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城東鄉雙田村是树立名山的42個貧困村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脱贫雙田村為實現精準扶貧,信心為貧困戶想辦法、敲开找路子,致富之门確定了養殖肉雞的树立脫貧項目。如今,脱贫該村5戶貧困戶已開始進行養殖,信心在脫貧摘帽的敲开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雙田村黨支部書記周成兵(右)為貧困戶發放雞苗精準扶貧50隻雞苗發放到戶 5月19日上午,致富之门一輛裝載著250隻肉雞雞苗的树立微型貨車穿梭在雙田村的村道上。這是脱贫雙田村為該村5戶貧困戶準備的雞苗。 微型貨車前麵,信心雙田村黨支部書記周成兵開著自己的敲开汽車,和扶貧第一書記唐毅一起開道帶路。致富之门“這是雙田村實施精準扶貧的一件大事。”周成兵說,這次養殖肉雞是脫貧計劃的第一步。同樣關注雙田村這件大事的還有對口幫扶單位市人社局和名山區委政法委。當天,兩個單位都派出了相關人員指導雞苗發放。 運載雞苗的貨車最先來到雙田村6組貧困戶廖體強的家。看到村裏的兩位書記親自送來活蹦亂跳的雞苗,廖體強滿臉堆滿了笑容。 從車上抬起裝著雞苗的籠子,周成兵和唐毅幫助廖體強把雞苗轉移到圈舍,很快50隻雞苗就發放完畢了。 見到雞苗都進了圈舍,廖體強趕緊從裏屋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個取食器和飲水器。“飲水器要掛起來懸空喲,免得雞把水踩翻不衛生。”周成兵當場對廖體強進行指導。 在交代了相關養殖事宜後,大家又匆匆趕往下一個貧困戶的家中。截至當天中午12時許,250隻雞苗全部發放完畢,領到雞苗的每一位貧困戶都喜氣洋洋,表示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把雞養好,早日脫貧。多方支持落實工作做深做細 雙田村的5戶貧困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一定勞動能力,這也是這個項目落實的關鍵。唐毅說,今年初決定開展貧困戶肉雞養殖項目後,村兩委就開始帶領貧困戶進行準備工作。 3月初,村裏為5戶貧困戶規劃了養殖場地並開始建設;4月20日,養殖圈舍全部建成。為保證交到貧困戶手中的雞苗能有較高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這批雞苗都是經過1個月的育苗和防疫後才發放到貧困戶手中的。 看到圈舍裏充滿生機的雞苗,周成兵感慨地說,為了這個項目能夠落地,貧困戶能實實在在掙錢,當初可費了不少功夫,僅喂食的玉米如何發放,他就和唐毅展開過激烈的討論。 唐毅說,購買雞苗和食料的資金全部由對口幫扶單位支持,貧困戶不用花一分錢。肉雞出欄後,按每公斤30元的市場價,每隻雞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這批雞能讓貧困戶收入5000元。 “不直接把錢發給貧困戶,是為了扶貧的長效發展。”唐毅說,通過項目讓貧困戶“動手”產生效益,能夠有效樹立起他們的脫貧信心,讓脫貧具有“造血”的效果。通過養殖,貧困戶積累了豐富經驗,賣掉成品雞的收益幾乎都是純利潤,可作為繼續發展的啟動資金,這樣循環下去,隨著規模的擴大,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 “我肯定能把這批雞養好。”廖體強對養雞脫貧充滿了信心,他說:“村裏幫我們把能考慮的問題都提前解決好了,我們隻要辛勤勞動,一定可以甩掉貧困的帽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肖科
名山區城東鄉雙田村是树立名山的42個貧困村之一。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脱贫雙田村為實現精準扶貧,信心為貧困戶想辦法、敲开找路子,致富之门確定了養殖肉雞的树立脫貧項目。如今,脱贫該村5戶貧困戶已開始進行養殖,信心在脫貧摘帽的敲开路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雙田村黨支部書記周成兵(右)為貧困戶發放雞苗
精準扶貧
50隻雞苗發放到戶
5月19日上午,致富之门一輛裝載著250隻肉雞雞苗的树立微型貨車穿梭在雙田村的村道上。這是脱贫雙田村為該村5戶貧困戶準備的雞苗。
微型貨車前麵,信心雙田村黨支部書記周成兵開著自己的敲开汽車,和扶貧第一書記唐毅一起開道帶路。致富之门“這是雙田村實施精準扶貧的一件大事。”周成兵說,這次養殖肉雞是脫貧計劃的第一步。同樣關注雙田村這件大事的還有對口幫扶單位市人社局和名山區委政法委。當天,兩個單位都派出了相關人員指導雞苗發放。
運載雞苗的貨車最先來到雙田村6組貧困戶廖體強的家。看到村裏的兩位書記親自送來活蹦亂跳的雞苗,廖體強滿臉堆滿了笑容。
從車上抬起裝著雞苗的籠子,周成兵和唐毅幫助廖體強把雞苗轉移到圈舍,很快50隻雞苗就發放完畢了。
見到雞苗都進了圈舍,廖體強趕緊從裏屋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兩個取食器和飲水器。“飲水器要掛起來懸空喲,免得雞把水踩翻不衛生。”周成兵當場對廖體強進行指導。
在交代了相關養殖事宜後,大家又匆匆趕往下一個貧困戶的家中。截至當天中午12時許,250隻雞苗全部發放完畢,領到雞苗的每一位貧困戶都喜氣洋洋,表示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把雞養好,早日脫貧。
多方支持
落實工作做深做細
雙田村的5戶貧困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具有一定勞動能力,這也是這個項目落實的關鍵。唐毅說,今年初決定開展貧困戶肉雞養殖項目後,村兩委就開始帶領貧困戶進行準備工作。
3月初,村裏為5戶貧困戶規劃了養殖場地並開始建設;4月20日,養殖圈舍全部建成。為保證交到貧困戶手中的雞苗能有較高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這批雞苗都是經過1個月的育苗和防疫後才發放到貧困戶手中的。
看到圈舍裏充滿生機的雞苗,周成兵感慨地說,為了這個項目能夠落地,貧困戶能實實在在掙錢,當初可費了不少功夫,僅喂食的玉米如何發放,他就和唐毅展開過激烈的討論。
唐毅說,購買雞苗和食料的資金全部由對口幫扶單位支持,貧困戶不用花一分錢。肉雞出欄後,按每公斤30元的市場價,每隻雞能有100多元的收入。這批雞能讓貧困戶收入5000元。
“不直接把錢發給貧困戶,是為了扶貧的長效發展。”唐毅說,通過項目讓貧困戶“動手”產生效益,能夠有效樹立起他們的脫貧信心,讓脫貧具有“造血”的效果。通過養殖,貧困戶積累了豐富經驗,賣掉成品雞的收益幾乎都是純利潤,可作為繼續發展的啟動資金,這樣循環下去,隨著規模的擴大,脫貧致富就有了希望。
“我肯定能把這批雞養好。”廖體強對養雞脫貧充滿了信心,他說:“村裏幫我們把能考慮的問題都提前解決好了,我們隻要辛勤勞動,一定可以甩掉貧困的帽子。”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肖科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