧。”差點死於心髒破裂的李峰(化名)說,他甚至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被送入醫院的,隻能記得耳邊是自己孱弱的心跳聲和救護車的鳴笛聲。 今年3月,李峰因為不小心被銳器將心髒刺破,踏入鬼門關,險些丟掉自己的生命。 當時是淩晨0點,家人緊急將李峰送往市人民醫院。“接到病人後,發現病人已經沒有血壓,心率接近停止,出血量達3000多毫升。”胸心外科主治醫師張榕說,當天是他值班,簡單檢查李峰的狀況後,發現情況並不樂觀。“3000毫升相當於什麽概念?一個正常人的血量為5000毫升左右,而李峰已經流失掉三分之二的血量,性命岌岌可危。” 這種情況下,哪怕多耽誤1分鍾都會延誤病人生命。 “急診室、放射科,再到手術室,前後花費不到10分鍾。”李峰家人說,當時,市人民醫院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簡化一切手續,確保以最快的速度確診病人情況。 手術室裏,醫生額頭的汗水被一次又一次地擦去。“像這樣的心髒破裂情況,在全國範圍內的治愈率不足1%。因為心髒破裂後,流出的血液流入到心包裏麵,反過來對心髒造成擠壓,會形成一個更為凶險的病症——心包填塞,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張榕說,頂著巨大的壓力,經過與死神賽跑的兩個小時,終於將李峰的生命搶了回來。 再見李峰時,他坐在胸心外科的醫生辦公室內,愉快地和醫生交談著自己的經曆,絲毫看不出是心髒刀刺傷恢複不久的病人。 “這要感謝胸心外科的醫護人員,沒有他們也就沒有現在坐在這裏的我。”李峰說。 救死扶傷是醫生責任,在麵對複雜病情的時間,胸心外科的醫護人員沒有退縮,他們迎難而上,用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及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詮釋著治病救人的高尚醫德。 巨大腫瘤侵襲 患者提心吊膽 狹窄區域施刀 醫生膽大心細 “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他連呼吸都快沒有了。”小劉40歲的母親淚流滿麵地對醫生說道。前前後後已經拜訪數家醫院的她,眼神裏隻有絕望和對兒子生命的惋惜。 17歲的小劉,本是一個在學校裏無憂無慮學習的高中生,卻不知何時感到莫名的累,甚至是喘不上氣。親人帶他前往醫院檢查後發現,原來他的心髒前方有一顆定時炸彈——腫瘤。 腫瘤讓人生畏,是因為其來勢洶洶,存在轉移,以及多數情況下根治不徹底的情況,並且惡性腫瘤死亡率高,病發時患者痛不欲生。患病的小劉因胸前的“定時炸彈”感到絕望。 “前縱膈腫瘤,聽到這個詞時,我隻對腫瘤二字有所耳聞,卻不知道長在我胸前的一顆有多麽危險。”小劉說,在被確診為前縱膈腫瘤後,其他醫院都不願給他做手術,“因為在一個空間狹窄到隻有1—2公分,後方便是心髒和各大主要血管的地方,稍有不慎弄破血管便會立即死亡。” 到市人民醫院後,胸心外科的專家針對小劉的病情展開會診,一次又一次的會診後確定了最終的治療方案,下決心一試幫助小劉摘除心髒上的這顆定時炸彈。 難度,肯定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摘除這個直徑20厘米的腫瘤,是目前亞洲有文獻報道的、經手術成功切下來的最大腫瘤。可以想見,當時胸心外科醫護人員是冒著多麽大的危險,承受著多麽大的壓力,才幫助小劉重拾生的希望。 “如果沒有胸心外科醫生的救治,我肯定已經在死神那邊了。”小劉說,在病房的日子,不斷有醫護人員前來觀察他的病情恢複情況,經常詢問他的感受。“有一次半夜,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又不願意打擾護士;實在不行了,才摁下呼叫機,醫生護士很快到了,並囑咐我以後要及時呼叫。”醫護人員輕輕地揶揶被子,用棉簽幫他打濕幹涸的嘴唇,小劉感受到醫護人員的溫暖。 熬夜,已經成為胸心外科醫護人員的工作常態。“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是對每一台手術最好的致敬。”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醫護團隊,對於死亡率高的病症,他們不曾畏懼,用他們精湛的醫術,一次又一次地搶回生命。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高菲菲 吳丹
胸心外科護士悉心照顧患者。
醫護人員為患者進行配藥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為患者實施高難度手術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學習討論。
