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貧為脫貧攻堅強大助力 2016年至今,我市已連續5年將交通扶貧納入雅安扶貧專項計劃。脱贫五年間,奔康一條條平坦大道打通製約貧困村發展的新路瓶頸,在城鄉間形成了以國省幹道為動脈,鼓足縣鄉道路為分支,发展村組公路為“毛細血管”的底气完善交通路網。 “計劃建設農村公路約50公裏(含新改建村道、筑牢振兴貧困村道路災毀恢複重建公路),脱贫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奔康保持鄉鎮和建製村硬化路暢通,新路實現具有條件的鼓足建製村通客車……” 我市《交通建設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目標清晰、发展方向明確。底气村級客運開到家門口 打通“最後一米” 全市建製村通客車率達97.9% 原半溝村(該村已在6月合並至羅代村)地處大山,離天全縣始陽鎮南天新鎮約10公裏,屬當地較偏遠村落。 “2011年村道修通後,有效解決了生產物資、農副產品人背馬馱的問題。”始陽鎮羅代村村委會幹部沈金強說,因未開通通村客運,留守老弱婦孺出行還是不方便。 改變始於今年。按我市交通扶貧2020年專項實施方案,具備條件建製村通客車的要求,我市包括原半溝村在內的29個建製村,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通村級客運班線。 12月14早上6點,家住羅代村的何運珠早早起床。從今年6月26日起,他就作為原半溝村至天全縣通村客運班線司機,擔負起將當地村民與外界有效相連的角色。 6點40分,車已穩穩停在原半溝村村委會外。此後約20分鍾,幾位準備前往南天新鎮趕早集的村民相繼趕來。 “劉大爺,今天又要去趕集哦?”“那是,自從村裏開通了客運線,我這七十多歲的人,也可以想去就去了。”與何運珠對話的,是村民羅懷李。過去村中客運班線尚未開通,他一年也難得出村一次。 天全縣運管所所長韓琪表示,通客車前,至少需90分鍾才能趕到縣城;通客車後,時間縮短至約40分鍾。待明年始陽鎮至新華鄉公路通車後,行程還可再縮短約10公裏。 相似場景出現在漢源縣坭美彝族鄉萬林村。 同日早上8時許,一輛負責坭美彝族鄉至漢源縣城的農村客運班車,在發車前反向往約5公裏外的萬林村駛去,按約定時間地點搭上了準備前往縣城的幾名村民。 “我是昨天下午通過電話預約的,非常方便!”話間,脫貧戶林國武不由豎起大拇指。 漢源縣運管所所長沈子聰告訴記者,為解決群眾出行難題,提高客運公司的積極性,漢源縣製定了配套方案,綜合每班次客車乘坐人數、客車座位數比例,給予運輸公司一定的運營成本補貼。 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在上半年提前完成省市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後,至11月28日,我市通過改善不具備通客車條件建製村交通基礎設施,再次實現30個建製村通客車。至此,全市建製村通客車率已達97.9%。 破解發展瓶頸 鋪平村民奔康致富路 不具備通客車條件建製村(含貧困村)實現村級客運通達的背後,是我市今年來,持續推動扶貧專項項目建設,對貧困村道路通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寶興縣2020年貧困村道路加寬項目總長度約17公裏,雲茶村(由紫雲村、安坪村、後山村合並)約占14公裏。 “改造提升後,村道比以前好走多了!”15日上午,正在幫忙卸生產物資的村民舒開偉說,過去最頭痛的兩車相會,如今也變得容易了。 村民口中的容易,是因為這條村道有效路麵曾經隻有3.5米寬。原紫雲村黨支部書記苟畢江有著深刻體會。 近年來,該村在脫貧攻堅中相繼實現“戶脫貧”“村摘帽”,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越來越多成效,原村道漸漸不能滿足後續發展、奔康致富的需要。 今年6月,這條涉及原3個村638戶村民的路,正式開工擴建,10月全麵完工。根據當地地形及實際情況改造的村道,有效路麵最寬處達7米,最窄處也達到4米。 將村道提升與汛期水毀道路重建相結合,也是我市今年交通扶貧特色之一。 去年“8·22”特大暴雨災害中,蘆山縣太平鎮興林村4.2公裏村道路基、堤防嚴重損毀。“作為脫貧村,興林村特色產業以川牛膝、杜仲、黃柏等中藥材為主,道路損毀給藥材及時運輸帶來不小影響。”該村藥材種植大戶方國康說,因大型貨車無法通行,所產藥材隻能轉為小型貨車運輸,運輸成本至少增加20%。 好消息接連傳來,今年10月,這條事關興林村脫貧致富的路全麵恢複通行;12月中旬,附屬安防設施安裝接近尾聲。其間,讓太平鎮黨委書記苟發林感到欣慰的是,新建道路堤防工程和道路主體在今年持續強降雨中均經受住嚴峻考驗。 “脫貧地區通行能力再提升,能為已脫貧村在鄉村振興中取得更多發展成效。”市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至12月底,全長33.4公裏村道加寬工程,連同11個災毀恢複重建工程將全麵完工。 本報記者 孫振宇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交通扶貧為脫貧攻堅強大助力
