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號響“嘟嘟”,观民黑砂展文化,俗购茶香飄遠方……在昨(12)日開幕的特产第十一屆“中國 四川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 雅安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成果展上,集齊了看、品香聞、观民品三位一體的俗购,特色鮮明的特产滎經館受到大家的歡迎。 據了解,品香12日至16日將在滎經館集中展示滎經災後恢複重建文化旅遊發展成果。观民其後,俗购參展商將繼續留館,特产市民可隨時前來觀看購買文化旅遊商品。品香 看表演 特色傳統扯眼球 12日上午一開館,观民位於名山茶馬古城裏的俗购滎經館就已人頭攢動。門頭上,特产以牛背山美麗風光為背景的“生態滎經 鴿子花都”幾個字格外顯眼。滎經館裏,砂器、微晶磚、茶葉、天麻、獼猴桃、蜂蜜等特色產品擺滿了展架。 據了解,本次滎經館主要集中展示了災後恢複重建以來,滎經生態農業文化旅遊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成果,包括了農業特色產業、綠色循環微晶產業以及傳統黑砂文化產業,共有全縣10多家企業參加。然而吸引大家駐足的還是滎經的傳統民俗文化。 在滎經館門外,身著紅色中式服裝,頭戴尖頂竹帽的幾位老人正舉著竹號“嗚嘟嘟”地吹起來。滎經竹號是滎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前用於為生產勞動時鼓勁,是滎經人民勞動場景的再現。 “今天早上7點就從滎經出發了。”竹號表演者之一鍾國興說,竹號表演隊的隊員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但是說起要給大家表演,渾身都是勁兒。 “第一次見到這種表演,很安逸。”看了竹號表演,市民周先生對竹號產生了極大興趣,還特意留下來近距離觀察竹號。 在黑砂文化展區,砂器匠人彭喬正在現場製作黑砂藝術品。彭喬從事黑砂製作已有七八年時間,製作砂器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難事。隻見他雙手握住基本成型的黑砂瓶不停地捏轉,其間還用手不停地轉動手下方的圓形木板,帶動砂器轉動。 彭喬說,滎經砂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展示給大家看的是最傳統的製作方法,跟千年前古人製作砂器的方法一模一樣。 “安逸,很想自己試一下。”在現場觀看的市民廖莎莎說。 現場購 大包小包帶回家 在特色農產品產區,暗紅色的實木桌上擺上了黑砂茶具和滎經的塔山茶,被開水衝泡過的茶葉飄出陣陣茶香,路過的市民都可以現場品嚐。 滎經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滎經此次展出的茶葉種類包括綠茶、藏茶和紅茶。 “天麻咋個賣?”“這個蜂蜜是不是真的山花蜜?”在特色農產品展區,前來參觀的觀眾不斷詢問現場參展商。 “今天光賣蜂蜜都賣了幾千塊錢了。”滎經龍蒼溝土蜂蜜展出商說,滎經縣森林覆蓋麵廣,而且山林地區多種植中藥材,因此土蜂蜜大多含有中草藥成分,很受大家的歡迎。 “老板給我來三個砂鍋。”邛崍的郭先生聽說當天滎經砂鍋在名山參展,趕著來買了3個砂鍋。 “滎經砂鍋好用,現在家裏都還有。”郭先生說。 “今天帶來的砂鍋已經全部賣完了。”砂器參展商石華碧說。 展成果 文化旅遊發展效果顯著 在滎經館中央兩側,分別掛著一幅照片和一幅規劃圖。照片展示的是鴿子花節的雅西高速,而規劃圖則是災後恢複重建滎經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規劃圖。 “觀眾從這兩張圖上就能清晰明了地了解滎經的生態觀光旅遊和未來旅遊發展的總況。”滎經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核兩翼”是滎經文化旅遊發展的線路,“一核”指的是以縣城為核心,“兩翼”則是從雲峰山繞龍蒼溝至牛背山的森林雲海經濟發展線,以及從蘆洪路至大田壩、新添鄉至天鳳鄉的鄉村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線。其中重要的災後恢複重建旅遊項目包括牛背山基礎設施建設、龍蒼溝旅遊示範鎮建設、發展村旅遊示範村建設以及森林雲海旅遊精品路線。 截至目前,牛背山基礎設施和森林雲海旅遊精品路線兩個項目已經完成建設。 記者 張敏