胸心外科醫護人員查房,了解患者恢複情況。救人
這樣一支醫德高尚、技術精湛的默默醫者隊伍,他們承擔著大量複雜、奉献大型且風險性極高的心无协力胸心類手術,在專業領域不斷探索,旁骛挽救著無數急危重症病人。治病
在雅安,他們率先開展肺癌根治術、同心食管癌切除術、默默巨大縱隔腫瘤切除術,奉献並成功救治多例心髒刀刺傷患者等,心无协力從死神手中搶回一個個生命。
在救死扶傷的道路上,他們永不止步,為延續生命而保駕護航,他們就是——雅安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專家醫護團隊。
為詳細了解該科室的業務水平和服務範圍,進一步揭開胸心外科的神秘麵紗,近日,記者到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一探究竟。
【健康支招】
心平氣和 癌症治療有效果
心中有數 定期體檢早預防
癌症雖然是一個難治性疾病,但是對於癌症要抱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目前,很多人因為得癌症,便會焦慮不安,認為既然已經無法根治,便放棄治療,最終導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麵對癌症,應該采取的正確方式是什麽呢?怎樣才能做到早預防、早治療?近日,記者采訪了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主治醫師張榕,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
“麵對‘談癌色變’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雖然癌症非常可怕,但是仍然要抱有良好的心態,因為積極的心理對癌症的治療有非常好的效果。”張榕介紹,肺癌位於主要癌症發病情況之首,每年新發病例約70.5萬。“盡管如此,其治愈率也是非常高的,在采取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之後,最終的治愈率非常可觀。”
很多癌症患者以為得癌症之後必定會麵臨死亡,這也是一個錯誤的看法。在現有的醫療技術水平下,二期及以下的病期肺癌,經過完整的治療後,生存率可以達到5年之內100%。因此,麵對癌症,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從預防的角度來說,早期發現癌症,治愈率和根治率也是很可觀的。在現代社會中,抽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由於抽煙而引發的一係列病症也是屢見不鮮。
“我們都知道,抽煙直接損害的是肺、胃等髒器,所以為了知曉自己的身體狀況,應該主動到醫院接受檢查。”張榕建議,定期檢查是預防癌症的一個有效方法,通過拍胸部CT等手段,能做到及早遏製癌症的魔爪。針對35歲以上的中年人,為了保證身體健康,建議每年至少做一次全身檢查。
【走進科室】
潛心鑽研 拓展業務領域
專心致誌 醫教研齊頭並進
能夠開展關於肺癌、食管癌手術的科室,不同於一般的臨床和門診科室——這裏直麵的是生死,是與死神一對一的較量。
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的專家一直奮戰在第一線。
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獨立於2007年,目前科室有副主任醫師2名、醫學碩士1名、主治醫師4名。
作為一個以承接大型手術為主的科室,胸心外科醫護團隊在專業領域上不斷探索,力求減輕病人的痛苦,現階段已經開展肺癌根治術(包括高難度的支氣管血管雙袖式切除)、食管癌切除術(包括胃食管頸部吻合術)、巨大縱膈腫瘤切除術、漏鬥雞胸等複雜手術。
同時,胸心外科積極與時代接軌,開展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肺葉切除、胸腺瘤切除等,標誌著區域內食管微創手術時代的到來。
在心髒手術方麵,開展心內直視手術,包括房間隔修補、心室間隔修補等複雜先心、風濕性心髒病的單雙瓣置換等手術,並成功救治多例心髒刀刺傷患者。這對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的專業水平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近年來,為建設一支專業水平更高,為患者提供更先進醫療技術服務的隊伍,胸心外科不曾停下交流學習的腳步,一直精益求精探索特色治療方式,並與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等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邀請專家來市人民醫院開展學術交流,派科室醫生前往上級醫院學習,為科室技術水平提升和專科建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他們認為,患者為大,要用心對待每一場手術,就必須不斷學習先進技能。