2016年至今,我市已連續5年將交通扶貧納入雅安扶貧專項計劃。脱贫五年間,奔康一條條平坦大道打通製約貧困村發展的新路瓶頸,在城鄉間形成了以國省幹道為動脈,鼓足縣鄉道路為分支,发展村組公路為“毛細血管”的底气完善交通路網。
“計劃建設農村公路約50公裏(含新改建村道、筑牢振兴貧困村道路災毀恢複重建公路),脱贫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奔康保持鄉鎮和建製村硬化路暢通,新路實現具有條件的鼓足建製村通客車……”
我市《交通建設扶貧專項2020年實施方案》,目標清晰、发展方向明確。底气
村級客運開到家門口
打通“最後一米”
全市建製村通客車率達97.9%
原半溝村(該村已在6月合並至羅代村)地處大山,離天全縣始陽鎮南天新鎮約10公裏,屬當地較偏遠村落。
“2011年村道修通後,有效解決了生產物資、農副產品人背馬馱的問題。”始陽鎮羅代村村委會幹部沈金強說,因未開通通村客運,留守老弱婦孺出行還是不方便。
改變始於今年。按我市交通扶貧2020年專項實施方案,具備條件建製村通客車的要求,我市包括原半溝村在內的29個建製村,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通村級客運班線。
12月14早上6點,家住羅代村的何運珠早早起床。從今年6月26日起,他就作為原半溝村至天全縣通村客運班線司機,擔負起將當地村民與外界有效相連的角色。
6點40分,車已穩穩停在原半溝村村委會外。此後約20分鍾,幾位準備前往南天新鎮趕早集的村民相繼趕來。
“劉大爺,今天又要去趕集哦?”“那是,自從村裏開通了客運線,我這七十多歲的人,也可以想去就去了。”與何運珠對話的,是村民羅懷李。過去村中客運班線尚未開通,他一年也難得出村一次。
天全縣運管所所長韓琪表示,通客車前,至少需90分鍾才能趕到縣城;通客車後,時間縮短至約40分鍾。待明年始陽鎮至新華鄉公路通車後,行程還可再縮短約10公裏。
相似場景出現在漢源縣坭美彝族鄉萬林村。
同日早上8時許,一輛負責坭美彝族鄉至漢源縣城的農村客運班車,在發車前反向往約5公裏外的萬林村駛去,按約定時間地點搭上了準備前往縣城的幾名村民。
“我是昨天下午通過電話預約的,非常方便!”話間,脫貧戶林國武不由豎起大拇指。
漢源縣運管所所長沈子聰告訴記者,為解決群眾出行難題,提高客運公司的積極性,漢源縣製定了配套方案,綜合每班次客車乘坐人數、客車座位數比例,給予運輸公司一定的運營成本補貼。
市交通運輸局數據顯示,在上半年提前完成省市下達年度目標任務後,至11月28日,我市通過改善不具備通客車條件建製村交通基礎設施,再次實現30個建製村通客車。至此,全市建製村通客車率已達97.9%。
破解發展瓶頸
鋪平村民奔康致富路
不具備通客車條件建製村(含貧困村)實現村級客運通達的背後,是我市今年來,持續推動扶貧專項項目建設,對貧困村道路通行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寶興縣2020年貧困村道路加寬項目總長度約17公裏,雲茶村(由紫雲村、安坪村、後山村合並)約占14公裏。
“改造提升後,村道比以前好走多了!”15日上午,正在幫忙卸生產物資的村民舒開偉說,過去最頭痛的兩車相會,如今也變得容易了。
村民口中的容易,是因為這條村道有效路麵曾經隻有3.5米寬。原紫雲村黨支部書記苟畢江有著深刻體會。
近年來,該村在脫貧攻堅中相繼實現“戶脫貧”“村摘帽”,村特色產業發展取得越來越多成效,原村道漸漸不能滿足後續發展、奔康致富的需要。
今年6月,這條涉及原3個村638戶村民的路,正式開工擴建,10月全麵完工。根據當地地形及實際情況改造的村道,有效路麵最寬處達7米,最窄處也達到4米。
將村道提升與汛期水毀道路重建相結合,也是我市今年交通扶貧特色之一。
去年“8·22”特大暴雨災害中,蘆山縣太平鎮興林村4.2公裏村道路基、堤防嚴重損毀。“作為脫貧村,興林村特色產業以川牛膝、杜仲、黃柏等中藥材為主,道路損毀給藥材及時運輸帶來不小影響。”該村藥材種植大戶方國康說,因大型貨車無法通行,所產藥材隻能轉為小型貨車運輸,運輸成本至少增加20%。
好消息接連傳來,今年10月,這條事關興林村脫貧致富的路全麵恢複通行;12月中旬,附屬安防設施安裝接近尾聲。其間,讓太平鎮黨委書記苟發林感到欣慰的是,新建道路堤防工程和道路主體在今年持續強降雨中均經受住嚴峻考驗。
“脫貧地區通行能力再提升,能為已脫貧村在鄉村振興中取得更多發展成效。”市扶貧開發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至12月底,全長33.4公裏村道加寬工程,連同11個災毀恢複重建工程將全麵完工。
本報記者 孫振宇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股票通市場熱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