竹號響“嘟嘟”,观民黑砂展文化,俗购茶香飄遠方……在昨(12)日開幕的特产第十一屆“中國 四川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遊節” 雅安生態農業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成果展上,集齊了看、品香聞、观民品三位一體的俗购,特色鮮明的特产滎經館受到大家的歡迎。
據了解,品香12日至16日將在滎經館集中展示滎經災後恢複重建文化旅遊發展成果。观民其後,俗购參展商將繼續留館,特产市民可隨時前來觀看購買文化旅遊商品。品香
看表演
特色傳統扯眼球
12日上午一開館,观民位於名山茶馬古城裏的俗购滎經館就已人頭攢動。門頭上,特产以牛背山美麗風光為背景的“生態滎經 鴿子花都”幾個字格外顯眼。滎經館裏,砂器、微晶磚、茶葉、天麻、獼猴桃、蜂蜜等特色產品擺滿了展架。
據了解,本次滎經館主要集中展示了災後恢複重建以來,滎經生態農業文化旅遊以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成果,包括了農業特色產業、綠色循環微晶產業以及傳統黑砂文化產業,共有全縣10多家企業參加。然而吸引大家駐足的還是滎經的傳統民俗文化。
在滎經館門外,身著紅色中式服裝,頭戴尖頂竹帽的幾位老人正舉著竹號“嗚嘟嘟”地吹起來。滎經竹號是滎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前用於為生產勞動時鼓勁,是滎經人民勞動場景的再現。
“今天早上7點就從滎經出發了。”竹號表演者之一鍾國興說,竹號表演隊的隊員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但是說起要給大家表演,渾身都是勁兒。
“第一次見到這種表演,很安逸。”看了竹號表演,市民周先生對竹號產生了極大興趣,還特意留下來近距離觀察竹號。
在黑砂文化展區,砂器匠人彭喬正在現場製作黑砂藝術品。彭喬從事黑砂製作已有七八年時間,製作砂器對他來說已經不是難事。隻見他雙手握住基本成型的黑砂瓶不停地捏轉,其間還用手不停地轉動手下方的圓形木板,帶動砂器轉動。
彭喬說,滎經砂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本次展示給大家看的是最傳統的製作方法,跟千年前古人製作砂器的方法一模一樣。
“安逸,很想自己試一下。”在現場觀看的市民廖莎莎說。
現場購
大包小包帶回家
在特色農產品產區,暗紅色的實木桌上擺上了黑砂茶具和滎經的塔山茶,被開水衝泡過的茶葉飄出陣陣茶香,路過的市民都可以現場品嚐。
滎經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滎經此次展出的茶葉種類包括綠茶、藏茶和紅茶。
“天麻咋個賣?”“這個蜂蜜是不是真的山花蜜?”在特色農產品展區,前來參觀的觀眾不斷詢問現場參展商。
“今天光賣蜂蜜都賣了幾千塊錢了。”滎經龍蒼溝土蜂蜜展出商說,滎經縣森林覆蓋麵廣,而且山林地區多種植中藥材,因此土蜂蜜大多含有中草藥成分,很受大家的歡迎。
“老板給我來三個砂鍋。”邛崍的郭先生聽說當天滎經砂鍋在名山參展,趕著來買了3個砂鍋。
“滎經砂鍋好用,現在家裏都還有。”郭先生說。
“今天帶來的砂鍋已經全部賣完了。”砂器參展商石華碧說。
展成果
文化旅遊發展效果顯著
在滎經館中央兩側,分別掛著一幅照片和一幅規劃圖。照片展示的是鴿子花節的雅西高速,而規劃圖則是災後恢複重建滎經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規劃圖。
“觀眾從這兩張圖上就能清晰明了地了解滎經的生態觀光旅遊和未來旅遊發展的總況。”滎經縣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
“一核兩翼”是滎經文化旅遊發展的線路,“一核”指的是以縣城為核心,“兩翼”則是從雲峰山繞龍蒼溝至牛背山的森林雲海經濟發展線,以及從蘆洪路至大田壩、新添鄉至天鳳鄉的鄉村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線。其中重要的災後恢複重建旅遊項目包括牛背山基礎設施建設、龍蒼溝旅遊示範鎮建設、發展村旅遊示範村建設以及森林雲海旅遊精品路線。
截至目前,牛背山基礎設施和森林雲海旅遊精品路線兩個項目已經完成建設。 記者 張敏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