手術動人心魄 效果振奮人心
【醫患故事】
走進市人民醫院住院大樓,踏進胸心外科的走廊,映入眼簾的是一封在大紅紙上寫下的感謝信;大紅紙占了整整一麵牆,信中的話語感人而又溫暖……這是一名病人為感謝胸心外科醫護團隊而寫的感謝信。
類似的感謝信,在胸心外科還有很多。
自2007年以來的10年時間裏,胸心外科醫護團隊無私奉獻,贏得無數感謝信,而每一封感謝信背後都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患者不慎“傷心” 家屬心急如焚
同心協力施救 醫生煞費苦心
“空白、虛脫、死亡……這是我回想那天的情形能夠找出來的形容詞。我感覺心髒裏麵的血液像水一樣噴出,毫不誇張地說,雖然我很想大口呼吸,但是連呼吸都會感覺血液加速地往外湧。”差點死於心髒破裂的李峰(化名)說,他甚至想不起來自己是怎麽被送入醫院的,隻能記得耳邊是自己孱弱的心跳聲和救護車的鳴笛聲。
今年3月,李峰因為不小心被銳器將心髒刺破,踏入鬼門關,險些丟掉自己的生命。
當時是淩晨0點,家人緊急將李峰送往市人民醫院。“接到病人後,發現病人已經沒有血壓,心率接近停止,出血量達3000多毫升。”胸心外科主治醫師張榕說,當天是他值班,簡單檢查李峰的狀況後,發現情況並不樂觀。“3000毫升相當於什麽概念?一個正常人的血量為5000毫升左右,而李峰已經流失掉三分之二的血量,性命岌岌可危。”
這種情況下,哪怕多耽誤1分鍾都會延誤病人生命。
“急診室、放射科,再到手術室,前後花費不到10分鍾。”李峰家人說,當時,市人民醫院立即開啟綠色通道,簡化一切手續,確保以最快的速度確診病人情況。
手術室裏,醫生額頭的汗水被一次又一次地擦去。“像這樣的心髒破裂情況,在全國範圍內的治愈率不足1%。因為心髒破裂後,流出的血液流入到心包裏麵,反過來對心髒造成擠壓,會形成一個更為凶險的病症——心包填塞,情況將變得更加複雜。”張榕說,頂著巨大的壓力,經過與死神賽跑的兩個小時,終於將李峰的生命搶了回來。
再見李峰時,他坐在胸心外科的醫生辦公室內,愉快地和醫生交談著自己的經曆,絲毫看不出是心髒刀刺傷恢複不久的病人。
“這要感謝胸心外科的醫護人員,沒有他們也就沒有現在坐在這裏的我。”李峰說。
救死扶傷是醫生責任,在麵對複雜病情的時間,胸心外科的醫護人員沒有退縮,他們迎難而上,用對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及默默奉獻的職業精神,詮釋著治病救人的高尚醫德。
巨大腫瘤侵襲 患者提心吊膽
狹窄區域施刀 醫生膽大心細
“醫生,救救我的孩子吧,他連呼吸都快沒有了。”小劉40歲的母親淚流滿麵地對醫生說道。前前後後已經拜訪數家醫院的她,眼神裏隻有絕望和對兒子生命的惋惜。
17歲的小劉,本是一個在學校裏無憂無慮學習的高中生,卻不知何時感到莫名的累,甚至是喘不上氣。親人帶他前往醫院檢查後發現,原來他的心髒前方有一顆定時炸彈——腫瘤。
腫瘤讓人生畏,是因為其來勢洶洶,存在轉移,以及多數情況下根治不徹底的情況,並且惡性腫瘤死亡率高,病發時患者痛不欲生。患病的小劉因胸前的“定時炸彈”感到絕望。
“前縱膈腫瘤,聽到這個詞時,我隻對腫瘤二字有所耳聞,卻不知道長在我胸前的一顆有多麽危險。”小劉說,在被確診為前縱膈腫瘤後,其他醫院都不願給他做手術,“因為在一個空間狹窄到隻有1—2公分,後方便是心髒和各大主要血管的地方,稍有不慎弄破血管便會立即死亡。”
到市人民醫院後,胸心外科的專家針對小劉的病情展開會診,一次又一次的會診後確定了最終的治療方案,下決心一試幫助小劉摘除心髒上的這顆定時炸彈。
難度,肯定是難以想象的,因為摘除這個直徑20厘米的腫瘤,是目前亞洲有文獻報道的、經手術成功切下來的最大腫瘤。可以想見,當時胸心外科醫護人員是冒著多麽大的危險,承受著多麽大的壓力,才幫助小劉重拾生的希望。
“如果沒有胸心外科醫生的救治,我肯定已經在死神那邊了。”小劉說,在病房的日子,不斷有醫護人員前來觀察他的病情恢複情況,經常詢問他的感受。“有一次半夜,我突然感到很不舒服,但是又不願意打擾護士;實在不行了,才摁下呼叫機,醫生護士很快到了,並囑咐我以後要及時呼叫。”醫護人員輕輕地揶揶被子,用棉簽幫他打濕幹涸的嘴唇,小劉感受到醫護人員的溫暖。
熬夜,已經成為胸心外科醫護人員的工作常態。“把生命放在第一位,是對每一台手術最好的致敬。”市人民醫院胸心外科醫護團隊,對於死亡率高的病症,他們不曾畏懼,用他們精湛的醫術,一次又一次地搶回生命。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高菲菲 吳丹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