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发已经亿父“父母沉迷手機怎麽辦”上了微博熱搜。人群不少網友表示,网民現在父母偷偷玩手機的规模樣子像極了小時候自己防著父母玩遊戲機,原來開朗樂觀的超过父母也會因為手遊成績比不過別人變得鬱鬱寡歡,更有留言打趣說,母沉迷手網絡係統也應該上線“老年人防沉迷係統”。机办
據QuestMobile發布的银发已经亿父《2020銀發經濟洞察報告》數據顯示,銀發人群(年齡超過50歲的人群人群)網民規模已經超過1億,“網癮老人”們平均每天玩手機將近4個小時,网民月人均使用時長達120小時。规模除去每天8小時的超过睡眠時間,相當於有四分之一的母沉迷手時間都貢獻給了網絡。
為何當年教導兒女要少看手機、机办少玩遊戲的银发已经亿父他們,如今自己也竟沉迷於智能手機無法自拔。
沉迷“消消樂”,差點把自己“消”沒了
淩晨一點,家中有一間房還隱約透著亮光,丁敏(化名)知道,這準是她63歲的母親又躲在被窩裏偷偷玩手遊了。丁敏曾經勸了母親好多次,但母親往往嘴上允諾著,手卻不受控製。
丁敏的母親退休前是一位教師,教書育人、待人和善。退休後喜歡跟著小姐妹一起跳廣場舞,看見舞團裏有人在玩“消消樂”,她看著好玩,讓丁敏幫忙在手機上也安裝了“消消樂”遊戲。丁敏想著母親退休在家,多接觸新鮮事物也是好事,在幫母親下載了該遊戲軟件後,她還教母親如何玩才能拿高分。但期望與結果卻適得其反,如今的丁敏有點懊悔。
“她現在‘開心消消樂’2000多關已經全部通過,開始挑戰夢幻家園那版。不達到滿星通關就再玩一次,每天睡覺都拿著手機。現在張口閉口都是講她遊戲裏的‘藤蔓’如何高,和她聊天談不過三句。”丁敏無奈地說。
丁敏發現,自從母親沉迷玩手機,性格也變得粗暴不講理,像個炸彈一樣一“碰”就炸,精神狀態也差了很多,每天魂不守舍的。
有次母親躺在床上一天沒有吃飯,嚇得丁敏以為她生病了。經詢問,丁敏得知,母親因為遊戲排名被別人趕超,並被網友說沒有玩遊戲的“天賦”而深受打擊,“顏麵無存”後生了悶氣。
知道原因後,丁敏又生氣又心痛,“遊戲本身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休閑娛樂消磨時間的,像她這樣沉迷手機遊戲‘動真格’,我真怕哪天她把自己給‘消’沒了。”
迷上短視頻,僵化思想引發家庭矛盾
“學不會”“不會玩”雖然是老年人無法親近互聯網的核心問題,但這並不妨礙他們成為時下熱門軟件的“骨灰級”玩家。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許多老人使用手機的專業程度一點不比年輕人差,網癮也不再成為年輕人的專利。
最近,小陳帶著年近六旬的母親來到醫院看眼睛。“她說眼睛看東西有重影,有時還很痛,會無緣無故流眼淚。”醫生檢查後確診為用眼過度導致的幹眼症,並伴有輕微斜視。經簡單交流,醫生得知,小陳母親是一位擁有7年網齡的“手機重度依賴者”,之前的眼痛重影,很可能都是因為看手機過度導致的。
小陳說,之前教母親使用智能手機是因為自己孩子上學需要用打卡,有時自己和妻子工作忙,孩子學習打卡的任務就由母親完成。“我教她安裝了一個打卡軟件,她‘無師自通’下載了好幾個視頻軟件,天天沒事就捧著手機刷短視頻、看直播。現在又學會了拍視頻,有次拍視頻還差點被車撞傷。”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很讓小陳擔憂,那就是母親自從迷上看短視頻後,三句話不離視頻內容,經常拿視頻中的“垃圾”信息來講理,什麽“孝就要順”“不打不成才”等,母子之間還因此吵架,關係鬧僵。“很多視頻其實都是拍攝者為博人眼球,自導自演的。一些似是而非的‘洗腦’內容會強化老人的僵化思維,有可能激化衝突,引發家庭矛盾。”小陳無奈地說。
專家:老年人使用手機
要注意身子、小心票子、多動腦子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老年四病區主任張瀅認為,老年人適度使用手機,能夠豐富晚年生活、預防老年癡呆。但老年人因為身體各方麵機能下降,對於虛假信息的辨識能力較弱,接觸過多的負麵信息,情緒波動較大,容易變得固執孤僻。
“我之前接觸過一位患者,喜歡看一些軍事、政治類的文章。但現在許多無良自媒體為了流量和關注度,會發布一些毫無依據、投老人所好的內容,因為不能理性分析,長時間接觸這些信息,就會被極端觀點所‘洗腦’。老人認同的這些‘觀點’不被他人接受,就會與他人爭論辯解,久而久之性格變得特別暴躁孤僻。”
張瀅主任說道,老年人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如年輕人,缺少辨別信息的有效渠道。麵對老人所說的一些片麵觀點,家人先需耐心聆聽,再指出糾正,切勿與其發生口角爭執,情形嚴重者,需及早進行心理醫療介入。
另外,張瀅主任指出,老年人沉迷手機,也是為了尋找存在感,從而獲得心理的慰藉。
老年人和年輕人因為成長環境不同,難免會有代溝。許多年輕人不願與老年人溝通,與老年人在一起會表現得不耐煩,老人就會有“挫敗”心理,認為自己“老了不中用”。而智能手機涵蓋了手遊、閱讀小說、交友等多種功能,老年人通過手機將自己代入到虛擬世界,在網絡中尋找“知音”,從視頻中得到別人的誇讚,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許多老人容易被網絡詐騙,除了愛占小便宜的性格,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在這其中受到重視,得到尊重。”張瀅主任說道,“他們會忽悠老人投資多少錢就能成為公司‘董事長’‘股東’,一直被孤立的老人終於能夠被旁人‘重視’,頭腦一熱就把錢投進去。”
張瀅主任介紹,老年人使用手機,隻要不影響身體、錢財,家人都應予以支持。但因沉迷手機而引起的各種生理、心理疾病,需早發現早治療。同時,張瀅主任針對老人自身和子女方麵,分別給出了建議——
老年人使用手機時不能長時間低頭躺坐,建議使用30分鍾至40分鍾後起身運動;
多出去接觸自然環境,與親朋好友多溝通交流,切勿長時間沉溺於虛擬網絡世界;
網上結識新朋友,外出見麵需與家人提前說明,不要輕易相信別人;
若遇身體不適或心理焦慮,及早向家人說明,至醫院進行治療。
子女在空閑時間內多帶老人參加豐富多彩的戶外活動,帶動老人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引導老人合理安排上網時間,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求,耐心溝通,認真聆聽;
尊重老人,理解他們因年齡導致的正常生理變化,幫助他們共同進行新事物探索,讓老人建立自信心,消除孤獨感。(實習生 葉歆)
標簽: 沉迷手機,銀發人群,網癮老人,睡眠時間